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剧就是我爸爸

不久前,陈冠希在接受VICE采访拍摄的那部纪录片中说到,‌‌“hip-hop就是我爸爸。教会我如何工作,如何泡妞,如何生活……‌‌”当时,听到这些,我突然觉得,那句话触动了我心里的某些一直不知道该如何总结的东西。

一个人的某些爱好,会自动生长,有些渐渐枯萎,有些慢慢壮大,原本,这些爱好是寄生者,你是宿主,但那些壮大的部分,会逐渐和我们自己达成一种无法言喻的伴生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它会重塑我们的生活甚或生命态度。对于旁人来说,你的爱好不过是业余时间的消遣,几句歌词,一段节奏,几本书,或者一部电影,但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一切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这其中有一种隐秘而嚣张的力量支撑着我们自己。

有人问我,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更多人的答案是喝酒,假期之类的,而我想来想去,却发现,不得不承认,每天睡前,窝在那儿看几集美剧的那段时间,是我一天之中最放松的时刻。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私密而隆重。如同一个一直装扮成人类不能露馅的人工智能生物,在那个时刻得以充电。那让我觉得可以借此还魂。

在我心里,美剧的分量其实重过电影。从心理学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分为是刻录在我们基因深处的需求,在如同子宫的黑暗包裹中,只有一束光亮通往未知,我们通过影院还原这个生命原型中基因残留的记忆点。所以,直到如今,沉入黑暗观看光影的形态也未曾消亡。夜晚的那个时刻,让我感到安全。我进入一段美剧,像能暂时彻底屏蔽现实。许巍曾经唱到,‌‌“就在我进入的瞬间,我真想死在你怀里。‌‌”

我周围的朋友们谈论起美剧启蒙的记忆,大多是《老友记》之类,而真的让我沉陷其中的是《CSI:拉斯维加斯》。由于从小偏爱罪案和悬疑类题材,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炫酷的实验室探案,看到沉默却极具领袖气质的Grissom,看到无助的Sara,看到与女儿失和、孤独但坚韧的警长Jim Brass,看到那一众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一些困惑的东西正在被解释。那种感受难以言传,最初不过懵懵懂懂,日后渐渐清晰。旁人很难想象,一部在美国用大量绿幕制作出的肥皂剧,竟然对一个大洋彼岸的观众产生了如此奇特的影响。

这部跨度十几年的剧集伴随我度过了很多生活的变故以及精神拔节的重要时刻。即便它多次更换了演员,流失了主演,甚至换掉了boss,发展了众多烂梗而做作的衍生,但我一直在追。我的理性告诉我,这部剧的质量越来越差,但对我来说,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剧情。那一群生活在沙漠和赌场之间的人们,在灯红酒绿背后努力探求真相的人们,一度成为了我的精神家人,每天见面,彼此问候。那让我如此安心。那是一种曼妙的体验,我从未对旁人提及。我躲在北京的一间小屋子中却觉得那些生活在虚构的拉斯维加斯中的虚构人物最为亲昵,我的很多困惑和不安,都在那里得到了解答和安抚。那群人有时是我的解决方案,有时是我的安全屏障。我不知道到底是因为那段时间的孤独和疏离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让我把那部剧当成了某种具有拯救感的途径。

那时候,高圣远在那部剧集中,不过还是一位台词少得可怜,每次出场都故作凝重的亚裔小哥,他串场而过,仅依靠漂亮的眉梢给人们留下一点点淡薄的印象,多年之后,他成为了周迅的老公。跑到中国用腼腆的表情面对残暴的娱乐媒体。

客观地讲,CSI并不太值得称道,在它刚刚诞生的那两三年,它无疑是优异的,它突破了罪案剧的范畴,翻转了人们的认识。‌‌“别人都说警察破案,只有我知道谁是真的英雄。‌‌”在其中一集里,一个人对Grissom这样说道,Grissom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个科学家。‌‌”是的,他们不是警察,但真正破案的是他们。这部剧让美国众多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情况屡次破了纪录,以至于校方不得不发布声明让大家理性对待,电视剧的渲染和现实中的这份工作完全不同。

