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日本人真的歧视中国人吗?

在‌‌“日本政府观光局‌‌”网站,看到按国籍分类统计的‌‌“访日外国游客数动向‌‌”数据。其中,关于中国访日游客人数如下:

2013年累计131万4437人。

2014年累计240万9158人。

2015年,目前只累计了1月—9月的中国游客访日人数,为383万8100人。

非常一目了然的数字。连我这种数学极差的人,都根本不用动脑筋,也一眼看出2015年仅仅9个月的访日中国游客人数,就已经超过了2013-2014年这2年的累计总和。而且,随着秋天日本红叶季节的到来,中国人还会掀起更大一波访日高潮——目前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秋天如何到日本赏红叶的话题。

中国游客如‌‌“黄河之水‌‌”,飞奔而来——对于日本的旅游业而言,这真是让人兴奋。日本人敬业的服务精神,也收获到大量来自中国游客的赞誉。不过,因为两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不同,再加上彼此之间的语言不通,也有中国游客在日本旅游时,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

例如不久前,日媒报道的‌‌“中国夫妇在日本殴伤店员被捕‌‌”事件:一对新婚夫妇,到北海道旅游度蜜月,在札幌市中央区便利店内,新婚妻子拿了一个冰淇淋,还未付款,就拆开包装在店内食用,不懂中文的日本店员打手势要求其到外面去,不要在店铺内吃东西,却令新婚丈夫感觉到‌‌“妻子受到了侮辱‌‌”,于是对日本店员大打出手。店方报警,新婚夫妇因伤害罪被捕。给原本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蜜月旅行,留下极不愉快的阴影。

另一个例子,则发生在今年中国国庆节的黄金周。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将同学在衹园拍摄到的一张日文通知,转发到了新浪微博,并附上中文翻译说明:‌‌“同学打工店里贴的告示,大意是:中国老人倒了,日本人扶了,送去医院查了,嘛事儿没有的情况下经2小时的协(sǐ)商(chán)交(làn)流(dǎ),日本人顺利被讹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00元)。衹园附近店铺现在家家张贴此文,以提醒民众,如遇中国人‌‌‘碰瓷’儿,别软弱、先报警。‌‌”

这条微博很快被大量转发,中国人‌‌“碰瓷‌‌”碰到日本去了吗?就在中国的网民和媒体纷纷质疑或指责此事不道德时,那位被疑‌‌‘碰瓷’的中国老人所在的旅行团领队出现了,发微博声明中国老人绝对没有在日本‌‌‘碰瓷’。说:‌‌“真没想到8月21日客人在日本被车撞,现在演变成碰瓷,我真心没打算关注过这个事,大日本帝国也太贱了吧,睁眼说瞎话,事情一发生就报警了,现在居然那样说!‌‌”

此后,据‌‌“环球网‌‌”等中国各大媒体报道:那位中国老人在京都祇园观光时,确实被祇园的女车主撞伤了,在第一时间报警、并送医院检查之后,当时因为跟团,在日本的行程有限,时间等方面各种不便,而申请保险的过程非常繁琐耗时,所以双方通过协商,女车主支付给受伤老人10万日元作为医疗赔偿费。

‌‌‘碰瓷风波’的真相最终水落石出。此事的最终处理结果是,‌‌“衹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书面公开道歉,而该协议会的相关人士也已经被要求辞职。

为什么一个很正常的交通事故赔偿,却无端被日本人看成了‌‌‘敲诈勒索’的‌‌‘碰瓷’呢?难道真如网络上某些反日人士所言:因为日本人根本就心眼很坏?因为日本人压根就打心里看不起中国人?

