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同是以花喻人,《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有何不同

以我的理解,‌‌‌‌“以花喻人‌‌‌‌”的意思是直观而浅显的:用娇美的花朵来比喻美丽的女子——这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形象、生动,在中国和日本,都有比较长的历史可循。

譬如《开元天宝遗事》中,唐明皇称杨贵妃为‌‌‌‌“解语花‌‌‌‌”;

譬如《堤中纳言物语》里,有一篇<花团锦簇女御>,就是女官们将自己服侍的各位女御(天皇后妃名称)比作不同花朵的故事。

然而,‌‌‌‌“以花喻人‌‌‌‌”这一点在我看来,只有比喻是否生动形象的区别,以及比喻用得明显或着隐晦;究竟从哪里看得出来有表面和深刻的区别呢?我深深地不解啊!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我从《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分别选出作者以花喻人、描写书中两位第一美女的经典段落,以及颇有代表性的以花喻人的地方,和大家一起看一看——究竟有没有表面和深刻的区别。

第一轮:黛玉[3]Vs 紫姬[2]

姣花弱柳与山樱

《红楼梦》第三回: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源氏物语》第二十八回:但见有一个女子坐着,分明不是别人,正是紫姬本人。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娇艳之色四散洋溢仿佛流泛到正在放肆地偷看的夕雾脸上来,真是个盖世无双的美人!

黛玉和紫姬的美自然是不一样的,可她们在作者的笔下,都美到了撼动人心的地步。要说不同之处么——文笔不一样、花不一样(废话!拖下去砍了!=皿=)。

正经点儿说来,《红楼梦》是曹公借宝玉的眼睛,将黛玉不同的仪态比喻为不同的花木——娴静伫立的时候,她像一株娇弱的鲜花临水照影,行走的时候,她又像一株孱弱的柳树在风中徐徐拂动——‌‌‌‌“姣花照水‌‌‌‌”‌‌‌‌“弱柳扶风‌‌‌‌”这八个字,恰如其分地描写出了林黛玉柔弱但极其优美的风姿,像仙女一样惹人怜爱。而《源氏物语》中的紫姬,她和林黛玉不同,是一位非常健康且美丽的女子。所以紫式部借夕雾的眼睛,将紫姬的美貌比作春霞之中烂漫的山樱——我认为这个比喻不但形象,而且妙极——樱花的清丽、优雅、娇艳,与紫姬的美相得益彰;更妙的是作者再比喻的同时还用到了拟人,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好像都感到那绝代的美艳如同花香一般拂到了脸上。

总结:《红楼梦》写得比较简略,但总结得极好,可谓点睛之笔;《源氏物语》写得比较详细,但文笔优美、描写逼真,读之口齿噙香。

(除开文笔的区别,谁能说哪个更表面?哪个更深刻?)

第二轮:黛玉[3]Vs 紫姬[2]

芙蓉与樱花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

莫怨東風當自嗟。

注云:‌‌‌‌“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她,別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源氏物语》第三十五回:紫夫人穿的大约是淡紫色的外衣、深色的礼服和淡胭脂色的无襟服,头发异常浓密,柔顺地堆压在肩背上,和身材大小恰好相称,但觉全身十分匀称美满。若要用花来比方,可说是春天的樱花,然而比樱花更加优美,这容颜实在是特殊的。

我很喜欢《红楼梦》中群芳夜宴抽花签的安排——花与人相映成辉,题词异常生动,背后的旧诗还昭示着每人的命运,实在是曹公巧尽心力的安排。清水芙蓉,风露清愁,每每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喟叹:太像黛玉了!果然是只有这样脱俗清丽、不同凡响的花朵,才配得上世外仙姝林黛玉啊。

同时我也一样喜欢《源氏物语》中女乐会上对四位弹奏不同乐器的美人的描写——从服饰搭配看出各人不同的性格与品味,从头面与身材的姿态看出她们各不相同的美丽,以及最后用别出心裁地用一种花来比拟她们优美的身姿,仿佛隔着书页都能窥见花姿、闻见花香。

总结:《红楼梦》将人物姿态、性情、命运三者汇集到一支花签上,不可谓心工不巧妙;而《源氏物语》以一种花来将一个人的美丽与性格做了十分神似的概括。

第三轮:湘云[3]Vs 玉鬘[2]

芍药与棣棠(山吹)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果見湘雲臥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她,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花瓣枕著。

《源氏物语》第二十八回:他忽然想起,此人的姿色好比盛开的重瓣棣棠花,带着露水,映着夕阳。用春花来比喻,虽然与这季节不符,但总有这样的感想。花的美色有限,有时还交混着不美的花蕊。而人的容颜,其美实在是无物可以比拟的。

