你在这里

易富贤:计生政策让中国经济无法超越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科学家易富贤将在博鳌论坛的一场专家讨论中,谈论中国的人口政策。

这一天标志着易富贤从草民到贵宾的逆转。自1999年以来,易富贤一直住在美国;六年前,他家乡湖南省的官员威胁说,如果他从美国回国,就会逮捕他,因为他帮助怀有7个月身孕的姻亲躲避了一次强制堕胎。本周,他在前往海南参加这场论坛的途中,在北京接受了采访。他说自己一个表兄弟的妻子,在预产期之前的一周,胎儿被引产了。易富贤的这个说法无法证实,但这一情况与很多已经证实的事件相符。

易富贤将在博鳌论坛提出这样的观点:由于中国从1980年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经济无法超越美国。由于人口结构出现扭曲,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回落,他说。

1949年革命后,“我们有很多的年轻人,这是一个优势,但是这个优势现在已经没有了,”易富贤说,他仍然是中国公民。

“有些人说,我们的经济规模可以达到美国的两到三倍,”易富贤说。“我说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为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中国的经济永远不会超过美国。”美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更加健康,他说。

政府也有同样的担忧,从去年开始,政府把大多数夫妇可以生育的子女数量提高到了两个。

这是没用的,易富贤说。他是一名医学研究员,育有三个孩子,在2007年出版的《大国空巢》一书中,他批评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该书在2013年之前一直被大陆列为禁书。

他说,随着育龄妇女人数减少,长期的生育趋势也会下滑。与此同时,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也会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

易富贤使用中国政府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百分之一”小型普查数据,制作了数十张图表。他把零零碎碎发布的官方数据集中在一起,不断更新。这些预测是他自己做出的,他说。

2013年时,中国政府就已经放宽了政策,如果夫妻中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府预计生育率会有所上升。

结果2015年出生的婴儿,比2014年减少了32万。易富贤说,这支持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政策力度太小,来得太晚。

“2015年的百分之一普查数据会表明,2014年的生育率是每名女性1.25个子女,”他预测。“他们预期的是1.8。”

“现在他们说,有了两孩政策,平均每名女性会生育2.1个孩子,”易富贤说。“但实际上不会。我觉得总体而言会是1.4。他们说每年将会有2100万个新生儿。我觉得不会,可能只有1500万左右。”

他认为,中国人口总数正在下滑。目前中国人口规模为13.5亿人。

“到2060年,中国人口会是10亿。到2080年会是7亿。其结果就是——老人太多,”他边翻图表边说。博鳌论坛结束之后,他将于4月在全国各地的大学举行讲座,届时将用到这些图表。他预计在两年之内,政府将被迫解除对生育的一切限制。

这个世界已经听惯了西方及中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的说法,他们称中国经济将在2025年,或2030年,或未来某个时间点超越美国。易富贤说,因此自己的观点将会引发激烈的辩论,中国领导人也会参与辩论,但他们对这个问题仅仅是一知半解。

“他们没有我这么担心,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问题,”他说。

中国的经济下滑本质上是人口危机

《第一财经网》报道,第一财经今天中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专访了《大国空巢》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易富贤。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面临的经济下滑本质上人口危机。由于中国人整体生育意愿较低,全面二孩政策在增加出生人口、缓解老龄化问题上的效果非常有限。全面放开生育限制、鼓励生育是下一步的必然选择。

全面二孩对中国人口结构的影响远远低于预期

第一财经: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的人口结构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易富贤:全面二孩带来的出生人口增加将会远远低于预期,对中国人口结构的影响很小。卫计委的预计到2020年能中国人口能达到14.3亿的总量。2015年的人口总量是13.7亿,这意味着到2020年,五年间要增加5000多万人口,考虑到死亡的人数有5000多万,那么这五年间总共出生人口要达到1.07亿才能达到卫计委预计的那个水平。

这就是说,每年出生人口要达到2100多万。如果真的能达到这个水平,对中国经济的拉动确实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达到。

卫计委认为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8,全面二孩之后能达到2.1,但是从201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看,总和生育率只有1.25,全面二孩之后每年只能多出生一两百万,即使是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后的出生最高峰年,总和出生率也只能在1.4左右,根本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高。

第一财经:根据卫计委预计,到2050年,新增劳动力总量可能达到3000万。您认为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易富贤:跟上面这个账一样,根本不可能达到。卫计委的账是这样算的,2020年预计达到14.3亿人,2029年达到14.5亿的顶峰。他们预估2016-2020年的总和出生率为2.1,2020年以后稳定在1.8,在这种条件下才可能达到14.5亿的人口峰值,这样才可能在2050年增加3000万的劳动力。但是,即使在放开全面二孩之后生育率最高的2017年,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4,出生人口只有1500万左右。这样累积下去,根本达不到增长劳动力3000万。即使是完全取消计划生育,也达不到这个增长水平。

所以,我认为全面二孩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增加多少的出生人口,它的最大意义在于转折。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

老龄化是慢性病全面二孩效果有限

第一财经:全面二孩政策的一个初衷是缓解老龄化。在应对老龄化上,全面二孩能起多大作用?

