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民国的“助产婆”赵凤昌

赵凤昌(左一)与杨杏佛(右一)及家人在上海惜阴堂寓所。

赵凤昌,常州人,1856年出生在一个没落的望族家庭。他早年在常州一家钱庄当学徒,因聪明伶俐,钱庄经理觉得他是个人才,将来会成大器,为他捐了一个小官步入仕途。后被两广总督张之洞赏识,延为侍从。

赵凤昌处事能干机灵,张之洞对他爱抚有加。督署中遇有重要事情,必与他商量,征询意见,大小事务几乎都叫他负责办理,别人喜称他是“一品夫人”。由于赵凤昌长期跟随在张之洞身边,对张的一言一行瞭若指掌,揣测心理十不离八九,摹仿张之洞笔迹代拟公函,几可乱真。时间一长,便遭同仁忌妒,后来有人弹劾他“揽权”,被朝廷勒令永不续用。张之洞为安抚他,遂为他在武昌电报局谋得一个挂名领薪闲职,派驻上海收集情报。从此,擅长社会活动的赵凤昌更是如鱼得水,遍交江浙沪等社会名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赵凤昌通过武昌电报局内线,很快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及时将这个资讯通报给江浙沪名流。并邀集他们聚居南阳路惜阴堂私宅,研究应变计划,推常州人庄蕴宽(在任广西龙州边防督办时,曾暗助革命党黄兴逃出国境)作为江浙代表,赴湖北与黄兴等革命军接洽。这时南方形势也朝革命军有利方向发展,江浙沪等不久宣布独立,酝酿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提上议事日程。黎元洪等主张中央政府设武昌,江浙沪等名流觉得不妥。在发生争执时,赵凤昌提出“政府设鄂,议会设沪”的折中方案,主张相互妥协,认为当前首要目标,应该是推翻满清专制,建立共和政体,不仅南方各省革命力量要联合,还应联络袁世凯(北方势力的实际操控者)共同倒清。他一面调和革命力量,统一政见,一面站到了推翻满清政府的前沿,授意内侄洪述祖起草劝帝退位诏书,并让袁世凯上呈朝廷。

1911年11月底汉阳等地被北军攻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选设南京。在这前后,赵凤昌以沪上闻人的身份,既与革命党人黄兴、孙中山等广泛接触,传递“建府开基,兼纳众流”、“克副民望”主张,同时又与代表北方势力的袁世凯等电函联络,推荐“共和政体”,从中穿线,传达南北双方的意图,以“维护中国主权,不因内战而招致列强瓜分”。

南北议和开启时,赵凤昌更是积极斡旋。征得南方同意,提议北方派唐绍仪为总代表,南方为伍廷芳,赵凤昌以中间人身份,在双方碰头时出具双方证件。谈判地点名义上设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南京路西藏路口),实质上重要议题都由赵凤昌安排,晚上在自己家中惜阴堂举行。当时双方谈判争执不下的最主要焦点是,南方力主在民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任内阁总理,一定要由同盟会会员担任(认为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已代表北方利益),北方坚决不同意。议了多次,双方都不肯妥协,一直没有结果。赵凤昌虽不是代表,但作为中间调和人员,每次开会必列其中,他目睹双方争论不休,僵持在那儿,建议唐绍仪加入中国同盟会,然后任总理。经他这样一点,不仅袁世凯认可,黄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表示赞成。南北议和始告成功。赵凤昌为南北议和达成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难怪有人评论:“伍廷芳名义上是南方总代表,实际上作不出什么决定,真正能代表南方意见的,能当事决断的倒是这个赵老头子。”谈判秘密流传开来后,社会送赵凤昌一个雅号,叫“民国的‘助产婆。’”

《黄花岗》2007 年第3 期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