虽说湘云在夜宴上抽到的花签是海棠,我却总对她醉卧眠芍的一幕念念不忘:因薄醉而泛起红晕的脸颊,埋首在一片芍药花海里,嘴里还念叨着一支酒令,一任娇艳浓香的花瓣拂了一头一身——若以‌‌‌‌“有情芍药含春泪‌‌‌‌”来比喻湘云,我觉得再形象不过了。

再看《源氏物语》这一回,明确地以棣棠(又名山吹)来比拟玉鬘的美貌,更妙的是还用了‌‌‌‌“带着露水,迎着夕阳‌‌‌‌”,又添了一重生动与美丽。我特别喜欢最后总结性的一句话:花的美色有限,人的容颜,其美实在是无物可以比拟的——所以称美人为‌‌‌‌“解语花‌‌‌‌”,唐明皇这位风流天子的确是想象力不凡呢。

总结:《红楼梦》中,以花喻人的描写比较隐晦、概括,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而《源氏物语》中,以花喻人的描写比较直接、详细,语言平添了烂漫与优美之感,让人回味无穷。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知友恐怕都已经看出来——‌‌‌‌“以花喻人‌‌‌‌”这一点上,《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文笔。这一点再正常不过了:《红楼梦》创作于18 世纪中叶,作者是中国作家曹雪芹;《源氏物语》创作于公元1001-1008 年间,作者是日本作家紫式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

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男女不同,国家不同……唯一的相似之处,恐怕就是这两部小说都是描写了贵族阶层的爱情故事。所以,《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在一种比喻手法上有所不同,我是丝毫不感到奇怪的;并且,我不认为这一点是这两部小说之间特别明显的、值得格外关注的差异点。

同样是以花喻人,《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给人不同的感受的来源,莫过于花的名称带给人的感受。《红楼梦》中的花名富有中国古典韵味,而《源氏物语》中的花名颇有异域风情

——中日两过对花的喜好和称呼本来就有所不同,这很奇怪吗?

来体验一吧:

※《红楼梦》中出现过的花名:

绛珠仙草、芙蓉、牡丹、桃花、杏花、李花、海棠花、芍药花、荼蘼花、并蒂花、菊花……

※《源氏物语》中出现过的花名:

桐花、牵牛花、藤花、夕颜花(中文:葫芦花)、朝颜花/槿(中文:木槿花)、桦樱、山樱、橘花、蔷薇、水晶花、红叶、龙胆、桔梗……

不得不承认:名字不同,听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

所以,题主不要想太多了~

另外,我想@蔓玫@噙影:你们的答案都很棒,但有几处似是误解了作者原意的地方,可以和你们一起讨论下吗?

一、紫式部以紫藤喻藤壶皇后、以桐花喻桐壶更衣?

蔓玫:源氏物语:藤壶&紫藤。比之泡桐,紫藤在日本文化中被认为是更加‌‌‌‌“高贵‌‌‌‌”‌‌‌‌“优雅‌‌‌‌”‌‌‌‌“不凡‌‌‌‌”的存在。正如藤壶妃子比之桐壶更衣,出身更为尊贵,也更具皇后气度。

噙影:桐花易生,不够高贵,而桐壶更衣也终于由此抑郁而亡。取代她的是藤壶女御,紫藤在日本是高贵的象征,而藤壶女御是什么人呢?是先帝的四公主。

首先,《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在全文之中,从未有过以桐花比喻桐壶更衣、以紫藤花比喻藤壶女御(藤壶皇后)——她们名字的是由居住的宫殿+后宫位分来命名的。

《源氏物语》创作的时代决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书中的女子都没有出现过她们的真正的名字,而是以花草、诗词、住所、风景、地理位置等等来命名的。我稍微总结一下(可能不全):

以花草命名:紫姬、轩端荻、槿姬

以地方命名:明石姬、筑紫舞姬、明石皇后

以宫殿和住所命名:桐壶更衣、弘徽殿女御、藤壶女御、六条妃子、花散里

以风景命名:胧月夜

以父兄的官职命名(女官尤其常见):紫式部、清少纳言、和田式部、小宰相、中将君

Reference

‌‌‘1‌’The Tale of Genji Asakiyumemishi Illustrations OOP 1984 /大和和纪

‌‌‘2‌’《源氏物语》大和和纪/绘章世菁/等译1999-3-1,山东文艺出版社,ISBN:9787532918386

‌‌‘3‌’《红楼梦》电影,1987 版,导演:王扶林,编剧:曹雪芹/周雷/刘耕路/周岭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