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每个场景都触目惊心:被贪婪毁掉的中国近海

肖建彤原本是做电器生意的,厌倦了客户拖欠款,决定试着做海鲜生意。2002年开始,石斑鱼养殖被外界说成是一夜暴富的行当。在海南岛,最早养殖石斑鱼的是一群福建人,他们现在光是在海南烟墩、三亚的养殖场就有上千亩。对于后来出手的投资人来说,首要是找个好地点。

养鱼

海南岛周边的海域除了保护区和港口,适合养殖的地方基本都被占了。石斑鱼养殖户最集中的地区烟墩,几十公里海岸线挤满了大大小小养殖石斑鱼的高位池,外来投资人很难介入。选准了地点对养殖户来说是成功赚钱的第一步,因为海南岛周边的水质已经每况愈下,这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和生活垃圾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十年前的烟墩水质清澈见底,船往外开出几十米,七八米深的地方都能见到海底游动的鱼群,但现在这里的海水平时基本都是蓝灰色的,养殖户必须要等到涨潮的时候水才能够清澈一点,不过就连烟墩这样的地方也不算多见了。肖建彤在海南岛做了20年生意,经朋友介绍在距离烟墩向北60公里的地方找到了合适建厂的地方。美柳村可以说是海南岛陆地上的东北角。肉眼看上去,这里的水比别处要蓝一些。

水泵安装在海底约4米深的地方,将海水通过管道抽上来,过滤后进入几十个联排的高位鱼池,鱼池与海平面的落差大约十米,新鲜海水进入蓄水池,养过鱼的水排入海中,高位石斑鱼池养殖就这样循环。每个池子可以容纳500条亚成体的石斑鱼。

石斑鱼属于鲈形目,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多栖息在珊瑚礁和海底碎石的缝隙中,不作远距离洄游。历史上,广东、海南、越南一带的渔民利用传统的粘网、拖网捕获的都是马交鱼、鲷、海鳗、鲻鱼,而深藏在海底珊瑚礁缝隙中的石斑鱼却很难捕获,除非碰巧赶上外出捕食的个体被渔网捕获。所谓名贵海产,一是数量稀少,第二就是难以捕获,第三必须肉质鲜美弹牙,富含营养。石斑鱼可以说是温带和热带海产中的天之骄子。

2012年5月3日,肖建彤建厂后第一批鱼苗下塘,8000尾东星石斑鱼的鱼苗被均匀分散在16个鱼池当中。

中国大陆第一批养殖石斑鱼的是福建人,他们从台湾人手中学到技术然后来到海南三亚养殖,这里无论是温度,气候还是水质都适合石斑鱼生长,但是如何将这些原本在海洋中低密度生活的物种集约在高密度状态下饲养,成了石斑鱼养殖最核心的难题。

幼年石斑鱼由于体型太小,还没有能力吞噬饲料颗粒,只能喂一种小型甲壳类动物丰年虫。丰年虫的繁殖需要有发酵的海水环境、形成适宜生长的微生物群,但微生物群会携带各种寄生虫,其中的车轮虫往往会寄生在石斑鱼幼鱼腮部,导致幼鱼腮部肿胀逐渐窒息死亡。初来乍到的肖建彤不知道这些,不到一周时间便把池里的鱼和海水放了个干净。第一批石斑鱼养殖宣告失败。周边的养殖户都开始自己繁殖车轮虫,大量发酵过的废水被直接排入海域,排放多的时候,沙滩冲上来的海水是淡黄色的,这样的海水抽上去难免循环污染,而在水塘里高密度生活的石斑鱼,病菌传染更是迅速。

石斑鱼从小养到大确实很难,一百个养殖户成功一两个就不错了,这样下去纯属自寻死路。一年后,肖建彤与台湾人阿杰合作开始‌‌“标‌‌”鱼,就是引进成型的中型鱼养大,这样就避免了从幼鱼开始养殖的风险。

