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企业债繁荣恐埋危机种子

信评机构标准普尔估计,中国企业债务相较于国内GDP的比例,已由2008 年时的98%暴增至160%,且远高于美国目前的70%。显示中国债务水准跟随经济增长而大增,但如今经济降温,北京却继续鼓励举债来刺激成长,恐加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

《华尔街日报》报道,在中国政府持续鼓励信贷以刺激经济增长之际,公司债激增抬高了中国已然高企的债务水平,放大了经济风险。

新一轮企业融资加剧了投资者和分析师围绕中国债务问题的担忧情绪。中国债务增速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两倍,催生了信贷危机苗头,可能进一步阻碍中国经济向较低增速、以消费拉动的模式转型的努力。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Standard &Poor's Ratings Services)称,目前公司债与中国GDP之比为160%,2008年为98%。美国的水平为70%。中国央行称,去年中国未偿还公司债总额增加25%,至人民币14.6万亿元(约合2.2万亿美元)。

中国去年信贷增加12.4%,但有迹象显示这些信贷并没有创造很多新增财富,导致情况复杂化。

国家的政策引导了公司债的繁荣,公司债融资成本较基准贷款利率低15%,有利于公司通过发债进行债务再融资。

中国政府称,在银行面临不良贷款增加的困扰之际,此举旨在让企业承担更多直接风险,而且还有更大操作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上周表示,这个也是符合中国的改革方向。我们以前企业主要是银行贷款主动。我们希望逐步地增加直接融资。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寻求通过发展债务和股权融资完善其资本市场。过去银行贷款在中国所有借贷中的占比达到70%左右。随着两年前不良贷款开始增加,监管机构将视线转向股票和债券市场,寻求分散系统信贷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

由于股市的暴跌,将企业债务转为股权融资的努力草草收场,但监管者仍认为债券市场是调整风险的一个可行渠道。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三在一份声明中称,希望在2016年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在企业债券市场上进一步推进改革,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一政策意味着,中国政府保增长的迫切需求与其降低经济体债务水平的意愿之间存在冲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高级经济顾问方星海上个月表示,中国不会允许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过大,但同时也不能承受金融风险进一步扩大。

王一鸣说,政府认为发行人的财务指标稳健,因此不太担心企业债券的大幅增加。他表示,去杠杆应该是渐进的,并且着眼于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

他还表示,去杠杆短期内不能仅仅在分子上做文章。也就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削减债务。

但关于这一点并没有完全的共识。长期以来央行官员都表示,运用低成本信贷刺激经济的传统模式已经达到极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了应对迅速增长的债务问题,中国政府曾对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资本结构调整。分析人士担心,发债规模的迅速增加会导致衰退行业的低效状态得以延续,并且存在大规模违约风险。

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分析师锺汶权(Ivan Chung)说,中国政府面临一个三难选择困境,既希望保持不低于6.5%的经济增速,又想推进改革实现经济再平衡,同时还想去杠杆,三者不可能同时兼得。

债券发行数据显示,去年大约70%的债券增量来自业已负债累累的房地产及相关建筑行业。大约10%的债券增量来自钢铁厂、水泥厂和电力供应商等重工业和基建相关公司。

而目前正值中国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以及中国重工业产能过剩之际。

分析师称,“僵尸行业”——即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个月的银行贷款激增,这些企业担心政府准备加大化解过剩产能的力度而急于申请贷款。

在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发行新债的同时,昔日向它们放贷的机构则在买入这些债券。据中央结算公司(Chinabo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持有公司债余额的三分之二,另有大约28%的债券在债券交易所交易,其余债券为信用社和证券公司持有。

随着偿债成本上升,生产性投资占用的资本减少,利息支付占用的资金增加。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估计,目前中国用于偿还公司债和家庭债务的资金占到了全国GDP的大约20%。

人行周三又放宽规定,让合格的外国法人更容易在中国的银行间市场购买债券,在此交易的债券主要由中国财政部及大型官方机构所发行。由于中国试图推广人民币的使用,以继续让其货币体系自由化,分析师们指出,北京因此需要吸引资金投资其债市,尤其是来自国际法人。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