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晚晴寒透李清照

南宋两安,读辛幼安得从“少年不知愁滋味”读起,读到“却道天凉好个秋”;方解其英雄气概,遗世独立。然而读李易安却要从“凄凄惨惨戚戚”读起,读到“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才能读出这位绝代女词人的惊世风貌。这就好比剥竹笋一般,由表及里,由老及幼,从而领略其“晚晴寒透”的悲凉。

李清照那首《声声慢》,庶几就是其晚年景况写照。无论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还是“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皆是一副松柏相,并且几处枯笔行迹,于凄美中透着苍劲。中国历史上的贵族女子,老来世故如贾母者甚多,诗意盎然如李清照者无几。贾母面对的是抄家,李清照经历的是南渡。一者是胆战心惊的享福人,一者是孤苦无告的飘零者。有道是“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端得是“魂梦不堪幽怨”。

倘若仅止于凄苦,并显不出李清照的超凡出俗。惟有处惊不变的从容,才是高贵傲世的气度。一曲《多丽·小楼寒》,道尽其飘零心绪。上片引经据典,历数贵妃、命妇、屈平、陶令,藉此诉说“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下片数度白描:“微风起,清芬醖藉,不减酴釄。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终以“泽畔东篱”作结。痛心彻骨,却又幽怨婉约。既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气洋溢,又有“晚晴寒透窗纱”的落寞与“欲语泪先流”的哀惋,更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难以排遣,连同“当年曾胜赏”的愁怅。读罢此作,当知“绿肥红瘦”。

一叶叶竹衣剥落之后,才得以一窥笋心之美。先是思夫心切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再是深闺独处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最后是不无娇羞的“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说是少妇,更像少女,仿佛大观园里的黛玉、宝琴之原型。

世人有说,幸福都是一样的;惟有不幸,各不相同。世人不知,从各人的不幸返观当年的幸福时光,那才叫阅尽人间诸色。从李清照晚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一路读到她当年的“买得一枝春欲放”,此中不知多少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由此再联想一下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显得多么的苍白?唐宋八家散文首屈一指的苏东坡,一旦站在李清照的词作面前,再“惊涛拍岸”,也灰头土脸。“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要远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决绝而大气。能够与李清照词相得益彰的,惟有柳耆卿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词的品质,首先在于有无人的尊严,人的高贵,而不在于官位仕途如何,更不在于一会儿忧民一会儿忧君的兼济心肠。天下再大再重也大不过重不过一个人字。词作有人则灵,无人则黯。易安词作,率性而至,荣辱不惊,是谓清照,也是“一番洗清秋”。暮年的苍劲,早年的娇羞,皆性情也,是谓上乘,“晚晴寒透”!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写于纽约

首发于二○一六年元月六日《深圳特区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