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铁幕下的装甲洪流BMP-1/BMP-2步兵战车(3/5)

鸡肋般的运输能力

战车除了车长,驾驶员和炮手三人以外,后部载员室可容纳全副武装的士兵8人,也就是一个机械化步兵班。

BMP-1第二个为人指责的地方,在于载员室过于狭小。

载员室分为两侧,每侧坐4人,背靠背乘坐。由于载员室空间实在是太狭窄,乘员只要乘坐时间长一点,就会感到极不舒适,尤其对于块头较大的人来说,更是坐卧不安。

老萨曾经进入过一辆作为展品的BMP-2内部(和BMP-1差不多),老萨身高1米8左右,偏胖一些,进入以后感到四肢弯曲,头必须弯着,非常的难受。

当时老萨背着一个很小的包,进去以后,出来时候不太容易,折腾了半天。很难想象,现在身高普遍超过1米8,甚至很多高达1米9的俄军士兵,如何能够坐这种步兵战车。

要知道,这还是车子不动的时候,如果行驶中上下颠簸,又会怎么样?

听说由于BMP-1的空降版,也就是BMD-1伞兵战车,由于比前者又小了一圈,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大汉都很难进入,所以一度苏联招募的伞兵战车战士,都是来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等,因为这些国家的战士各个子较矮小。

一份资料上写道: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曾经将一辆缴获叙利亚的,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步兵战车BMP-1送给美国测试。美军认为BMP-1的成员舱在夏季能够搭乘8名身高1.71米以下的兵员,当搭乘并穿着冬装时,身高需限制在1.67米以内。此外,美军认为BMP-1为放置乘载员的背囊所预留的空间太少,成员长期乘坐会感到无法忍受。

所以,在众多反映苏军和俄军的电影中,只要稍微真实一点的,都会发现苏军俄军士兵很少坐在车内行军的,一般都坐在车顶。

当时很多人跟老萨一样奇怪,明明有装甲车为什么不坐呢,难道真的这么英雄?其实不是英雄多,实在是里面坐的太累。

苏军士兵只有在明确有敌方威胁的地方,才会坐在狭窄的车子里。

性能平平的三防和对人员的防御系统

由于BMP-1本来就是用作核大战的,所以三防做的不错。

BMP-1配备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三防装置。

当发生核爆炸或遭遇化学武器袭击时,检测器探测到核辐射或有毒气体后,发动机、动力舱百叶窗、舱盖、风扇、增压装置以及炮塔的电动装置立即关闭,并将空气滤清系统打开。冲击波过后将空气增压装置开启。

在原子弹形成的超压的情况下,经过滤清的空气送往乘员舱和载员舱。超压系统由三方滤清装置、带尘土分离器的增压风机组成,后者位于车长位置后方顶部,将尘土与空气分离。

不过,BMP-1的三防系统毕竟是60年代产物,显然无法检测生物武器。

BMP-1有自动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布置在战斗室,在动力舱有4个火焰探头和4个灭火剂喷嘴,灭火剂是装在2个气瓶里的2升三溴氯甲烷,另外在车体后门上还有1具ОУ-2手持式灭火器。

虽然有灭火装置,但却因为设计原因,对乘员没有任何保护。

BMP-1的弹药较多,堆积在自动供弹机上,没有分隔舱。一旦被击中,弹药立即就会爆炸,这是远比一发敌方反坦克炮弹更强的爆炸力。

除了弹药以外,载员室的后门左右门内,分别储油60升和70升。

更有甚者,载员座椅之间的空间,还有332升主油箱和蓄电池组。

坦克乘员等同于安放在火药桶中间,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弹药,光是400多升的燃油的爆炸,也足够杀死整个步兵班了。

由于爆炸力巨大,连收尸都省了,等于直接火葬。

薄弱的观测系统

因为步兵战车的一大功能是辅助主战坦克作战,侦查、警戒都是它的分内工作,所以它的观测系统极为重要,甚至应该高于主战坦克。

相比80年代的美军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BMP-1的观测系统性能有着极大的差距,就在当时来说也是平平,更有设计上了一些漏洞。

BMP-1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左侧,配有3具ТНЛО-170型昼间潜望镜,水平视角为94度,向上和向下的视角分别为12和11度,中间1个可换成ТНЛО-350Б型高潜望镜,镜头高出装甲板350毫米,以便于驾驶员在车辆浮渡竖起防浪板时向前观察,但是水平和垂直视角下降到26度和4度。