然而刚刚看到希望的肖建彤又一次回到了现实。阿杰送来的石斑鱼在半个月后集体出现溃烂,严重的个体甚至烂到了脊椎,短短3天时间内,每天的死亡数量从几十条飙升到几百条。鱼池周围散发出一股股恶臭,死鱼和臭水都被直接排入海里,但排污口距离取水泵不足300米——海南岛东北侧海岸线分布着几千个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抽上来的水也是不安全的。

阿杰知道此事后迅速从烟墩赶过来,他带来一大包东西给鱼治病:‌‌“这些东西千万不要给别人看到,不然警察来了咱们可就要被封厂了。‌‌”这种给石斑鱼治病的自制配方药的主要成分是甲醛和金属汞,可以有效消灭潜伏在水体和鱼皮肤上的致病真菌,但对水体和鱼的污染也是可想而知的。在连续一个星期的反复浸泡治疗后,只剩下了三分之二数量的石斑鱼个体能继续生长。

国家海洋局2014年对海南岛周边近海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从陵水内湾海水成分分析,这里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成因除了万泉河和陵水城市生活污水入海湾外,海水养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占很大比例。以养石斑鱼为例,陵水养殖户每天都会有30%的饵料未被摄食,残饵溶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邻近浅海的主要污染源。同时由于网箱多集中在浅海区域,水流不畅,海洋物质交换缓慢,导致养鱼网箱附近的海水污浊不堪,底部海域几乎成了‌‌“不毛之地‌‌”,海藻和其他生物根本无法生存,这也导致一些危害鱼体的菌群大量繁殖,导致陵水海湾酷似死海。

农工党海南委员会调查发现,2000年以来,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有报道的赤潮已有二十多起。海南岛1528公里海岸线上共有大小68个海湾,其中14个海湾为‌‌“赤潮‌‌”易发区,包括海口湾及近岸海域、文昌近岸海域、博鳌近岸海域、陵水新村湾、三亚亚龙湾、大东海及红沙港等,这些海湾也是海南石斑鱼养殖的重点集约区域。石斑鱼养殖所使用的高位池无序排放,大量残渣饵料被任意排放入海,是多次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的频繁出现导致了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的下降,也给养殖户带来了更大的损失,但这也会激发养殖户使用污染性更高的重金属药物维系下去。

短短一年时间,肖建彤就亏损了160万元,这是海南岛上石斑鱼养殖户的普遍情况。面对上万条因各种疾病而苟延残喘的石斑鱼,肖建彤决定撤资,他将这些石斑鱼用卡车拉到了海边,全部放入了大海。肖建彤开始信佛,准备把这件事放下,将这些鱼放归自然。事实上,病鱼被放归大海后会游向深海,有80%的个体会恢复自育,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活。这种神奇的现象还没有得到科学上的解释,唯一能够判断改变它们环境的就是低密度和深海优质的环境

炸鱼

海南省临高县马袅港和往常一样,青灰色的海水伴随着涨潮的涌浪敲打着港口防护堤,港湾内停放着十几艘破旧的木制渔船,几个临高崽蹲在船头,手拿一根细长的鱼线钓鱼,不一会便拉上一条不足橘叶大小的泥猛鱼。护堤上摆着渔民打上来的杂鱼烂蟹,大的不足半斤,小的不足五分硬币大小。旁边堆放着由三层(大中小)网眼组成的绝户网。一位从海口赶来的青年在护堤上守着几根垂钓的重击海杆,不时向我吹嘘他曾在这里钩上来4斤多的青背石斑鱼,但不管他说了多少曾经的辉煌战绩,在我到来的几个小时内,他的鱼竿纹丝未动。

海面上不时有渔船在慢吞吞地撒网。突然,不远的海面上传来一声巨响,随后脚下的护堤一震,海面掀起了一缕缕波浪,有人在用雷管和炸药炸鱼。一个身穿黑色衬衫的渔民开着一艘小船,在投放炸药的海面来回搜索,寻找被震碎内脏浮上水面的大鱼,他不时用网捞起一两条黑鲷或是橡皮鱼。随后,他和他的小船随着钓鱼者的谩骂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东南沿海这种‌‌“夫妻‌‌”渔船很多,他们其实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每天依靠撒网在家门口抓些小鱼,鱼越来越少,使用毒药和炸药,可以获取躲藏在海底的鱼。

