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大规模的减税都去哪了?

中国近几年实施了大规模的“营改增”结构性减税试点,根据官方统计仅此一项累计减税逾6,000亿元人民币。但对中国普通百姓而言,房价物价上涨并未止步,对政府减税减负的改革美意感受并不强。

根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592万户,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人民币,其中,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3,133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3,279亿元。

从理论上看如此大规模的减税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相应商品价格也应该下降,这样老百姓也能感受到减税减负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但现实显然不是这样。

中国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为2014年7月以来最高。从分项来看,2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3%。

中国CPI和PPI图表

“都说减税减了这么多,但减的税都去哪了呢?扔一个石头到水里还能听到水响,这么大规模的减税却看不到任何动静,物价也没降,企业利润没见增加,经济仍然往下走。”一位资深的财税专家坦言。

他指出,这些减税的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是根据纳税户数增减和税率调整后推算的还是有关部门拍着脑袋自己想的?减税的功效到底有多大?企业到底有没有享受到减税的好处?政策效果评估方面显然有太多空白。

根据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今年5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营改增,同时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将18项行政事业收业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该位专家提到,通过减税降负以减轻企业负担从理论上看是合理的,但企业是否扩大再生产主要因素取决于市场。当目前整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企业对生产和扩大投资都会很谨慎。如果产品卖不出去,即使减税降负对企业的实质帮助作用很有限。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尽管中国近几年减税降负举措不断,但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没有摆脱下行通道的原因之一。

中国今年首次将GDP增长目标设定在6.5-7%的区间。去年实现GDP增幅6.9%,略低于年初设定的7%的目标,也是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

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为多年来首次下降。其中,12月份利润同比下降4.7%,也是年内第二大降幅。

工业利润图表

现行减税降负面向企业,面向个人的个税改革更应提速

此外,民众对政府减税降负改革获得感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结构型减税降负的对象是企业,包括降低社保缴费方面也是向企业倾斜,下调大多集中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方面,针对降低个人直接税负方面的举措却几乎没有。

在中国现行18个税种中的税制结构主要以间接税为主,直接税占比很低。这种税制结构也注定降低的税负是否转嫁决定权都在企业,民众对减税降负难有直接获得感。

鉴于此,在中国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同时,更应同步加快需求侧改革,其中加快个税改革不失为一个既能让民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增加改革获得感,同时又有助于扩大消费的一石二鸟之举。

中国财长楼继伟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表态,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根本上应该改税制作。

他解释称,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个事情很复杂,需要健全的个人收入和财产的资讯系统,需要相应地修改相关法律。去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一起研究了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个改革方案。做法是要分步到位。

“我们的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了,按照全国人大立法的规划和国务院的要求,今年将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去审议。”楼继伟称。

针对中国财长的答复,另一位受访的财税专家就指出,目前个税法草案只是提交国务院,而法律的修订是个漫长的过程,人大审议要一读二读三读等等,到最后人大通过再到具体落实,估计最快也要到2018年了。

中国个税起征点自1980年确定为800元人民币后历经了三次调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距离上次个税条例修改已经过去五年。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201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7,377亿元,同比增长12.9%;2013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6,531亿元,同比增长12.2%。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