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有感而发谈敎育

借着这次纽约之行,我再次拜会了在哥大培训时的莱文教授。正好小潘想去哥大研究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请小潘坐陪了。

十几年前莱文教授曾与财经杂志,北大国研中心合作举办了中美房地产培训班。在北大培训一周,第二年又由财经牵头和冯仑一起组团到哥大学习了二十天。因此与莱文敎授变成了朋友。近几年也互有来往,也与全联房地产商会合作,举办过多次国际交流的会议。莱文敎授同时受聘任美国政府的住房顾问。

美国的敎育是以案例为主的启发式敎育。通过案例将一些市场规律和发展方式展现出来,让学员学会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管理者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给你一个标准的答案。告诉你多种方案中的利弊和可能发生的变化,让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战略。

我掌握的许多房地产知识和各国各地的城市发展规律,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也介绍过许多人拜其为师到哥大学习。每次与其交流都有许多收获。

回想中国的敎育,大多是只给你灌输一个自认为正确的标准答案。不是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不是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不许有对标准答案质疑和探讨,更不许提出不同或否定的看法。最严厉的惩罚则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只能得零分。这一处罚的规定则起到的是不需要再努力思考的抑制作用。

曾经听一些朋友谈到过,九十年代未的国企改革时,许多国企破产,工人下岗了。这批四零、五零的人,年轻时既没有上学的机会,也并富有。(虽然有买断工龄的少量补贴)尤其是早已习惯于在领导的指挥之下行动,没有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一些人下岗后,仍将希望寄托于打工上。哪怕是进入陌生或民营的企业中就业,也不愿创业。

有一些人无奈的走上自谋生路之道。当时,许多人曾嫉妒那些又再就业了的人。几年之后,再就业的许多并没有改变生活的现状,创业的虽然艰辛但大有改变,也有人借马云的淘宝而改善了经营条件并致富了。

可是在标准答案敎育下的孩子们却对这些努力自我就业的父母说:‌‌“这是中国改革政策的红利,不是你们的成绩。如果没有国企下岗,哪有你们创业的机会?没有国家的互联网十,哪有马云的淘宝店?你们应该感谢政府的政策。‌‌”

当父母问到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时,孩子的回答是‌‌“老师说的‌‌”。原来我们的下一代,早已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满脑子中只剩下‌‌“老师说的‌‌”标准答案了。一但遇到个课堂上未涉及的问题,答案则是‌‌“老师没讲过‌‌”。孩子们也就不用自己去想了。难道这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吗?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独立思考意味着你要承担思考的后果和责任。独立思考才会产生责任感和创造性。我们不但想知道答案,更要知道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是另外一个比较中的最优选择?

答案式的敎育,让许多人失去了自我,变成了被指挥和被塑造的标准化。所有人都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想法,否则就被惩罚。于是因为怕惩罚,就放弃了独立思考和责任担当。于是就失去了创新与创造力。

最近美国发布了引力波的消息。一个四百年前的宇宙观查,一个一百年前的猜测,在不懈的努力追索之下,被观察和发现了。恰恰是独立思考的追求,再一次实现了零到一的突破。

纵观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后,再也找不到从零到壹的突破。原因大约就在于没有和不允许独立思考的敎育与管制。

大家都知道曾经在世界称霸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手机,毎年都有许多新机型问世,在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但都是在一的基础上发展,在一上面加一加十。从砖头式变小,变翻盖,变手写屏,变文字传送。但苹果的零到一,让这些称霸多年的手机老大、老二,一夜之间退出了舞台。

中国大多是在一上加一的努力。只是创先,而非创新。大多是将别人已有的知识、技术领先引入国内、领先在某些商业领域应用。固然这些先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大多是分蛋糕而非做大蛋糕。如送餐上门并没有增加总的就餐消费量。那么多的人,还是吃那么多的饭。不会因方便而增加和提高消费总量。无非是你的份额多了,他的份额少了。

没有独立思考恰恰是无法创新的根本。甚至连央视都在不断地用标准答案的方式引导舆论,限制讨论。不惜用街访的方式创造一些让大多数人无法相信和接受的幸福感,忠孝感等等。

一种教育是刺激和鼓励孩子们多问几个为什么?一种敎育和舆论是告诉或强制孩子们是什么和只能是什么。抑制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升级为不许独立思考。没有了人的思考,也就限制了人性,扭曲了人性!

在美国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有些是大学生,有些是高中、初中生。年龄范围在不断扩大。这不是爱国与卖国的问题,而是人在追索知识与未来的选择。

别把向先进知识与技术学习都扯到政治上去。中国的导弹、原子等高科技的研究人员有几个不是境外学习和培养的?又有多少党的干部不是送到境外培养和提高的?国家不是在实行互派留学生的计划吗?国家不是在实施吸引留学人员的优惠政策吗?……

要检讨的是如何改变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可以将孔子学院建在许多国家,为什么不能将境外的教育引入中国呢?……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