事实并非如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大抵是因为各自生活经验不同、且又彼此缺乏了解沟通而造成的。没有人会天生对另一个人心怀偏见。偏见与误会,往往事出有因。

例如‌‌‘碰瓷’一事,造成误会的最主要原因,便是那10万日元现金。在日本购车,都同时会购买保险,发生交通事故,一般通过保险公司解决赔偿问题,基本上没有当场支付现金双方私了的习惯——这种做法在日本人的思维模式中,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于不了解中国的日本人而言,一听说当场支付现金,脑子里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游客在‌‌‘敲诈’。这一点,是中日两国完全不同的生活经验所造成的一种认识误区。

此外,某些游客的不文明举止,也是造成当地人对‌‌“中国游客‌‌”印象恶劣的原因。例如,‌‌“衹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理事太田先生告诉我:在今年10月4日,衹园每年秋季举办的舞伎‌‌“温习会‌‌”大红门柱上,还赫然出现了两个刚劲有力的中文汉字涂鸦‌‌“看过‌‌”——当然,仅凭‌‌“中文汉字涂鸦‌‌”,并不能证明这就一定是中国游客所为,但因为‌‌“中国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曾遭媒体曝光成为新闻,所以遇到这类现象时,‌‌“中国游客‌‌”很容易首当其冲地成为怀疑对象。

‌‌“衹园町南侧地区协议会‌‌”理事太田先生还交给我一份京都市观光课《关于外国人观光客的礼仪对策》的资料复印件。这份资料复印件上,也特别提到‌‌“中国人观光客‌‌”。但并没有指责‌‌“中国人观光客‌‌”礼仪如何如何不好,而只是说:为解决‌‌“中国人观光客‌‌”与日本不同的生活习惯,负责接待游客的观光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例如通过中国的旅行社提醒中国游客注意事项;制作了中文、英文等语言的‌‌“京都旅游礼仪手册‌‌”,等等。

‌‌“中国人观光客‌‌”与日本有些什么不同的生活习惯呢?我们可以来看看在京都市刚刚制作出来的中/英文两种版本的‌‌“京都小知识‌‌”册子上,所写的在京都有哪些‌‌“不可以‌‌”:

△不可以边走边抽烟。罚款1000日元/次

△不可以乱扔垃圾。罚款3万日元/次

△未经舞伎许可就拍照是大忌(着装走在路上的舞伎,可能正前往工作的路上,如果您强制要她们停下来拍照,可能会害她们失去饭碗的。还有:和服对日本人而言是很神圣的,请不要随便触碰,拍照前记得先礼貌地询问)

△不可以自己打开出租车门(因为日本的出租车门会自动为您打开,当车停好后师傅会为您服务)

△不可以在京都并排走路(京都古建筑区的道路都较窄小,并排走路会妨碍他人)

△不可以放餐厅鸽子(取消餐厅定位时,要提前联系餐厅)

△不可以自带饮料进餐厅(请勿携带自己的任何饮料进餐厅,对日本的餐饮业者来说,这是很失礼的)

△不可以随手碰触民房(由于京都路上留有许多历史遗迹,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伤了国宝级财产了)

△不可以插队(请不要为亲朋好友占位,在京都的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排队的)

△请勿在铁轨边拍照摄影,很危险!

△请勿占用老弱病残孕专用座

△请勿酒后骑车(罚款100万日元或5年有期徒刑)

△请勿随处停放自行车(需支付2300日元拖车费)

△不可以穿鞋踩塌塌米,室内拖鞋也不可以

△请保持洗手间清洁

△标有‌‌“禁止摄影‌‌”的寺庙和神社,严禁拍照摄像

△请勿在神社、寺庙大声说话

△请勿戴着帽子或墨镜进入寺庙、神社

△请说‌‌“OKINI‌‌”代替小费。(‌‌“OKINI‌‌”是京都话‌‌“谢谢‌‌”的意思,在日本无需付小费)

看看上面的这些‌‌“在京都的‌‌‘不可以’‌‌”,有没有找到哪些日本与中国不同的生活习惯呢?京都是日本的千年王城,也是市民意识极强的、高度市民自治的文化之都。日本人经常拘泥于各种礼节,而最拘泥于礼节的,又莫过京都。就连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也在他的随笔集《我的京都》里,写他虽自认还算见多识广,但如何待人接物讲究礼节礼貌,却是京都的艺妓教会他的。

所以,我想:来日本旅游的人,只要能做到上述这些‌‌“京都的‌‌‘不可以’‌‌”,能做到尊重并遵守当地居民的这些生活小常识,今后走到日本其他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的。而对于‌‌“中国游客‌‌”的种种偏见与误会,也会自然而然地逐渐被消除,成为最受欢迎的客人之一。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