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的新版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北京的中国梦。然而,中国的这个战略构想却在国际上招致了许多质疑的目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希望把中国与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13年他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首次公开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想法。其实,这是两条路,即“一带一路”。“一带”指的是贯穿中欧的欧亚大陆桥。而“一路”指的是海上贸易之路,中国通过印度洋与非洲和欧洲地中海国家相连。

习近平有一个愿景,即: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超级大国。而新丝绸之路就是实现这个愿景的一个部分。

北京政府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据悉,2014年成立的亚投行也给“一带一路”注入了上百亿的资金。政治学家艾大伟(David Arase)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中国希望利用其多余的外汇储备和产能过剩的工业确保粮食、能源和原材料资源,以此打开投资和出口的新市场,实现其长期的增长。”

中国发改委今年3月公布的战略构想中并没对“一带一路”进行具体的阐述。虽然有公路、铁路、港口等项目重点,但是人们可以感觉到,这个倡议的范围超越了单纯的基础设施。艾大伟也强调了这一点:“‘一带一路’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而是根据北京的利益兴趣对欧亚地区的一个总体规划。”

对这位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来说,这个计划中的经济走廊中,权力分布十分明显。如果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占主导地位,中国很容易向参与这个项目的政府和该国的经济施加压力:“如果条条大路通向北京,到了2049年,中国将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跨越亚欧大陆的帝国。”

尽管如此,来自亚洲、非洲、中东和欧洲的60个国家已经加入了“一带一路”的计划,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欧盟也与中方签署了欧盟-中国互联互通平台的谅解备忘录。

质疑的目光

不过,还是有一些国家投来怀疑的目光。11月末在河内召开的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就可见一斑。这场研讨会是由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一些科学家、与北京存在主权争议的中国邻国代表,尤其是越南和菲律宾的代表对“一带一路”提出质疑。他们指责中国言行不一。认为北京不能一边提出区域一体化,却同时在计划中的丝绸之路上建立显然用于军事目的人工岛。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的高木诚一郎(Seiichiro Takagi)在会议上指出,新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是北京,然而,如果这条路的首要任务关乎经济的话,让人难以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日本和韩国这两个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不在这份计划之内呢。

德国中亚问题专家艾思克门特(Beate Eschment)认为,中亚国家更看好“一带一路”:“像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国家,因为现有的经济状况,他们会依赖一切可以得到的支持。萨克斯坦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评价也很积极。”

美国密切地关注“一带一路”的动向。政治学家艾大伟表示:“对美国来说,摆在第一位的是,在全球自由秩序的基础上,保障现有的规范和制度不受侵犯。”美国人对自由贸易的理解与北京奉行的以国家为主导的投资和贸易互动是相悖的。艾大伟认为中美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

“一带一路”是两年前才提出来的,而今,该计划中的首批项目已经成型,比如一条从孟加拉湾起贯穿缅甸抵达昆明的管道项目,还有北京至德国杜伊斯堡的铁路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相当迅速,看起来,北京在海外的积极发展也同样雄心勃勃。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