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动荡时期值得深读的10本金融书籍

2016年开始头一个星期,股汇市场灰雾朦朦,让人们的心理也蒙上了一层灰色。

金融市场人士对1929、1973、1987、1998、2008、2010、2013对这些数字都不会陌生,每一个都代表了或大或小的动荡与危机,如今发达经济体逐渐进入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逐渐正常化;新兴市场的危机,却似乎阴魂不散随时呼之欲出。

那么在今天如何让之前那么些年份沙盘推演重演,如何感知各国中央银行的决策之道,获得当下中国金融市场的方向和灵感,有些金融书籍值得深读。

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书籍中对全球经济内在矛盾进行了独特市场分析,这些书籍有一些聚焦在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调控,有一些对全球经济内在矛盾进行了独特视角分析,虽然大部分出自发达经济体的官员和经济学家,但也不乏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学者的思考。在这个似成相识的年代对大家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推荐的四本书为:第一本:《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作者威廉·西尔伯)。第二本:《动荡的年代;历险新世界》(作者格林斯潘)。第三本:《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作者本·伯南克)。第四本:《The courage to act》(伯南克回忆录)。

这四本书均与前美联储主席有关,包括保罗·沃尔克、格林斯潘和伯南克。这三位在美联储的任职时间,从1979年跨越到2013年,书籍叙述的内容涵盖中央银行起源、大萧条、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滞胀危机、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繁荣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几乎就是100多年来的美国中央银行史。

政治经验老道的沃尔克,含糊其辞的格林斯潘,以及相对学究气的伯南克,在这些书籍里都重现了各自当政期间的决策过程,诸如控制货币数量、提高利率反通胀,QE(量化宽松)决策等都值得中国借鉴。

第五本推荐《欧元的悲剧》(作者菲利普巴格斯)。相比美国无论是美联储主席,还是财政部等官员卸任后,积极着书立说为自己辩解不同,目前欧元区官员亲自撰写或者回忆反思欧元及欧洲银行体系的书籍并不太多,这本书出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之手,值得一读。

第六本,《当音乐停止之后:金融危机、应对策略与未来的世界》(作者艾伦·布林德)。“当音乐停止”,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前资本狂欢最知名的表述之一。作者90年代中期也曾短暂担任美联储副主席,本书从一名资深经济研究者的角度,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金融政策、监管工具和社会质疑等都作了较多阐述,如果说美联储主席们的著作难免有些主观性的话,这本书多了一些平衡。

第七本,《断层线》(作者拉古拉迈·拉詹)。拉詹现任印度央行行长,也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因为提前预言了2008年金融危机而声名在外。对印度经济治理的近距离体验,让其从贫富及分配角度反思金融危机,在新兴市场获得了较多共鸣。

第八本,《人口峭壁:2014-2019,当人口红利终结,经济萧条来临》(作者哈瑞·丹特)。预测人口红利消失及影响的书籍不在少数,本文作者不仅对全球人口趋势作了经济预测者应有的专业解读,其对中国房地产、城镇化进程的一些分析,也能提供一些“旁观者清”的思考。

第九本,《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作为街谈巷议的畅销书,介绍自不必多言,中国读者在阅读前推荐看何帆所着的导读本。

最后一本推荐《第一排》(作者孙国峰),出自中国央行决策官员之手,此前已有中文版,此次是首次英文版出版,对国外经济研究人士来说,现在多了一个了解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的难得渠道。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在从数量型到价格型调控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央行调控的主动性及结构性短缺框架,如何理解中国金融体系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比、准备金率等调控工具的特有环境,以及中国债券、票据、货币市场的前世今生,作者都作了详尽的分析,这几乎是了解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及金融改革的一本必读之物。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