琼州海峡和北部湾一带都有渔民这么做,广东湛江渔民会使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捕捉躲藏在海底的石斑鱼和苏梅,他们先将麻药灌进瓶子,然后在瓶子外面绑好炸药和重物,在特定海域点燃导火索投入海底,这个装置下沉到海底后便会爆炸,毒药散开,中毒的石斑鱼和苏梅就会浮出水面。

在广东深圳,炸鱼一度成为旅游项目,有渔民收费带游客出海炸鱼。广东、广西、海南近海,炸鱼其实早已屡见不鲜,那里的渔民靠打鱼为生,但生活非常贫寒,他们有的甚至没有陆地上的家,就住在小船上。一位年迈的老渔民曾经告诉我,他小时候,常趁着夜色到沙滩上看海龟下蛋,下到两三米深的海底去抠龙虾,出海后有时鱼多得网都拖不动。后来知道珊瑚礁可以卖钱,就开始用炸药炸珊瑚,这样持续了很多年,鱼越来越少,几个星期也很难打到大鱼。由于渔网不能伸到海底,所以有的人会用毒药来抓藏在海底的石斑鱼、青衣、苏梅。老人的话语映射出中国近海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专家预测,由于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将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死海。


过度捕捞,超标排放,围海养殖,填海造田,石油开采……各大近海渔场的资源濒临枯竭,琼州海峡和北部湾也许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死海,中国的近海已经不堪重负,富饶的海洋已经渐渐远去。浙江温岭的一位渔民出海多日才捕到一条较大的鲨鱼。由于近海资源枯竭,一些渔民不得不铤而走险,前往他国海域捕鱼。


海南岛周边的海域除了保护区和港口,适合养殖的地方基本都被占了。石斑鱼养殖户最集中的地区烟墩,几十公里海岸线挤满了大大小小养殖石斑鱼的高位池,外来投资人很难介入。选准了地点对养殖户来说是成功赚钱的第一步,因为海南岛周边的水质已经每况愈下,这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和生活垃圾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十年前的烟墩水质清澈见底,船往外开出几十米,七八米深的地方都能见到海底游动的鱼群,但现在这里的海水平时基本都是蓝灰色的,养殖户必须要等到涨潮的时候水才能够清澈一点,不过就连烟墩这样的地方也不算多见了。2002年开始,石斑鱼养殖被外界说成是一夜暴富的行当。在海南岛,最早养殖石斑鱼的是一群福建人,他们现在光是在海南烟墩、三亚的养殖场就有上千亩。图为海南陵水,一个超级大的网箱内,密密麻麻地养着巨大的金钱石斑鱼。

水泵安装在海底约4米深的地方,将海水通过管道抽上来,过滤后进入几十个联排的高位鱼池,鱼池与海平面的落差大约十米,新鲜海水进入蓄水池,养过鱼的水排入海中,高位石斑鱼池养殖就这样循环。每个池子可以容纳500条亚成体的石斑鱼。石斑鱼属于鲈形目,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多栖息在珊瑚礁和海底碎石的缝隙中,不作远距离洄游。历史上,广东、海南、越南一带的渔民利用传统的粘网、拖网捕获的都是马交鱼、鲷、海鳗、鲻鱼,而深藏在海底珊瑚礁缝隙中的石斑鱼却很难捕获,除非碰巧赶上外出捕食的个体被渔网捕获。所谓名贵海产,一是数量稀少,第二就是难以捕获,第三必须肉质鲜美弹牙,富含营养。石斑鱼可以说是温带和热带海产中的天之骄子。图为浙江象山的开渔节上,渔民扮夜叉参加花灯游行。

