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在国外做评委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出国做过许多次国际电影节的评委,大大小小,多种多样,其中规格最高的是2001年的柏林电影节。那是我第一次坐完全可以平躺下来睡觉的英国航空公司的头等舱;住Balinala电影宫边的五星旅馆豪华套间;著名的意大利人像摄影师给每个评委拍照,悬挂在比赛大厅正前方,接待高档、隆重。不过不论是规模巨大的A级,还是小巧的、无级别的独立、学生电影节,评委的工作与职责都是一样的,看片和评片。

会外语,可能是去国外做评委的一个重要条件。当然一些明星或大师也有例外。1993年《香魂女》参赛的柏林节,由于请了张艺谋做评委会主席,我们这些中国观众就有福了,所有参赛的影片在主竞赛场放映时,耳机里都有中文的同声传译。我中学、大学时期学的是俄语,1980年代初,40岁的我从认字母开始自学英文,到1990年代就能以‌‌“会英文‌‌”的名义独自去许多电影节做评委了,这是我引以为豪的一件乐事!

因为需要用,就有兴趣和动力;因为敢说敢用,就进步快。记得刚学习时,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宴请一位来访的澳大利亚电影教授,我一落座就用英语问他:‌‌“你昨天来的?‌‌”只见外宾一愣,我发现我把昨天Yesterday说成明天Tomorrow了,急忙改口,引起一片笑声。脸皮厚,胆子大,坚持增加词汇量,坚持找机会就用,是我学外语的经验;先做个外国文盲,只听说,不读写,语法、拼写以后再说,因为我也用不着为什么评职称去考试。自知水平这么差,做评委时就要事前多做功课。每次看片前,我都会把要看影片的有关材料、故事梗概查着字典阅读一下,以保证看片的质量。

那些年国内常有些舆论,认为国外电影节的评奖有很严重的政治偏见,给《红高粱》《霸王别姬》等影片发奖是在故意‌‌“丑化中国人‌‌”。当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电影节的评委多是各国专业上有成绩又与该节有些联系的电影艺术人士,从来以坚持自我为原则。就以我参加的那次柏林节为例,评委会主席比尔·麦坎尼克是美国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多年制作总管和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教授(他掌管时期福克斯公司出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细红线》《泰坦尼克号》等名片),德国青年导演费斯·阿金(处女作《犯罪刺激》刚刚轰动欧洲),意大利导演达里奥·阿金图(1977年以恐怖片《阴风阵阵》闻名),巴西导演海克特·巴班克(1981年的处女作《街童》及《蜘蛛女之吻》轰动影坛),英国女演员杰奎琳·碧瑟特(获得过许多奖项,与休斯敦、特吕佛、波兰斯基等大导演合作过的著名女演员),法国女演员多米尼克·布兰克(获过四次凯撒奖的实力女演员),西班牙纪录片导演迪亚哥·加兰,日本电影研究家平野京子和我共9人;5个导演、2个演员、1个制片、1个研究者,来自四大洲9个国家,三女六男,完美的搭配。

进入主竞赛单元的长片共21部,12天的电影节中开闭幕、评奖讨论要占去3天,8天的时间里我们每天要看3到4部片子,任务繁重,平时没有多少时间讨论。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每看三分之一数量的影片后,主席召集开短会,不进行具体影片的讨论,尊重各位评委的审美直觉,对每部影片表态:保留还是剔除?只要有一个人同意,即可保留,否则排除。这样,当全部影片看完时,我们就可以集中对留下来的不到15部的电影深入交流意见,得出十几个奖项的获奖名单。记得我们评委们从下午一直讨论到晚上,分歧不多,得出的结果很值得事后去品味。比如,在韩国获得极高票房的表现南北朝鲜政治分割的大片《共同防备区》,制作精良,却除了我夸赞外,无人响应;意大利的反战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意大利语片名:Malena)观众与评论也反响强烈,却遭到了意大利的评委的强烈嘲笑,说影片‌‌“模仿好莱坞商业大片‌‌”,最后颗粒无收。

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我一句好话没说,但它照样一直稳居评委们选择的第二位,最后获得评委会大奖;两个男少年演员质朴、真实的表演更是被一致叫好,授予新演员奖。我们是最后一天才看到获大奖的法国影片《亲密》(Intimacy),一部表现两个孤独男女的隐秘情爱的故事,大家一下子就被作品的美与独特说服了,全体没有异议地投票授予它金熊及最佳女演员两个奖。虽然这是个小众的艺术片,片中还有长达二十分钟的情爱激情戏,但它一点也不污秽,反而贴切、自然,与作品融为一体。评委会主席比尔说,这个电影我完全愿意介绍给我15岁的儿子看,并和他交流讨论。我们的评奖公布后,最佳影片被媒体称为‌‌“爆了个大冷门‌‌”!该片的导演帕特里斯·夏侯是法国极富个性的资深艺术家,1990年代就以电影《玛戈皇后》获得过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2003年又以电影《他的兄弟》再在柏林电影节摘得最佳导演奖。这样有才华的艺术家却在2013年猝然去世,享年68岁,可惜!

我很享受在电影节做评委,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各国优秀新电影作品,还可以认识许多不同个性与文化的电影专业人士。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参与及努力,表彰与支持了一些有文化、艺术价值的电影和艺术家。这部夏侯导演的《亲密》,和后来在蒙特利尔表彰过的日本电影《入殓师》,2007年在洛迦诺电影节获亚洲电影促进会奖(NETPA)奖的彭涛的电影《血禅》,以及2014年在西宁FIRST青年影展上奖励的忻钰坤的电影《心迷宫》等,都是我评委生涯的亮点。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