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成为了一个每年看上千集美剧的标准剧迷,我得以让自己抽离于那部剧集本身,终于明白,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我。由于一些原因,我一直缺乏家庭归属感。这是日后我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我和父母的交流大多以溃败告终,后来基本上已经放弃有实际意义的沟通,只假模假式地彼此嘘寒问暖。而我从这部美剧中发现了一个父亲的角色。沉默,坚定,博识,宽厚的Grissom,这个寡言的男人一直有着属于自己的稳定的边界,他把这个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团队变成了一个家庭。他默默抵住自己的困惑,独自消化自己的恐惧,当他一个人坐在医院的手术台边晃着腿,抵抗绝望掩藏悲伤的时候,当他无助地躺在床上,轻声地问向那个秘密女友,‌‌“你能留下来吗?‌‌”的时候,当他一次次对周围的人说,‌‌“基因不是命运‌‌”,以便给自己打气的时候,我都会被那些隐忍而紧绷的力量打动。

我在现实之中遇不到这样的人,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需要这样一个人。即便我每天都假装得对一切满不在乎,但我有太多困惑需要求解。Grissom为人解惑,让人靠岸。他成为了我现实孔洞的补偿。我看着那个团队的成员各自怀揣心事,保持着完整的自我,又可以彼此温暖,我开始一点点明白了家庭的意义。在此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这样尊重彼此却又亲昵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然后,我看着他们遭遇困境和挫折,看着他们陷入争斗和漩涡,看着他们一点点脱身,一点点重建自我,我开始能舒缓一口气,生活就是那个样子,它不是我以为的样子,当我每天再遭遇各种人和事,面对不知该如何处理的困惑,我不会再一惊一乍,我愿意沉静下来想想解决方法,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面临着难题。这些道理,生活中从来没人对我讲起。我成长的过程中,没人讲起,后来,我独自和生活这头小怪兽缠斗,也没人对我讲起。我们每个人都表面上开开心心,小心翼翼隐藏悲伤,独自面对失望,在困惑面前不知所措。我幸好找到了一个纾解的途径。

再后来,美剧规模性地涌入我的生活,《迷失》《越狱》那些主流剧集就不提了,我开始像发现了一片神奇的精神领土,总有先去占领的冲动。我开始在大众剧集之外到处寻觅各种奇门遁甲般的小众剧集,悬疑、惊悚、罪案、家庭、喜剧、科幻,几乎无一落下。之后,我开始看英剧、法剧、澳剧,加拿大剧和丹麦剧也都开始涉猎,慢慢的,这一切不再是单纯的杀时间的娱乐,我开始重新在美剧之中面对生活。

读书和电影的功能之一是可以延展我们生命的维度。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侦探深入一个案件,可以扮演一个医生经历生死,可以进入一段爱情,可以经历一段悲伤……有些事情,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时候,我们穿过虚构的经验,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我在《裂痕》中看到了野心的锋利和自控的魅力,在《盾牌》中明白了生活的灰色,在《谋杀》之中看到了人心险恶与执拗的代价,《情事》让我明白婚姻和任何一段情感的困境和美意,《摩登家庭》《透明家庭》这些高级绵密的家庭喜剧让我知道家庭这个组织内部暗藏的机锋、温暖和无可奈何,《无耻家庭》让我看到面对最深切的贫穷和困境之后,人性坚韧的闪光……这一切虚构的故事都给过我太多恩赐。这一切组合起来产生的微妙化学变化,让我丰足而踏实。

美剧的时长大致分为30分钟,45分钟和59分钟,每天看三集,时间悠悠而过,不知不觉一年就超过千集。我和那些故事中的人们一起经历欢笑和悲伤,穿过毛茸茸的生活,从未再感到过孤独与恐慌。

这一切,原本应该是父亲教给我,但是,我从美剧中学到了。至今,我仍然在和美剧每天一晤,就像老朋友打个招呼坐下来聊聊天。所以,当陈冠希穿着人字拖和潮裤,收起不屑,庄重地说起‌‌“hip-hop就是我爸爸‌‌”时,我脑子里突然闪过了和他一样的一个念想。隆重一点讲,美剧教养了我,也重塑了我。

《CSI》几部剧集的片头曲采用的都是The Who乐队的名作,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CSI:纽约》主题曲的那段歌词,对我来说,它犹如一道生活宣言:

Out here in the fields

I fight for my meals

I get my back into my living

I don't need to fight

To prove I'm right

I don't need to be forgiven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