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荒野猎人》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靠谱的野外生存指南

野外遇险,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不慌乱的意志力。《荒野猎人》正在热映中。从生吃肉到马腹内取暖,从人熊大战到投身湍流,该片俨然如一场野外生存真人秀,不少粉丝更是惊呼‌‌“小李子用生命在演戏‌‌”。

诚然,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基本不可能如片中主角格拉斯一般遭此险境,但是近年来,随着徒步、登山、攀岩以及溯溪等户外运动的流行,野外安全、生存和救援也值得引起关注。而在这一方面,抛开《荒野猎人》作为夸张的艺术作品,其在野外生存和急救上也确实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的机会。

面临恶劣天气环境

在《荒野猎人》中,主角格拉斯首先面临的残酷考验便是极端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为防风取暖,他躲进死马的肚子里避开暴风雪,借助马的体温和皮毛维持身体温度。这种做法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严寒的北极,爱斯基摩人也采用驯鹿皮、熊皮等兽皮作为防寒服原料,既轻便又防寒。

在低温环境,防风御寒是求生根本。如在野外遭遇暴风雪,寻找避风处尤为重要。如若找不到,当务之急便是借助登山杖、雪铲等装备在背风处挖雪洞,同时留好通气口,以防风雪固封。另外,印第安猎人替格拉斯疗伤的方法对于低温环境下伤口的处理也有一定借鉴意义。草棚加蒸汽不仅保暖御寒,而且提高温度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除了暴风雪天气之外,暴雨天气更为常见。暴雨天,选择扎营地应该尽量避开离山体过近的地方或者大树下,前者有落石、山体滑坡的危险,后者则很有可能遭雷击。同时,营地应该远离河道上或溪水过近的地方,因为河流涨潮有可能会引发山洪,冲走帐篷。最理想的躲避处应该是高处平地。

遭遇动物攻击受伤

相信看过电影《荒野猎人》的观众,都会对片中血腥的‌‌“人熊大战‌‌”印象深刻,但是不得不说,这只是电影里的情节。普通人如果是遇到熊,装死显然是上上策。在现实生活中,熊类在动物园之外的地方很少见,野外较为常见且危险系数较高的动物其实是蛇类和蜂,因为两者出没范围较广,而且通常具有一定毒性。

每年9至11月雨季中登山出游,须特别注意蜜蜂的危害。一旦被黄蜂或马蜂(蜜蜂无毒)蛰伤,首先应用指甲沿着蜂刺的反方向刮一下,把刚射进肌肉的蜂毒刮掉,再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以中和毒性。如果在郊外身边没有药品,可以找些新鲜的蒲公英、菊花等植物咬碎敷在伤口处。

蛇在气温达到18摄氏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常见于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一般说来,在野外遇到蛇类,可以根据‌‌“毒蛇的牙痕为单排,无毒蛇的牙痕为双排‌‌”的原则来判别。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呈‌‌“之‌‌”字形方式跑。

如遭毒蛇攻击,首先当立即用橡胶带或者随身所带绳在肢体被咬伤的上方扎紧,防止毒素扩散。结扎时,应留一较长的活的结头,便于解开,每15~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随后,施救者用手指直接在咬伤处挤出毒液,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口应无破损或龋齿,以免吸吮者中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盐水或酒漱口。

突发伤病或迷路

鉴于《荒野猎人》的场景设定是在冬季荒野,现实生活中一些更为常见的意外情况和求生技能也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体现。其实,野外活动突发伤病(比如中暑、崴脚)或者迷路等情况虽然不算高危,但同样值得认真对待。

首先,‌‌“防‌‌”暑重在预防。长时间在炎热天气下活动,要在阴凉处充分休息,同时应当注意行进中的遮阳避晒及降温,可以用一块湿手巾顶在头上,小口、多次喝水。若发生热昏厥,应该将病人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并用冷水毛巾敷头部以及擦拭身体。

另外,扭伤或崴脚也是野外活动十分常见的。准确做法应当是用衣物、背包等把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稍后再先后进行冷敷和热敷,同时避免做一些让受伤处承受压力的动作。除了外用药外,还应该配合服用抗炎镇痛药、保证休息,这样才能将炎症彻底扼杀,根除隐患。

谈及迷路,有很多人常常会以为有了指南针、地图等工具便可以保证寻得出路。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工具和方法只能帮助大略判定南北,大多数情况下并无多大用处,尤其对于方向感很弱的人或缺乏野外活动经验的一般登山者来说。最谨慎的办法还是沿着旧路走,千万不要冒失地离开山径开辟‌‌“新路‌‌”下山。若找不到旧路,可以沿着溪流方向走。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