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陈光诚与希拉莉隔空对话,首次曝光盲人律师出逃美国全过程

2012年4月20日上午11时左右,遭到居家软禁、监狱囚禁将近7年的山东盲人维权者陈光诚,和妻子袁伟静偷偷筹划了1年的时间,等待着最适当的逃亡时机。他们认为,春天是最理想的季节,因为树上的新叶会掩盖他逃亡的身影,拂过树叶间的微风会消去他无法避免的行动声响。

但最重要的,就是那个瞬间!当门外看守起身倒茶、背向着他的那几秒钟!他依着妻子此前告知的周遭地理环境记忆,快步向前冲出,翻越一道又一道高墙,迎向不可知的未来。这一步,开启了他人生的转向,从山东临沂一个小村庄农舍,转向自由的美国。

离那个春天、那个瞬间已经3年有余的今天,再以后见之明评估陈光诚当时的时机选择,虽然最终成功脱逃,可能并非完美,否则也不会造成他和他后来的营救者——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莉(Hillary Rodham Clinton)之间至今未解的心结。

希拉莉在回忆录《抉择:希拉蕊回忆录》(Hard Choices)(编按:台译“希拉蕊”)中用一个章节描述了这段过程。回忆录在2014年6月间英文版、繁体中文版同步出版。根据中文版的描述,希拉莉对陈光诚的评价很差,她说陈“难以捉摸”(unpredictable)、“不切实际”(quixotic)、“十分难缠”(formidable)。

陈光诚的个人传记《盲眼律师》(The Barefoot Lawyer)中(英文版也在今年先后出版),对希拉莉及美国团队的营救行动,陈光诚虽然在书末表达了“永远感谢”,但在内文的字里行间,陈光诚掩藏不住对美方外交人员在谈判过程中向中国妥协的不满。

希拉莉对陈光诚的三句评语,在英文版中只余“十分难缠”一句,但中文版由于与英文版同步出版的原因,采用了不同的英文版本,加上了语气更重的“难以捉摸”、“不切实际”两句。

当透过网络手段询问陈光诚回应时,笔者采用了中文版本的完整三句,陈光诚回应说:“关于希拉莉,我感谢她决定让我紧急避险,不过那时我不曾与她见过面,我不知道此等描述从何而来。”

希拉莉与陈光诚对整个营救、逃难过程的描述并不一致,但一方面,两人所述,都是他们眼见、耳闻的事实,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出于两人不同的处境,造成了不同的看事方法,以致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至今未得消弭。

图:端传媒设计部,资料整理:Hannah WONG

逃亡之初

首先,关于时机,那年4月,陈光诚看到了春天、看到了自己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终于采取行动,但希拉莉看到了更多,她看到了当年2月,中国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才逃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薄熙来丑闻越滚越大;看到了中国领导层即将在年底换班,中国高层似乎有几种政治势力正在暗地里隐隐较劲。

事实上,同样以后见之明,希拉莉当时看到的还不够多,将来的历史会证明,2012年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转捩点──王立军出走带出了薄熙来的垮台,令谷当年3月间的离奇车祸,带出了他的父亲令计划,以及被划归为同谋者周永康的垮台,更重要的,在陈光诚成功赴美之后,在当年中共更换领导人的18大召开之前两个月,当时被目为“王储”的习近平竟然在9月间失踪了整整两个星期,无故缺席几次重要外事活动,原因至今未解。

对当时的希拉莉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时机问题,是当她在美东时间4月25日晚间9点36分接到黄色紧急公务电话时,离她出发前往北京参加一年一度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5月3日召开)只剩下5天的时间。希拉莉书中说,这次会议“是一整年艰苦外交工作的总成果”,她准备与北京讨论的议题包含南海、北韩、汇率、智慧财产权等,她不愿因为陈光诚事导致会议取消。

根据希拉莉的陈述,在营救陈光诚与会议照常召开的两难中间,这是她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理。期间虽然有难缠的中国领导人,以及同样难缠的陈光诚,但透过美国国务院优秀的外交人员共同努力,当然还包含她自己的临门一脚,终于圆满完成使命。

但陈光诚不这么看,他的第一个不满,是处理的时间太过急促。一旦希拉莉设定会议必须照常召开的目标,就给予美方第一线外交官员极大的时间压力,当时从美国专程赶往北京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4月29日下午和陈光诚于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初次见面时,就强调了“迅速”处理问题的原则。

依据坎贝尔的设定,问题必须在24至36个小时之间解决,他的构想,是希拉莉搭上飞往北京的专机之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陈光诚当时的想法,他在迫害下都已经活过了7年,何必急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协议?这么短时间达成协议如何能解决他的问题?如何能追究那些对他的迫害者?