夜间驾驶时中间1 个换成ТНЛО-2红外夜间驾驶仪,视角30度,与车首左前方的ФГ-125红外探照灯配合使用的作用距离仅仅为50到80米。

自然,除了驾驶员以外,炮手和车长也需要观察战场情况。

车长作为全车的指挥者和最主要的观察者,是负责发现目标,选择目标,下令攻击的核心人物,他自然需要最好的观测能力。

但由于BMP-1步兵战车要通过降低高度减少中弹概率,所以使用了单人炮塔。这个单人炮塔仅能容纳炮手一人,车长被挤出了炮塔,其位置只能位于驾驶员后面。

理论上车长的指挥塔能旋转360度,但由于右后方是炮塔挡住视线,实际水平视角只有270度。

这样一来,车长的视野就存在一个死角,这对于步兵战车来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指挥塔前有3 个潜望镜,中间1个可换成ТКН-3Б型双目昼夜观察镜,分划板上有设定目标2.7米高的卡距线进行粗略的测距,昼夜放大倍率分别为5×和4.2×,昼夜观察视角分别是10度和8度,与车长舱盖上的ОУ-3ГА2红外探照灯配合时,夜视距离也仅仅为300~400米。

也就是说,BMP-1的夜视距离很弱,区区300、400米算不了什么。

即使在当时,落后的T-55坦克上的红外线夜视灯,也可以照几百米距离。

后来80年的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白天探测距离高达近4公里,夜晚探测距离也高达2公里。

BMP-1的实战——第四次中东战争

BMP-1的出现深深震惊了西方,当时西方并没有这种概念的武器。

BMP-1强大的攻击力,优秀的机动性,都让北约军队感到恐惧。更可怕的是,这种步兵战车的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规模的制造。这也是苏联装甲洪流的特性。

由于BMP-1的成功,在1966年开始大批投产,首先装备苏军,随即开始向外国出口。

当然早期的出口版本,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简化,这也是当年苏式装备出口的惯例。

BMP-1刚刚问世,急于一雪第三次中东战争前耻的阿拉伯国家就开始向苏联购买。

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打得最惨的埃及,首先购买了80辆崭新的BMP-1,编入了精锐的埃及第4装甲师。由于训练中,埃及军队表示这种步兵战车非常实用,在10月战争爆发前,埃及又紧急追加购买了150辆。

埃及的军队,是完全仿照苏军建立的,苏联在埃及的顾问就有数万人之多。

此次BMP-1同苏军的编制一样,全部编入埃及的摩步营,每个营40辆,而摩步营全部配属此次进攻的拳头部队。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后,埃及军队瞬间突破苏伊士运河,20万埃及军队沿着搭建起来的几十座浮桥渡河。

而BMP-1的浮渡能力,让它可以不借助浮桥,所以在第一日就全部渡河成功。

在此之前,包括以色列和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并不知道BMP-1步兵战车的具体实力,自然也没有准备。

在运河战区北翼的坎塔拉,BMP-1表现出色。此处的沙漠流沙很多,坦克很容易陷住动弹不得,以色列认为埃及装甲部队不可能从这里通过,防御上并不完善。

结果,BMP-1仅仅12吨的重量,让它帮助埃及人轻松突破这个地区,一下打乱了犹太人的全盘防御计划。

在南部地区,BMP-1遭受了第一次战火的考验。

埃及人的BMP-1携带的AT-3赛格击毁了以色列几十辆坦克,但步兵战车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埃及人对AT-3赛格反坦克导弹的威力是非常认可的,它破甲厚度高达400毫米,任何以色列坦克也抵挡不住。但埃及人对它的一些方面则深恶痛绝。

AT-3赛格反坦克导弹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它的最大特征是,控制方式由有线传送控制指令的控制器控制。也就是导弹发射以后,屁股后面拖着一根线,操作的士兵如同玩电脑游戏般利用操控手柄,通过这根线传送指令,来控制导弹行进方向。

一个资料中写道:射手按下发射按钮后,用操纵台上的潜望镜跟踪导弹,导弹尾部有一个曳光管会发出红光便于射手跟踪,一边跟踪一边柔和地操纵控制盒上的摇杆使导弹飞向目标直至命中。

