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泡沫经济幻灭 想救也救不了

什么是经济衰退?什么是金融市场灾难?两者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经济会出现周期?难道真的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言,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造成的循环,最终还是要灭亡于经济危机当中?

香港的资产价格市场近来出现明显调整,虽然未算是金融市场灾难,但依书直说,按照现时环球宏观经济的趋势,美元持续强势下去,联系汇率下以港元计价资产会构成一定压力,而且美元强势为时越长,以港元计价资产的资产的调整越明显。可以说,无论是政府抑或市民,在这种环境下都是被动的。最理性的行动就是持有现金,也就是简单储蓄,因为在这种日子,唯一升值的就是钞票。

钞票的购买力上升,这种经济环境技术上叫做通缩。通缩本来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奖励储蓄让有储蓄的人可以迟一点用更便宜的消费,是天公地道的事。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宇宙入面最强大的力量是复合利率增长。嗯,可能他看漏了在方程式的另一边,将复合利率增长发挥得更淋漓尽致的,叫做杠杆。

通胀型社会不可长期持续

现代资本市场出现的杠杆,促成了钞票增长比率高于产能增长的扭曲现象,结果消费和资产价格,长期累月地不停上升,在这种新常态下,储蓄的人反而成为了被剥削的一群,懂得使用借贷杠杆的,在大多数时候享受了各种好处。

在一定程度上,马克思的预言是正确的:杠杆化的资本主义市场,无法克服自身造成的循环。越来越多的钞票,不但没有令人更富有;相反,在通胀经济下,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也渐渐变成了必须政府干预拯救的怪物,甚至时至今日,挽救市场已经成为政府的存在意义。但千万不要忘记,全世界无论标榜以什么意识形态挂帅的政权,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通胀经济的最大得益者。

香港特区政府持有的最珍贵资产,不是库房盈余,而是土地。通胀之下,钞票贬值土地升值,谁掌握土地资源的分配,就掌握了财富分配的权力。特区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土地绝非偶然。至于其他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本来是发钞和征税,到后来就是发债,以及透过不同方法威胁利诱人民购买政府的债券。通常这种模式的统治,政府往往是社会上欠债最多的单位。无错,在通胀社会,欠债越多越着数。

通胀型社会不可以长期持续的发展。历史上,尤其是过去半世纪,几乎每隔四、五年便来一次金融市场灾难,甚至有点令人感到麻木。其实,偏离了价值的价格最终还是要回到价值的基础之上,金融市场灾难的本质是技术性调整,真的不用大惊小怪。

金融市场灾难不等于经济衰退,有时候它是投资者的好时机,但有时候它却是标志一个经济神话的幻灭。反之,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升,也未必代表人民生活得更好,尤其是当物价影响成为GDP上升的主要原因时。事实上,有不少人将GDP的增减当作是经济增长和衰退,这是学院中的新古典最常犯的错误。传统一点,我还是坚持经济增长的意义,在于以更少的绝对投入,可以得到更大的绝对输出。从这个角度看,邻近香港的大陆,老早就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至于九七年后的香港,其实也有理由相信,增长微乎其微。只不过泡沫经济令人产生幻觉,以为中国好,香港就好。要是今年历史重演,将九七的一幕重现眼前,我们便知道,究竟现实有多残酷。

作为泡沫经济的最大既得利益,政府不会有动机去拨乱反正,再者经济周期的毁灭力量太大,就算政府想挽救和改变,其实也没有能力。我们升斗市民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自求多福,若有余力,就帮忙一下旁人。我不知道历史的结局是什么,也不知道会在哪一天出现,甚至会否有结局,但我相信不合理的经济现象不能长久维持,最终还是要回到常识的范畴。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