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国《外交》:“一带一路”理想美好 现实严峻

美国《外交》杂志近日刊文认为,目前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存在风险,时机可能不适合:对内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和市场动荡也需要资金;经济转型期分散力量开拓海外有违刺激内需的方向,会削弱政府抵御结构性危机的能力;对外中国还需赢得邻国信任,乌克兰危机和恐怖组织势力拓展至中亚都威胁“一带一路”成功。

上述文章的作者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研究员鲁德华(Moritz Rudolf)主要列举了以下观点:

1、中国自身经济现状和市场动荡需要资金,“一带一路”面临融资困难。

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政府计划对此投资9000多亿美元,用于开拓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但国内也需要资金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上月中国外储剧减939亿美元,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到,在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和新汇改之时,中国央行面临两难:不让人民币贬值需要大量外储干预,但这不会阻止资本外流,还会造成国内流动性紧张;让人民币自由浮动会短期内增加资本外流压力,外债违约,甚至国内投资减速。

上述《外交》杂志文章还提到,融资困难已经导致多个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陷入停滞,比如去年中俄协议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项目。今年7月华尔街见闻援引报道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与中石油已无限期推迟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原称“阿尔泰线”)的天然气管道合同。

2、“一带一路”有违中国刺激内需、转型为消费驱动型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经济倒退。

中国计划在巴基斯坦等政局不稳定地区扩大出口量,但仅仅靠扩大出口不能解决中国国内国企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太分散精力开拓海外市场,会削弱中国政府在国内经济转型期间抵御结构性危机的能力。

3、“一带一路”尚缺合作伙伴,几乎全靠中国一力支持。

4、作为“一带一路”的设计师、融资方和建设者,中国被视为该倡议最大的赢家。中国要让“一带一路”覆盖地区的其他国家政府相信能实现双赢。

在近期南海领海争端期间,中国的外交政策表现得越来越进取,因此更需要打消其他“一带一路”影响国家的疑虑,赢得邻国的信任。

5、现在推行“一带一路”时机不佳。

乌克兰危机未平,中国与俄罗斯和欧盟共同合作的前景堪忧。伊斯兰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正向中亚扩张,中亚又是决定“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地区。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