2012年5月3日,肖建彤建厂后第一批鱼苗下塘,8000尾东星石斑鱼的鱼苗被均匀分散在16个鱼池当中。中国大陆第一批养殖石斑鱼的是福建人,他们从台湾学到技术然后来到海南三亚养殖,这里无论是温度,气候还是水质都适合石斑鱼生长,但是如何将这些原本在海洋中低密度生活的物种集约在高密度状态下饲养,成了石斑鱼养殖最核心的难题。幼年石斑鱼由于体型太小,还没有能力吞噬饲料颗粒,只能喂一种小型甲壳类动物丰年虫。丰年虫的繁殖需要有发酵的海水环境、形成适宜生长的微生物群,但微生物群会携带各种寄生虫,其中的车轮虫往往会寄生在石斑鱼幼鱼腮部,导致幼鱼腮部肿胀逐渐窒息死亡。养殖户都开始自己繁殖车轮虫,大量发酵过的废水被直接排入海域,排放多的时候,沙滩冲上来的海水是淡黄色的,这样的海水抽上去难免循环污染,而在水塘里高密度生活的石斑鱼,病菌传染更是迅速。图为数月休渔之后,浙江象山的渔船驶出渔港开始新的捕捞作业。近年来浙江渔民自发要求延长休渔期‌‌“救海‌‌”,当地政府亦提出‌‌“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口号,得到渔民响应。

石斑鱼从小养到大确实很难,一百个养殖户成功一两个就不错了,这样下去纯属自寻死路。一年后,肖建彤与台湾人阿杰合作开始‌‌“标‌‌”鱼,就是引进成型的中型鱼养大,这样就避免了从幼鱼开始养殖的风险。然而刚刚看到希望的肖建彤又一次回到了现实。阿杰送来的石斑鱼在半个月后集体出现溃烂,严重的个体甚至烂到了脊椎,短短3天时间内,每天的死亡数量从几十条飙升到几百条。鱼池周围散发出一股股恶臭,死鱼和臭水都被直接排入海里,但排污口距离取水泵不足300米――海南岛东北侧海岸线分布着几千个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抽上来的水也是不安全的。图为两位广西防城港的渔民在用炸药炸鱼,这在广东、广西、海南近海早已屡见不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捕到躲藏在海底的鱼。

阿杰知道此事后迅速从烟墩赶过来,他带来一大包东西给鱼治病:‌‌“这些东西千万不要给别人看到,不然警察来了咱们可就要被封厂了。‌‌”这种给石斑鱼治病的自制配方药的主要成分是甲醛和金属汞,可以有效消灭潜伏在水体和鱼皮肤上的致病真菌,但对水体和鱼的污染也是可想而知的。在连续一个星期的反复浸泡治疗后,只剩下了三分之二数量的石斑鱼个体能继续生长。图为海南陵水海内只有平潮时水质较好,但渔民还是会把换掉的柴油直接倒入大海。

国家海洋局2014年对海南岛周边近海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从陵水内湾海水成分分析,这里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成因除了万泉河和陵水城市生活污水入海湾外,海水养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占很大比例。以养石斑鱼为例,陵水养殖户每天都会有30%的饵料未被摄食,残饵溶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邻近浅海的主要污染源。同时由于网箱多集中在浅海区域,水流不畅,海洋物质交换缓慢,导致养鱼网箱附近的海水污浊不堪,底部海域几乎成了‌‌“不毛之地‌‌”,海藻和其他生物根本无法生存,这也导致一些危害鱼体的菌群大量繁殖,导致陵水海湾酷似死海。图为海南东寨港附近的海岸边有许多这样的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废水大量入海,导致许多近海生物因丧失栖息环境而大量灭绝,海洋食物链出现断层,近海渔业资源枯竭。

2000年以来,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有报道的赤潮已有二十多起。海南岛1528公里海岸线上共有大小68个海湾,其中14个海湾为‌‌“赤潮‌‌”易发区,包括海口湾及近岸海域、文昌近岸海域、博鳌近岸海域、陵水新村湾、三亚亚龙湾、大东海及红沙港等,这些海湾也是海南石斑鱼养殖的重点集约区域。石斑鱼养殖所使用的高位池无序排放,大量残渣饵料被任意排放入海,是多次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赤潮的频繁出现导致了近海海域环境质量的下降,也给养殖户带来了更大的损失,但这也会激发养殖户使用污染性更高的重金属药物维系下去。图为在北京某酒店内为食客准备的海鲜,主要是石斑鱼和红鲷鱼,这些全部是人工养殖的品种。

