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扭送中国流氓投案的德国小流氓

小时候从美国七十年代某一版本的《妇女心理学》中看到一段话,当时的美国女性对于去警察局报强奸案还有很强的羞耻感。甚至于有一种类似“贵妇原则”这样的迷信,在遭受强奸时不要激烈反抗,大声喊叫。强奸结束后,先回家清洗干净,换上得体的衣服,整理好妆容,然后体面的去警察局陈述案情。

这样的“贵妇原则”是否真让人感受到了尊严无从得知,能提供给警方的重要证据倒是基本清理一空。面对权利被野蛮暴力侵犯的时候,还要装出一副中产阶级的高雅,只能留下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进入未来的社会学教科书之中。

而在几天前,新闻联播的一位女编导刘津宇,在中央电视台内与最高领导人握了手,于是乎将激动的心情发到公开平台上,还声称一下午都没有洗那只被握过的手。

央视不算洪洞县,但作为宣传机器的一份子,不好说有多少好人。而新闻联播这样的栏目,基本乏善可陈,使劲地夸都找不到下嘴的地方。至于被领导握手后不洗手这样的情节,实在是槽点太多,不如留白。

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一批人对刘津宇的行为冷嘲热讽,而最为典型的大概是网名北风的温云超,用词最为激进。这时候,另一批人看不过眼了。在大陆还红的德国人雷克,网名雷克小流氓,目前因为将毛泽东比作希特勒,微博已经被注销,人回到了德国,但他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谴责温云超这样的民主斗士素质太差。

一个年轻漂亮性感火辣的新闻联播编导,不仅衷心服务于宣传工作,还竭尽全力的表达了对权力的谄媚。对这样的行为,到底怎么样的批评会成为一个限度?

在主流观点的理解来看,过于个人化的批判常常被形容为文革行为。更进一步来说,大众对于道德审美的简单需求,极难认同对一个看起来柔弱的小女子爆粗口。还有一个流传已广的观点认为,个体不过是体制作恶中的一个被胁迫者,对体制的批判不应转为对个人的攻击。所以,雷克对温云超的批判也引起了颇多的共鸣,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粗鲁暴力的语言,甚至于比新闻联播这档栏目还要可恨。

上面的观点,也曾经出现过反复。虽然大众对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审美是很难改变的,但曾经一度有相当观点认同追究一个个体责任的问题。毕竟,所有的罪恶都推卸给体制并不成立,而期望道德的感召能让体制内执行罪恶制度的个体将枪口抬高一寸,这在前东德就从来未曾发生过。对于东西德边境的东德守卫,被形象的描绘成石头心脏的人,并没有人性。而追究个体责任也分为了两大流派,一个流派本是希望追究制度的罪恶,然而相比于挑战最终极的罪恶,不如聚焦在个人身上,试图将作恶的个体从体制中切割出来,取得一场小型维权活动的胜利。另一个流派,则是将个体在职权范围内的罪恶也同样的视作需要追究的罪恶,绝不相信一句“执行上头的命令”就能免除所有的罪恶。

巧的是,雷克恰恰属于前一个流派,而温云超属于后一个流派。雷克此前的视频能流传开来,就在于他试图通过打一些个案来影射对制度的批判,但又避免了对制度的全面挑战。如果没有温云超的言论,刘津宇的案例或许将成为雷克下一段视频的素材,对这一极权体制内谄媚的行径做一番调侃。

只是,当温云超的言论出来以后,从雷克的角度而言,温云超言论的罪恶甚至超过了刘津宇的行为,更加值得警醒和批判。这就酿成了喜剧的一幕,德国小流氓扭送中国流氓投案。

雷克幸运的是在如其他维权人士上央视认罪之前,已经和平的离开了中国,至于近期是否还能入境大陆尚未可知。不过,作为德国人的雷克既然将毛泽东比作了希特勒,他是否也会批判,一群被屠杀的犹太人,面对那些积极帮助纳粹管理集中营的犹太人需要禁绝一切暴力的话语,因为那比协助纳粹的罪恶还要大,还需要公开的批判一次。

如果对一切反抗都冠以不体面而批评,正回到开头提及的“贵妇原则”。所谓体面的反抗,正是装腔作势的去报根本没用的警,与其如此,不如大声喊出成功学警句:既然生活就是被强奸,无力反抗时,就躺下来享受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