易富贤:老龄化并不是靠一个全面二孩就能缓解的。跟劳动力问题一样,即使是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对于老龄化也只能有一点点缓解,不会有很大的缓解。

老龄化问题是个慢性病,不是靠一副药两服药就能解决。现在中国老龄化的非常快,2010年,中国是7.6个劳动力对应一个老人;到2015年,是6.5个劳动力对应一个老人;到2030年,只有3.3个劳动力对应一个老人;到2050年,下降到只有1.7个劳动力对应一个老人。像你们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将来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养老挑战。从个体来说,你应对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多生几个孩子。

第一财经:应对老龄化就必须要多生孩子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易富贤:老龄化的本意就是老年人太多,年轻人太少了。不生孩子怎么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养老的本质就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当然其他应对方式也有,比如延长退休年龄,这是必然的。英国以前是女性60岁退休,男性65岁退休,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延长到男女都65岁退休,到2040年退休年龄可能要推迟到69岁。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估计要到70岁以上才能退休。中国的老龄化将比英国还要严重,英国人70岁退休,你想想中国会多大?

城市人口密度大不利于生娃

第一财经:根据您的研究,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生育呢?

易富贤:现在一个突出问题是年轻人结婚晚,要孩子更晚,等到想要第二个犹豫太多,经济压力啊,没人照顾啊,影响工作等等。还有就是,中国整个经济模式和教育模式都是围绕一个孩子设计的。你想早结婚早生孩子,在这个大环境下有些心有余力不足。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把孩子当成奢侈品,而不是必须品。生孩子本来是比其他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必须品。现在变了,往往是其他问题搞好了,事业有成了,然后才想到生孩子。

整个社会的生育观变化了,不把人口当成财富,而是当成包袱,所以要想提高生育率,整个社会模式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才可以。

第一财经:具体来说,要做哪些改变呢?

易富贤:首先学制要缩短,小学五年,初中五年,这样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时间早一些,结婚时间可以提前些。还有,生孩子不一定等大学毕业再生。要创造好的环境让女性生完孩子之后还有机会再读书。另外,分配制度有问题,也要进行调整,让20多岁的人就有能力养家。过去的人20岁左右结婚,这跟生物学和经济学原则是相吻合的。20多岁是年龄最好的时候,能力也很强,但是现在的年轻人20多岁毕业什么都不会,根本没有能力养家。

另外,从城市规划上,也需要调整。比如大城市,人口密度太大,房价太高,通勤时间太长,人的精力耗费很厉害,没有力气多养孩。大城市要降下来密度。过去伦敦也是这样,雾霾也厉害。根据对东京做的调查,人口密度低的地方生育率高,人口密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如果不调整的话,就没有办法提高生育率。人口密度太大不利于养孩。

当然,人口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居住、收入等各个方面。如果将来八零九零后愿意生三个孩子,老龄化才有希望解决。如果他们都只愿意生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不生,就没办法解决老龄化。

中国的经济下滑本质上是人口危机

第一财经: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易富贤:影响非常大。中国目前的经济下滑本质上是人口危机。

我2008年时就预言,2012年是中国人口的拐点,也是中国经济的观点,经济会开始下滑。当时没有人相信我。我写《大国空巢》中预言,2012年-2014平均增长只有7.5%,当时谁都不相信。但后来证明我的预言是准确的。

比如说东北,现在的经济衰退本质也是人口危机。上世纪80年代,东北的总和出生率就下降到2以下了,此后不断下滑。东北出生率下降幅度比全国要早八九年,经济上也是更早衰退。

第一财经:您认为人口政策下一步应该怎样调整?

易富贤:全面二孩的下一步就是全面放开生育。前面有了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不可能再来一个全面三孩,全面四孩、全面五孩吧?只能是全面放开生育、鼓励生育。我预计最快一年就会改变。

现在看起来人口问题很复杂,似乎不好解决。当这个绳结不好解开时,要像亚历山大王那样,快刀斩乱麻,一刀下去绳结就开了。我期待国家在人口政策上有宏观视野,大刀阔斧地改革。毕竟中国的人口危机已经非常严峻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