除了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保障,陈光诚念兹在兹者,是对迫害者的追究。由于要求完全的安全保障、完全的自由,在中美双方谈判过程中,陈光诚确实改变过想法,或许这是希拉莉说他“无法捉摸”的原因;至于对迫害者的追究,陈光诚确实错估了美国能够扮演的角色,美国无法像陈光诚过往的维权经验,像法官一样地还予他正义,或许这是希拉莉说陈光诚“不切实际”的原因。

在陈光诚最后改变想法、要求前往美国时,他接受西方媒体采访,多次表达出对美方谈判态度的批评,这时,他的好友、也是营救者郭玉闪,沟通之后代他公开发表了一篇声明,意图转圜他与美方的关系。声明中说:“他对中美外交的共同努力与克制保持敬意,也知道大国外交无小事,一切协议既经达成自然有其严肃性。”

事实上,即使3年过去,陈光诚至今没有改变想法。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面对铁证如山的犯罪事实,连中共自己都承认,可中共竟无人对此负责,谈何中方已经作出许多让步?”陈对无法追究迫害者的责任,至今耿耿于怀。

但无论如何,“时间”的确是谈判的一大学问,急于在某设定时间内达成协议的一方,在谈判初始就落于下风,陈光诚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

《盲眼律师:在黑暗中国寻找光明的维权斗士》(THE BAREFOOT LAWYER: A Blind Man’s Fight for Justice and Freedom in China)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出版社:八旗文化
作者:陈光诚 译者:吴润璿

4月26日,陈光诚进入美使馆

在有限的时间内,美国和中国方面密集举行了六次谈判,会谈地点在中国外交部。根据美方及陈光诚一致的说法,陈光诚自4月26日进入美国大使馆之后,始终没有提出政治庇护或移居美国的主张,他想留在中国继续发挥作用,于是美方根据国务院法律顾问高洪柱(Harold Hongju Koh)的建议,提出了第一个处理方案:为保住中国颜面,让陈先留在中国,进入纽约大学上海分校就读,等2年后再转往美国继续深造。

根据希拉莉从参与谈判下属得到的说法,中方对这个提案抱持怀疑态度,但并没有立刻拒绝,所以希拉莉在美东时间4月30日傍晚(北京时间5月1日上午),放心地登上了专机。

或许希拉莉得到的讯息有限,或许希拉莉刻意略去中间一些繁琐过程,陈光诚对这段时间的美中谈判过程描述地更为细腻。当29日下午从坎贝尔口中获知高洪柱的提议时,陈光诚是同意的,只是希望能进一步保证家人的安全及未来出入境的自由,但当天晚上就发生了变化。

根据陈的说法,坎贝尔29日晚上带回消息,中方拒绝让陈光诚到一个上海美国人办的学校,他们提出的对案是让陈光诚到一所山东的学校,对此,虽然美方一再保证他及家人的安全无虑,但陈光诚强烈反对,因为让他再回山东,等于再度返回魔掌不说,还推翻了他的一切努力,证明山东方面完全没有过失,这是陈无法接受的。

4月30日,美使馆第五天

第二天,即30日的谈判,根据美方的说法,中方有所退让,将原先的安置学校由山东转换为中国其他7所大学(包含长春、天津、南京、长沙等地),让陈光诚选择其中之一,但中方仍坚持不允许陈光诚到上海的美国学校。

这时负责劝说陈光诚接受中方所提条件的是高洪柱,他告诉陈,先在其中一所大学学习2年,美国政府会站在你这边,会持续关注保护你,2年之后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可以在中国自由行动并出国。高甚至暗示,2年之后陈光诚就可以转往美国纽约大学唸书。