由于导弹飞行速度很快,打击的敌人坦克又多在移动,对炮手的控制技巧要求很高。埃及人在战争经过试验,对3000米距离上的3×2.5米固定正面靶命中率为50%到70%,而实战中由于心理紧张和复杂环境的影响,往往命中率下降到20%~30%。

由于拖着导线,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为3000米,不能再远了。

AT-3赛格导弹发射以后,每秒飞行100多米,也就是说,通常要飞行10多秒才能击中敌人。

这段时间,导弹释放的大量光热和拖着的导线,让发射者完全暴露,如果敌人反应够快,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将你打掉。

所以,AT-3赛格导弹的发射手不但要有很高的技术,还要具备献身的精神。

如果说,这还算是AT-3赛格导弹的问题,下面的则完全是BMP-1的问题。

BMP-1的导弹发射架上仅放置1枚反坦克导弹,一旦这枚打完,就必须手工装填。

这个手工装填,是让步兵战车炮手送命的地狱之门。

炮塔顶部前面有一个可以从内部打开的舱盖,炮手首先爬出舱盖,然后把导弹和尾部的放线器推上导轨,再用销子把四个折叠的弹翼打开固定好。

即使训练有素的炮手,装填一发导弹需50秒,不用说,此时炮手完全暴露在车外,极容易遭受敌人各种武器的打击,是极为危险的。

美军的M113装甲车在越战中,最容易被干掉的乘员,就是在车顶操纵机枪的机枪手。即使他们有专门的防弹钢板,往往也被北越的乱枪干掉。

有防御的机枪手尚且如此,更别说没有丝毫防御能力的炮手了。

所以,在实战中,埃及炮手往往没这个胆量。他们一旦打完了1枚导弹,就必须撤退到后方安全区域再重新装填。

显然,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强行在战场上装填,敌人步兵一串子弹打过来,也可以将炮手打死,这正是左右为难的事情。

更惨的是,由于命中率不高,往往需要几发反坦克导弹才能干掉一辆坦克,但BMP-1一共只有4枚反坦克导弹,一旦打完,也就失去了远距离的反坦克能力,几乎处于光挨打的境地。

在埃及人购买了200多辆新式的BMP-1步兵战车的同时,另一个急于复仇的阿拉伯国家叙利亚,也向苏联购买了160辆。

这种崭新的武器,在叙利亚军队中是绝对的宝贝,其中100辆编组入拳头部队,参加了对戈兰高地的进攻作战。

其余的60辆,则编组进入总统阿萨德自己的总统卫队。

可惜,戈兰高地同埃及人作战的沙漠,又有极大的不同。

此处到处都是以色列人修建的坚固工事和隐蔽起来的坦克,BMP-1面临着一场可怕的攻坚战,这恰恰是是它并不擅长的。

1973年的戈兰高地战役是一场地道道的山地战,争夺交通线和制高点是山地作战的核心。以军作为防御一方,具有极佳的视野。他们的坦克可以从容的从隐蔽处攻击叙利亚人,而叙利亚人的进攻部队则完全处于暴露的狭窄区域,很难展开,更不容易发现以军的坦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如果说在埃及人手中,BMP-1表现不错,在叙利亚人手中,则表现出它最脆弱的一面。

这种攻坚战中,以色列人守着坚固的反坦克战壕和反坦克工事,阵地里面不是反坦克炮就是坦克。

以军的反坦克炮和坦克上的坦克炮,都有强大的威力,还有很好的精度。他们处于防御中,以逸待劳,以静打动,命中率自然是很高的。

BMP-1的73毫米主炮虽然威力还可以,但毕竟属于轻型特种火炮。

在打击犹太人的坚固工事的时候,由于BMP-1主炮射程还不到1000米,完全被敌人的反坦克炮压制。叙利亚人只能冒险开到很近的距离炮击,但73毫米反坦克炮对付坚固工事的能力有限,往往数炮都不能击毁一个敌人的工事。

在和以色列百人队长坦克的正面对抗中,BMP-1完全败下阵来。

以军坦克10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完善的火控系统,使得它在静止中打活动目标,准确度非常高,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射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

戈兰高地的第七装甲旅,依靠己方火炮精度的优势,在叙利亚军队坦克有7倍数量的优势下,仍然击毁了数百辆叙利亚坦克和装甲车,最终守住了阵地。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