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增长放缓到底对世界经济有多大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减缓引发全球广泛忧虑。以中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伙伴中,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一些国家已经深感寒意。曾经被称作是全球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会否因其增速减缓而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

前不久在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一次关于中国增长转型的讲座中,经济学家迈克尔·佩蒂斯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催生大量的灾难论调。但是,这位目前任教于北京大学管理学院的经济学者则对此不以为然。

他说:“大家将会一而再地听到,中国经济放缓到一定程度,那对于世界将是个灾难,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胡说。我们在80年代时也这么说过日本。世界增长的引擎是需求。而中国并不提供需求,而是有着巨大的经常账户盈余。”

佩蒂斯说,需求才是增长的引擎,而中国的内部需求尚未达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水平,自然也无法刺激其他经济体向其出口商品。

但是,中国经济在迅速膨胀的过程中,其能源和资源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因而,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全球能源需求,也带动许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向好。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时,中国的进口需求也随之骤降。最近的贸易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中国的进口额与去年10月相比,下降了近19%。

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巨大胃口曾推高了全球能源和原料的价格,推动了能源和原料出口国的经济增长。也因为如此,当中国经济减缓,进口需求骤降时,受影响最为直接的,也当然是这些贸易伙伴。随着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下跌,一些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增长也随之放缓,甚至陷入衰退。

不过,中国经济放缓的全球性影响尚未对欧美发达经济体造成严重影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约翰·李博士,近日在其任客座高级研究员的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谈论中国经济时,谈到美国何以未被中国经济放缓拖下水。

他说:“如果你看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大部分是加工贸易:美国公司在中国建起制造工厂,这些工厂在中国和亚洲组装产品,然后再运回去卖给美国人和欧洲人。如果中国放缓,出口制造业部门不会受很大影响,因为多数是外部投入的。”

约翰·李提及的另一个使美国免受中国放缓拖累的因素是,中国并非美国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他说:“如果中国是美国公司的主要市场和需求来源,情况或有不同。中国有许多美国公司,像在那些重要市场一样。但是,出口制造业以外的中国市场仍然是封闭并受到保护的。”

约翰·李说,很多美国公司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重要的潜在市场,但基本没有像大多美国公司设想的那样成为现实,因此中国并非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是美国经济的动力和美国公司的利润之源。

近期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分别发布的全球展望报告,都不看好近期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前景。而从危机中艰难复苏的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则成为全球增长的亮点。与危机期间相比,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出现了逆转。

尽管增速减缓,服务业的逐渐壮大相当引入瞩目。华盛顿经济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曾以此批评说,那些对中国经济减速,及与之相关的进口下滑的担忧完全是夸大之辞。他强调了中国服务业所表现出的韧性。

数据显示,中国的服务业的确成为相对强劲的增长推动门类;它在过去四个季度中增长了11.9%。中国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44%扩大到最近一个季度数据显示的50%。

服务业的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但是,其增长是否能够弥补工业部门增长严重减缓导致的进口需求下跌的缺口,进而惠及其贸易伙伴?

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11月2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看到,有兴起势头的中国服务业,因其市场封闭,及其进口需求度较低,尚无法弥补中国经济放缓对全球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

该报告对中国工业和服务业产出,分别与进口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发现,工业部门的产出与进口额之间有关联,而服务业产出与进口额之间则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因而报告得出结论称,中国进口近期骤降很可能是工业部门增长极为乏力所导致;而表现相对强劲的服务业增长,却无法弥补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口下跌形成的缺口。

虽然对于出口商而言,服务业增长一美元还抵不上工业部门损失的一美元,但是该联储银行的报告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净贸易模式经济活动的变化更为重要;随着经济转而服务于内部需求,不再依赖出口推动增长,因而从中期看,中国服务业在增长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对于中国的贸易伙伴而言应当更为有益。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