短短一年时间,肖建彤就亏损了160万元,这是海南岛上石斑鱼养殖户的普遍情况。面对上万条因各种疾病而苟延残喘的石斑鱼,肖建彤决定撤资,他将这些石斑鱼用卡车拉到了海边,全部放入了大海。肖建彤开始信佛,准备把这件事放下,将这些鱼放归自然。事实上,病鱼被放归大海后会游向深海,有80%的个体会恢复自育,在自然环境中健康生活。这种神奇的现象还没有得到科学上的解释,唯一能够判断改变它们环境的就是低密度和深海优质的环境。图为海南海口的一个海鲜市场内,海产品的种类寥寥可数,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大多来自越南。

海南省临高县马袅港和往常一样,青灰色的海水伴随着涨潮的涌浪敲打着港口防护堤,港湾内停放着十几艘破旧的木制渔船,几个临高崽蹲在船头,手拿一根细长的鱼线钓鱼,不一会便拉上一条不足橘叶大小的泥猛鱼。护堤上摆着渔民打上来的杂鱼烂蟹,大的不足半斤,小的不足五分硬币大小。旁边堆放着由三层(大中小)网眼组成的绝户网。一位从海口赶来的青年在护堤上守着几根垂钓的重击海杆,不时向我吹嘘他曾在这里钩上来4斤多的青背石斑鱼,但不管他说了多少曾经的辉煌战绩,在我到来的几个小时内,他的鱼竿纹丝未动。图为海南琼海,很多渔民依靠近海养殖养家糊口,由于网箱多集中在浅海区,水流不畅,海洋物质交换缓慢,导致附近的海水污浊不堪,危害鱼体的菌群大量繁殖,养殖鱼的死亡率很高。

海面上不时有渔船在慢吞吞地撒网。突然,不远的海面上传来一声巨响,随后脚下的护堤一震,海面掀起了一缕缕波浪,有人在用雷管和炸药炸鱼。一个身穿黑色衬衫的渔民开着一艘小船,在投放炸药的海面来回搜索,寻找被震碎内脏浮上水面的大鱼,他不时用网捞起一两条黑鲷或是橡皮鱼。随后,他和他的小船随着钓鱼者的谩骂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东南沿海这种‌‌“夫妻‌‌”渔船很多,他们其实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每天依靠撒网在家门口抓些小鱼,鱼越来越少,使用毒药和炸药,可以获取躲藏在海底的鱼。图为工业排放和生活垃圾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海南岛周边水质已经每况愈下。由于高密度的养殖,大量饵料未被摄食,残饵溶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海水污染严重,海南文昌海底珊瑚礁大量枯死,底部海域几乎成不毛之地。

琼州海峡和北部湾一带都有渔民这么做,广东湛江渔民会使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捕捉躲藏在海底的石斑鱼和苏梅,他们先将麻药灌进瓶子,然后在瓶子外面绑好炸药和重物,在特定海域点燃导火索投入海底,这个装置下沉到海底后便会爆炸,毒药散开,中毒的石斑鱼和苏梅就会浮出水面。在广东深圳,炸鱼一度成为旅游项目,有渔民收费带游客出海炸鱼。一位年迈的老渔民曾经告诉我,他小时候,常趁着夜色到沙滩上看海龟下蛋,下到两三米深的海底去抠龙虾,出海后有时鱼多得网都拖不动。后来知道珊瑚礁可以卖钱,就开始用炸药炸珊瑚,这样持续了很多年,鱼越来越少,几个星期也很难打到大鱼。由于渔网不能伸到海底,所以有的人会用毒药来抓藏在海底的石斑鱼、青衣、苏梅。老人的话语映射出中国近海面临的共同问题。有专家预测,由于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将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死海。海南谭门的渔民原本可以不用雷达导航就直接前往南沙捕鱼,但现在这里的许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到远海捕鱼,他们宁愿带一些游客到近海去抓抓小鱼,挣些外快。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