对此,陈光诚并不同意,甚至很不高兴,他说,在遭到软禁、关押期间,中国官方曾经以各种方式利诱他,包含金钱、工作、房子、汽车等,他都没有同意,宁愿接受自己和家人遭到非人性折磨的命运,现在好不容易脱离魔掌,他不懂为什么要接受这种选择自由受到限制的条件?陈光诚始终执着于美方无法提供的正义,而不只是美方企图提供的安全保证。

希拉莉隔天(5月1日)一早就要上飞机了,这是美方设定的危机解决期限,依坎贝尔、高洪柱等人的想法,陈光诚应该接受中方“让步”之后的提议,隔天一早前往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治疗,2周后前往选定的一所中国大学,但没料到陈光诚既反对这些安排,更对自己的安全保障毫无信心,拒绝在隔天离开美国大使馆。

这让高洪柱很着急,劝说无效后,高甚至很生气地对陈光诚说:“我非常老实地告诉你,我对你的反应非常失望。”在高洪柱失望离去之后,接续的劝说者,是现任美国在台协会驻台办事处处长梅建华(Kin Moy),他当时担任美国负责东亚、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再之后还有当时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Gary Faye Locke)、公使王晓岷(Robert Wang),但无人能说服陈光诚。

到了30日深夜,美国与中方谈判的首席代表坎贝尔也进了陈光诚的屋子,明确表示陈光诚隔天必须离开美国大使馆,并且同意先把陈的家人接到朝阳医院,但即使如此,隔天(1日)上午,约略在希拉莉登上飞往北京专机的同时,当骆家辉到陈光诚房间,准备接陈前往朝阳医院时,陈仍拒绝,坚持自己的权利没有得到保证。

《抉择:希拉蕊回忆录》(Hard Choices)

出版日期:2014年6月出版社:商业周刊作者:希拉蕊‧罗登‧克林顿 译者:杨明暐等

5月1日,美使馆第六天

这一天,希拉莉已经上了飞机,而陈光诚继续坚持、不愿离开美国大使馆前往医院,这让美方谈判人员几乎抓狂,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美方首席谈判人员坎贝尔甚至流下了眼泪。这时在太平洋上空飞机上的希拉莉也获知讯息,她和美方谈判人员的立场相同,“在中方做出这么多让步后”,陈光诚显然“十分难缠”。

陈光诚与美方的立场差距,首先在企图达成的目标。美方根据谈判的“50%解决”(50% solution)原则,先提出上海方案,让中方提出对案山东,在陈光诚反对山东对案之后,中方又提出七所学校任陈选择的最终方案,美方认为中方已经做出让步。但陈光诚的目标高出许多,他希望留在中国,但要能完全自由、不受干扰地继续在中国从事维权工作,这点,他始终没获得满意的保证,此外,他还要求中国政府认错,揪出那些迫害于他及他的家人者。

其次,在遭受多年的迫害之后,陈光诚对中国政府的诫心与美方绝然不同。上海提案已是底线,当中国政府提出山东对案时,陈光诚觉得受到羞辱,这时他已经完全否定了中国政府的态度,认为他们仍旧蛮横,仍旧不肯认错,加上得知在山东的家人于中美谈判的同时,仍继续遭受迫害、软禁,陈光诚只能继续坚持反对立场。

在这中间,陈光诚提出一些对美方谈判人员心态的批评,确实值得美国检讨。对美国自诩“中国通”的人来说,对中国的第一个认识,往往是这个国家的人非常“好面子”,所以可以在谈判中给中国多点面子、但要点里子。美方初始提出将陈光诚安置在上海美国学校的建议,就顾虑到了中国的面子,其后,当中国强烈反对美国学校,要求安排在中国自己的学校时,美方认为合情合理,因为是“面子”问题。但陈光诚认为,“面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对外谈判的一种战术,可以迫使对方让步。

与“面子”问题相关,是面对中国不当作为的态度。在对陈光诚进行劝说工作,听及陈光诚谈到中国政府对他的种种迫害作为时,骆家辉说:“这就是中国”,陈光诚对这句话感慨良多,认为不能以“这就是中国”来原谅这些错误,认为美国应该积极寻求改变中国才是。

