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境外媒体如何报道巴黎恐怖袭击

1网站实时更新:时间轴、短视频、可视化

除法国本土媒体外,包括英国BBC、《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媒体的官方网站首页都在显眼的位置设立了Latest Updates(最近更新)板块,实时更新报道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的最新进展。

法国《费加罗报》(Le figaro)在头版直播版块的标题为《恐怖袭击:全法的斗争》,全面跟踪各方关于此次事件的动态,实时更新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采访与后续状况的调查和反馈。

与《费加罗报》相似,法国《巴黎人报》也在实时更新每时每刻的事件动态和各方的声音。

标题:巴黎袭击事件:奥朗德宣布举国三天默哀并召开国会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直播板块的更新时间都在平均20分钟左右,一旦有新的消息,《纽约时报》的网页标签和页面中部就会显示1 New Update(一条新的更新)

在报道形式上,BBC在《巴黎袭击事件:我们已知的》报道中用一系列短视频与文字、图片相结合,还原了13日晚每个发生袭击地点的时间点和现场情况。

在5个已知的发生袭击点,Bataclan音乐厅正在上演美国摇滚乐团Eagles of Death Metal 的演出,1500个座位座无虚席;2个餐馆(Le Petit Cambodge)和酒吧(Le Carillon)位于首都中心,周五夜晚本是咖啡厅、酒吧和餐馆最为繁忙的时段,而在法兰西体育场(the Stade de France),法国总统奥朗德正在和8万球迷一起观看德法友谊赛,电视直播前的观众更是数以万计。

《纽约时报》制作了可视化报道《巴黎袭击:每个地点发生了什么》,将袭击的重灾区分为了音乐会大厅、饭店、体育馆等多个地点,分别描述不同地点的受袭击情况。除了在平面地图上标注地点以外,《纽约时报》还在航拍地图上勾勒出相应地点,如Bataclan音乐厅。

2社交媒体互动:Twitter提供庇护、Facebook报平安

BBC驻北美记者Dave Lee专门撰文称,当影响到世界的灾难发生时,互联网,或者更准确地说社交媒体,成为了最为有效的传播新闻、目击者经历和官方声明的平台,它正在改变人们应对灾难方式。

据美国《时代》周刊官网报道,在袭击发生之后,许多巴黎市民在Twitter上用#PortesOuvertes(开门)这个标签发帖公布自己家所在的方位,为那些避难者提供庇护。发起这场运动的是是巴黎当地的一名记者Sylvain Lapoix。

在几小时后,社交网站Facebook开启了‌‌“安全检查(Safety Check)‌‌”功能,要求在危险波及区域的用户标注自己是否安全。这些用户的好友即刻会收到通知,以此了解他们的朋友安全与否。这项‌‌“安全检查‌‌”功能早在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地震已经投入使用。Facebook方面称,在这个时刻,能联系上不仅对于该地区的人至关重要,对于位于他方的亲朋好友也意义重大。

Facebook提供‌‌“查询您的巴黎好友是否安全‌‌”的服务

此外,许多官方媒体网站如英国《卫报》实时转发提供救援的推文,如巴黎市民献血热线以及一名医生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信息。

3亲历者讲述故事

CNN的官方首页专设‌‌“目击者的故事‌‌”栏目,汇总了目击者接受电视采访时讲述的故事。视频中,其中一位幸存者将此次袭击描述为‌‌“一场血雨‌‌”,并称‌‌“这是地狱里才有的一幕‌‌”。他谈到在袭击发生时,为了躲避扫射,他们都趴在了地上。‌‌“袭击持续了10分钟。这十分钟十分漫长。‌‌”谈到这里,该幸存者不禁哽咽。

相比于官方网站,各大媒体的社交媒体更新更为频繁,并倾向于转发亲历者的故事。

纽约时报中文网的Twitter账号实时播报了亲历者安东尼·格里兹曼的记录。

截至目前,安东尼·格里兹曼发布的有关袭击事件的Twitter已有上万条的转推。

北京时间11月14日15点20分,当一系列的炸弹爆炸时,安东尼·格里兹曼正在附近的法兰西体育场参加比赛。而他的妹妹则在巴塔克兰音乐厅遭武装恐怖分子劫持,而后大批人质遇害。在周五晚,安东尼·格里兹曼在Twitter上简要地记录了整个过程。‌‌“我的心与在袭击中的遇害者同在,‌‌”他在晚上7点前写道,此前他已得知他的妹妹已在袭击中幸存。‌‌“上帝保佑我的妹妹和法国。‌‌”3小时后,他写道:‌‌“感谢上帝我的妹妹可以安全地走出巴塔克兰音乐厅。为遇难者和他们的家人祈祷。‌‌”

当法兰西球场外发生爆炸时,《金融时报》足球记者西蒙·库珀正在比赛现场。在当地时间11月14日凌晨1点零3分,他在电脑上敲下了这次爆炸发生的经历,以及对未来安全的担忧。他写道,‌‌“《查理周刊》事件发生后我们生活一如常态,然而今夜是我第一次扪心自问,我们一家是否还应该继续待在巴黎。巴黎是一个拥挤的地方,所有人都生活在公寓里,没有更多的自家空地供孩子们玩耍。但巴黎也以精致的公共场所闻名,一旦它们也变得危险起来,那么这个城市也将消失殆尽‌‌”。

亲历者讲述的故事受到媒体的青睐,在BBC的实时更新最后,专门附上邮箱地址,希望在场的目击者或者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人们发送邮件,并特地提醒‌‌“在保证你的安全的前提下‌‌”。

《纽约时报》也在页面最上方,还呼吁现场的目击者与其记者联系,发送邮件

4保持谨慎:报道用词审慎图片慎用伤员正面特写

在此次报道中,欧美主要媒体在用词和图片的选择上都表现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在早期袭击者身份尚未明确的情况下,BBC、CNN等媒体对袭击者的定义为gunmen(持枪者)或attackers(袭击者),而非terrorists(恐怖分子)。

在欧美主流报纸的头版,巴黎袭击的照片至少占据了1/3的篇幅。

法国《费加罗报》以黑色底色衬托救援人员在昏暗的十字路口救助伤员的照片,表达一种压抑默哀的气氛。

相对而言,《纽约时报》头版选择的照片色彩更为明亮一些。照片整个色调为红色,抬着担架的救援人员表情冷静,体现了一种力量和抚慰。

几家报纸均未展现伤员的特写,表达了一种克制的理性。

左上:美国《纽约时报》;左下:德国《每日镜报》;右上:法国《费加罗报》;右下:英国《卫报》

在当天下午袭击事件原因尚未明确的情况下,BBC在分析中称:‌‌“这些袭击者是法国公民吗?如果是的话,他们是如何变得极端、获得武装和被组织起来的,是在法国还是叙利亚?由什么人组织?他们为什么没有被调查?是不是法国在一年内经历了两次袭击后变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还是说这次在巴黎发生的屠杀意味着整个欧洲的公共场所和公共事件都将面临新的威胁?如果这次袭击被证实与叙利亚有关,那么法国将在打击极端势力的问题上止步不前,还是更进一步?‌‌”

截至11月14日晚10点,各大媒体官方主页的头条均被‌‌“伊斯兰国(ISIS)宣称对袭击事件负责‌‌”、‌‌“奥朗德谴责伊斯兰国掀起战争‌‌”占据。

接下来要解答的问题是,8名袭击者的身份是什么?他们是否有同伙?如此成熟和致命性的袭击由谁组织,又如何逃过法国境内和境外情报机构的监控?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此次事件之后,欧洲对中东的政策将发生改变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