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万言难尽说林彪 大功大才大错大恶集于一身

12月5号,是林彪的生日,如果他活着,现在是108岁。

评价林彪,如果只能用两个字的话,就是“复杂”。

我们常常用“一言难尽”来形容事情的复杂,用在林彪身上,只能是“万言难尽”。

事实上,对于林彪这样一个大功大才大错大恶集于一身的人来说,万言也远远不够。而且,即使是万言,也要有时间的沉淀。也许要再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我的印象里,对林彪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情。一件在1971年的10月,我还在济南军区服役。那个时候,距离“913”事件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但是还处在保密阶段,几个北京兵又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早就知道了,经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受到了领导批评。

北京兵是惊愕,副统帅怎么能够叛逃而且摔死在蒙古呢?要知道,我们进入军营听到的第一首歌就是首先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领导们是气愤,这些北京孩子怎么能够信口开河,污蔑林副统帅呢?

如果说,毛泽东是神,林彪距离神,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件是1980年我调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办公地点就在林宅,北京毛家湾一号。院子很大,院墙很高,房子的门很多,房子外面都有回廊,屋里的光线不好,显得很阴暗。似乎隐藏着很多的秘密。阴气重,似乎是很多人对这个宅子的共识,也许还因为建国初期,高岗也在这个院子住过而且未得善终的原因。以至于199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12集纪录片《邓小平》时,和央视的人熟悉后,他们听说我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时,很惊讶,有人开玩笑说:这个院子,我们进来就觉得阳痿。

我在毛家湾的一个意外收获是一手推车的藏书。文献研究室占领毛家湾后,接管了林彪和叶群的藏书、集邮册等等,把他们的游泳池盖起来,做了图书馆。后来书越来越多,就发了一个告示,说有很多藏书没有地方放了,谁愿意去拿就赶快。于是,我推了一个手推车,拉回了满满一车。不少书的封面上都盖着“叶群藏书”的印记。我记得有一本大学的英语教材,中间夹着一张林立果的入学通知,封二是林彪用红铅笔写的字,记得是这样两句:学,拼命地学;玩,拼命地玩。寥寥数语,倒是让我看到了林彪的另一面。

这个一面,是偶然看到的,那么,究竟他还有多少的另一面我们没有看到呢?

举例来说,林彪出生后用的第一个大名叫“林祚大”,有多少人知道呢?而林彪曾经追求过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最后没有成功,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历史事实都有很多不为人知,就不要说林彪的思想活动了。客观的说,林彪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指挥作战出神入化,但是,他又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的人,这两者集于他一身,也增添了神秘感。

历史常常是藏在迷雾中的,更不用说像林彪这样一个坐过过山车上的人了。

我不可能在这篇短文里,讲述那些历史迷雾,就算是林彪研究的专家,现在也在雾里穿行。可以评说的是,林彪这个人,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不可能只是看到他在战争年代的成功战例,目光停留在这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上;也不可能只看到他在十年浩劫中成为打倒许多老一代革命家的推手之一,看到他远遁异国实际上成为叛国者。这是一个极聪明又极矛盾的人。在毛泽东打倒彭德怀由他来接任国防部长的时候,在毛泽东准备打倒刘少奇,准备由他来成为接班人的时候,他其实都看到了危险。后一次,他甚至坚辞不受。但是,最终他没有控制住自己对权力的喜爱。当然,也许是妻子叶群的怂恿起了作用,正像现在有人为他辩解说,“913”当天他没有想叛逃,而是受到妻子儿子的胁迫一样,这种说法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关键还是在于他自己身体里有两种声音在不断斗争,而最后,错误的声音反而占了上风。

也正是这样的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矛盾的万言难尽的林彪。

万言难尽,我要用千言说完,只能是挂一漏万,好在大家还都在迷雾中,我们一起等待清风吹过吧!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