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习近平访美还能用经济牌吗?

定在9月下旬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美日程的大体情况已确定。25日将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而在首脑会谈之前的23日前后,将率领100人规模的企业相关人士访问西雅图,与美国企业进行交流,目前正为此展开协调。此举意在突出经济层面的合作,以缓和对立气氛。但是,对于在经济减速局面下举行大型商业洽谈,中国国内也存在应优先采取经济刺激举措的慎重言论。

此次是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6月以来第2次访美,同时是首次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自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以来,时隔4年零8个月再次正式访问美国。在与奥巴马举行会谈之际,南海问题和网络攻击等预计将成为议题。

由于内政方面的理由,双方均难以作出让步,相关讨论估计会是平行线。美国将于明年11月举行总统选举。而中国已开始讨论2年后的党代会,届时预计会有领导层的大幅人事调整。

中国争取的局面是在两国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构建以平等立场在经济与核不扩散等利害关系一致的问题上展开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包括尊重台湾和南海等“核心利益”,避免进行干预的含义。美国并未接受,而此次也不太可能改变立场。

在首次正式访美时,为了避免分歧明显的局面,习近平正考虑在前往华盛顿之前访问西雅图。中国相关人士表示,预计有100人规模的企业高管随行,也有大量采购美国波音飞机的方案等。

不过,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趋明显的背景下,中国国内有对与海外大型商业洽谈的担忧。有观点认为应将资金投向经济刺激举措等国内。与有400名中国企业高管随行、签署450亿美元协议的2011年胡锦涛访美时相比,此次缩小了规模。

习近平访美的压轴戏是出席联合国大会。预计在定于28日的演说中,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强调中国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承担的责任和作为“战胜国”的地位。同时阐述主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新国际秩序的正当性。演说中习近平还可能主张维持由中美英法俄5国担任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目前体制。

BIT能否成为“WTO2.0”

习近平访美期间两国可能将就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展开谈判,这一协定的影响力可能将与2001年中国加入WTO相类似,而是否能够推动谈判将预示中国经济的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9月8日刊发评论文章称,尽管每一位中国国家主席都极端重视访美期间诸如21响礼炮、国宴和其他象征性符号的意义,但对美国的跨国公司而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中国商务部才是真正重要的地方。

即将在中美两大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展开谈判的双边投资协定(BIT)可能将重塑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环境,其影响力堪比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同时也将是对习近平两年前曾经承诺的经济改革的一次测试,当时,中国共产党曾承诺市场将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决定性”作用。

中国美国商会负责人泽摩尔曼(James Zimmerman)表示,“双边投资协定将为未来15年的发展设定规则。”其中的不少条款还将被引入到北京与欧盟正在进行谈判的范围更大的“投资全面协议”当中。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确认了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通道,如汽车合资企业50%的外资持股上限和国际银行扩大其分行网络的步骤。在当时,这一协议是革命性的。但在外国投资者看来,十四年以来这一问题上并无太多突破,而世纪之交的革命性进展在目前已显出不足。

美国跨国公司期望BIT能够成为“WTO2.0”,但这种期望可能必须加以调整,或者美国公司应当希望中国的短期经济危机能够促进他们在中国的长期利益。中国与WTO的谈判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例证,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和他所领导的中国政府将加入WTO视为确保中国被作为全球重要贸易国的地位的一种手段。

朱镕基坚定地推进了谈判,加入WTO为他提供了在国内的政治掩护,从而使得痛苦但必须的改革在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危急时刻也得以继续推进。

中国欧盟商会负责人乌特克(Joerg Wuttke)认为,“朱镕基用WTO来重塑国内经济格局,他将改革与加入WTO捆绑在一起,我们认为这很有可能被习近平所效法,中国政府可能会采用相似的手段来强迫其国内市场发生改变。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迹象……或许经济危机能够刺激领导层更多地开放中国市场。”

八月初,随着人民币贬值和股市波动,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可能预示着经济危机的迹象。尽管大多数人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帮助人民币进入SDR的一种技术手段,但贬值决定还是引发了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担忧。

考虑到中国斥资巨大的股市干预措施并未收到效果,习近平无疑刚刚经历了一个难熬的夏天,目前没有人知道中国经济是否还有能力推动影响巨大的BIT获得落实,这一悬念将会在习近平访美期间揭开——这将揭示中国的情况是否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