此外,从希拉莉回忆录中还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希拉莉一开始就将对陈光诚的迫害视为“山东问题”,不是中国政府行为,但她如果确实知道陈光诚被迫害的过程,以及众多大陆及海外人士,甚至包含扮演“蝙蝠侠”的电影明星克里斯汀‧贝尔(Christian Bale)前往营救时,都遭当地不明人士殴打,多次闹出国际新闻来,而北京对此毫无作为,就能知道这件事并不是“山东问题”可以圆满解释。

也许更重要的问题,是美方在处理非西方的国际问题时,太过习惯找一个“温和派”作为合作对象。这种态度,在处理伊拉克问题时与什叶派合作,以致造成伊斯兰国(ISIS)逐渐坐大,已经完全显现。当面对中国,美方谈判代表及希拉莉经常不经意反映出他们的想法,坐在他们谈判桌对面的中国外交部官员是温和派,旁边不说话、虎视眈眈的中国国安人员则是激进派,美国必须与温和派合作。事实上,中国和中东一样,目前为止,没有美国人希望的温和派。

5月2日,美使馆第七天

在希拉莉2日抵达北京时,陈光诚初始仍坚持不离开美国大使馆,但妻子袁伟静从朝阳医院打来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主意,他担心家人在朝阳医院的安全,加上美国官员的半强迫劝说,陈光诚终于在当日中午步出美国大使馆,接受“在自由意愿下”选择离开的说法,他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只淡淡地说了声“走吧”。

但当天晚上再次发生变化,当希拉莉抵达北京,晚上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万寿寺参观时,陈光诚与家人在朝阳医院里发现身旁没一个美国人,所有美方人员的电话都打不通,他们完全被中方人员控制,一股不安的情绪冉冉升起。当天,陈光诚和家人一直等不到晚餐,一直到晚间9点多才送进房间,这时小孩已经疲惫睡着。

5月3日,美使馆第八天

细节确实决定成败。从2日晚间到3日,美国外交人员和陈光诚相互打不通彼此的电话,但几乎所有媒体记者,包含台湾、香港、美国的记者,只要努力多试几次,都能与陈光诚取得电话联系。对于美方人员不在医院,希拉莉的解释,是要“给他们(指陈和妻子)一些私人时间”,但对于彼此打不通电话的问题,陈和美方至今无解。对此,只要曾经在北京跑过新闻的媒体人都很快能得出一个揣测:是“老大哥”在作怪!

陈光诚接到的电话之中,有一通来自大陆维权律师滕彪,滕劝他不要留在中国,不要接受这个谈判协议,建议他前往美国。此前,透过采访之便和滕彪有过多次接触,一次问他,如果他的当事人要求正义必被判处重刑,透过妥协即可获得轻刑时,作为维权律师,将如何选择?滕彪说,作为维权律师,首先是“律师”、其次才是“维权”,他首先会替当事人的利益作考虑。这是滕彪建议陈光诚离开中国的原因,虽然大家都知道,包含陈光诚一开始选择留在中国时就知道,一旦他离开中国,未来能继续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

就在那个惊惶不安的晚上,陈光诚选择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并对诸多打进电话的媒体表达了他的想法。各家媒体打出的快讯,显然破坏了希拉莉逛万寿寺的心情,她知道前功尽弃,一切必须从头开始,当晚回到饭店,立即召集美方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得出送陈光诚到美国、中美战略经济会议继续召开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困难处,在于对中方提出要求。此时的美方,当然怪罪于陈光诚的临时变卦,对中方谈判人员则不免觉得深深抱歉。

5月4日,美使馆第九天

除了各家媒体的电话,4日一早,陈光诚甚至透过电话参加了美国国会为他举行的听证会,对美国行政部门多有指责,加大了希拉莉的压力。在关键时刻,希拉莉自认扮演了临门一脚的关键角色,她当天早上直接对戴秉国提出要求,戴则勉为其难地要求下属照办,终于成就了希拉莉一次完美的危机处理。

在陈光诚到了美国,整起事件结束之后,合理揣测,希拉莉必然觉得亏欠戴秉国,以后有机会必须还他一次人情。至于陈光诚、希拉莉之间,就是目前所知的彼此存在心结状态了。

原文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