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经济一切“正常”

在中国,一切都完全符合计划和预期。换句话说,是非常糟糕地不出意外。

中国第三季经济同比增长6.9%,这一消息在金融市场引起一片不信任的窃笑。他们笑的不是中国经济增幅降至7%目标水平以下,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小增幅,而是这个数据毫无根据的、但完全符合预期的高。

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编制速度非常快,且很少有修正;这个数据不可信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许真是这样,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确实,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在过去三年里只有一次未能达到路透调查的预估水平。重要的并不是数字(如果数字没有作假的话),而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投资驱动向内需驱动的转变。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对于实体和个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凡是受益于中国巨大原材料需求的,都将是痛苦的。

无论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中国经济转型将持续几个周期,其中或许既会出现硬着陆也会出现软着陆。

结论就是: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多支持举措,中国国内和海外将面临更多痛苦。

“生产和投资数据没有多大改观。消费和服务方面可以炫耀的数据有限,但仍是经济成长的支柱。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仍需采取更多宽松措施。看来中国央行不久后就会再次降息,而渐进的财政支持也将继续,”法国兴业银行分析师Wei Yao和Claire Huang在给客户的研究报告中写道。

基本数据比总体数据略差。

中国第三季度名义GDP增幅6.2%。吸引最多过量投资的经济领域包括建筑和制造业,这两部分的同比增幅仅为0.2%,为1993年以来最低增长水平。9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和机械)同比增幅降至6.8%的历史新低。

**捉摸不定的增长步伐**

这当然是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但任何追踪铜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人很可能都已经心里有数,中国--这个过去25年来伟大的新市场,它的需求正在停滞不前。

而观察一下李克强指数,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该指数以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名字命名,根据2010年泄露的美国外交电报,李克强本人也对官方数据不以为然。泄露的电报称,李克强更倾向于观察耗电量、银行贷款和铁路货运数据来判断经济发展情况。World Economics根据这些指标编制的一项指数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仅略高于3%,远低于6.9%的官方数据和7%的增长目标。

诚然,情况比起4月已经有所好转,当时李克强指数显示的增长率仅有1%多一点。不过自2013年8月中旬以来的趋势是明确下行,而且比官方数据显现出的减速幅度大得多。

当然,李克强指数所评估的经济活动,正是中国希望摆脱、而非努力实现的经济模式。

而且GDP所评量的是经济增长,并非投资是否明智。例如美国2006年GDP增幅被楼市投资所放大,然而这些投资事后被证明是非常糟糕的押注。

中国的投资(包括不良投资)规模远高于美国,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通过债务进行融资。现在该过程正在发生逆转,这是个好消息,不过对那些卖原材料给中国的人来说,他们大概不觉得是好消息。

中国的消费数据自然同样不太可信。中国第三季公共和民间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不过实质零售销售却大增近11%。

信贷也实现增长,而且有意思的是,原先流入中国火热股市的资金,现在调头流向国内债券市场。鉴于有报导称,国有企业中钢集团警告可能债务违约,中国市场的热闹大戏可能只是换了一个舞台继续上演,随后政府也会有类似的干预措施出台。

在过渡时期的巨变中,总是会有脆弱的鸡蛋破掉,品尝之前最好先小心闻一闻。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