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香港区议会选举的启示

伞兵落手做半年地区事务,效果好过泛民政治明星。图为雨伞运动一周年集会。

2015年11月22日,香港区议会选举创下了历届最高投票率,达到47.09%,总投票人数达到146.7万,比起4年前的区议会选举,多了接近30万张选票;出乎大多数人所料,投票率比想象中为高,因而令原本打定输数的泛民主派与泛本土派,最终赢得125个议席,由选前的25%,微增至选后的29%。

或许在表面数据上,民主派未能创出有说服力的选举结果,虽然投票率比上届增加了5.6%,但总议席的进帐不多,甚至多位重量级的民主派大老被狙击落马,例如三位以2010年政改新制,以“超级区议会”而当选立法会议员的何俊仁与冯检基,分别是民主党的前主席与民协的主席,最终却被亲共人士击败而落选。而涂谨申则仅以117票胜出;传统民主派几位重量级人士的落区与空降,例如公民党前主席陈家洛、传将接任梁家杰议席的谭文豪,以及人民力量的主席袁弥明等,都分别落选。

然而喜出望外的,就是一直被看低一线,在政改时由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新民主同盟,由本身8席,参选16席赢了15席,以最后一刻空降,由占领运动雨伞革命孕育的“伞兵”,更合共赢取了9个席位。而长期被视为不可动摇的亲共铁票红区,很多亲民主的挑战者都仅以高票落败,甚至成功击败连任者,例如在参选期最后一日报名的徐子见,更击败连任已达21年,于柴湾渔湾选区的立法会议员,港共民建联的锺树根;分析中共种票模式,今次更有可能击中了中共种票的要害,即因为票源已种到他区,反令中共以为十拿九稳的地区落败;而在选前只得1席的工党,更藉伤健人士叶荣,在沙田颂安选区,击败被网民称为“野鸡博士”的立法会议员,民建联的葛佩帆,更是典型的“大卫战胜哥利亚”。

今届区议会选举最成功的,就是各区民主伞兵空降,号召“自己香港自己救”,效果出奇理想,不但摆脱传统泛民参选视野的思维,更把政治带到平日不说政治的市民之中,特别是很多原本不会出资,或者助选的市民之中;这种变化是把原本共产党针对各大政党的“常规战”,变成市民对决政权的全面游击战,而且这种游击的成功,相对于传统泛民落区的失败,更反证民主派将来在面对地区独立民主派或本土派,不能再以传统的“以大欺小”,或纯以名气去空降。

香港选民日趋成熟,不再盲目支持一些有些有名气的候选人,而是视乎参选者的理念与“在地”,全香港的选举结果比较,本土胜过大中华(社民连全军尽墨,工党只赢得3席),年轻胜过老面目(民主党年轻的一群大多保住议席,年长的几位明星却下马),有地区执政视野好过挟名气空降(伞兵落手做半年地区事务,效果好过泛民政治明星),以往民主派把区议会视为只容“蛇斋饼粽”,即以提供福利才可以赢出区选,伞兵则反证只要肯落区,即使没有对方的资源,以至没有变相贿赂的福利,但只要肯抛个身出来工作,即使当届无法赢出,却仍然可以高票落选。更重要的是,以往泛民“青黄不接”,依赖政治明星的时代终于告终了,年轻泛民特别是民主党成员,纷纷以胜利对比起老一代的败选,说明江山一代自有人才出,所谓战后婴儿世代的一群,是时候放手予香港年轻一代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