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两名迥异的人访问华府:中国领导人和他十几岁的对手

(博谈网记者赵亮编译报道)据《华盛顿邮报》9月24日报道,周四,两名迥异的人在华府亮相。一位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将受到国宴和21响礼炮的待遇。另一名是黄之锋,他来到这座城市谈论香港为争取自决的抗争。

18岁的黄之锋是一名青少年活动家,去年这一时期他的被捕触发了香港的雨伞运动,长达几个月的占领令香港部分城市瘫痪,让北京难堪。

作为一名机智的组织者,黄成为雨伞运动的公众人物,登上全球头条新闻,但最终未能让中央政府让步。“我们没赢”,黄之锋上周在香港接受采访时说。

但示威过后12个月,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要继续抗争,他将大部分醒着的非学习时间用来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运动。20万人走上街头也没能让香港向真普选迈进一步,那么还有什么(方式)能?

“雨伞运动没有实现其目标——政治改革,但我们依然需要用我们的影响力来让世界知道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争取民主和实现自治”,他说。

“对于美国政府,我们没寄很多期望……没必要把很多希望放到美国政府身上,也没必要去期待奥巴马会改变主意,会去问习近平‘你为什么不让香港采用普选?’我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社会。”

想尽办法让外界听到香港的声音是他的专长。

黄之锋生于1996年,即在这块前英属殖民地被移交回中国的前一年。当时中国承诺会给予香港“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的协定下,香港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保持其生活方式及特有的自由50年不变,但在安全问题上由北京照护。

黄之锋在基督教家庭中长大,其父母是专业人士,并不参加社运。长到15岁的时候,黄之锋感到“两制”的承诺受到威胁,尤其是当局想强制在香港的学校里加入“国教科”。在一系列的YouTube视频、Facebook帖子和发言中,黄抨击该计划实为共产党的“洗脑”,他成功号召了数万港人上街(反国教),最终迫使政府搁置该做法。

在2012年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黄之锋引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话,来解释为什么他会选择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面对高墙,他宁愿选择当那颗奋不顾身的鸡蛋,去撞击高墙。

去年,他加入抗议,反对北京颁发的香港《白皮书》。该《白皮书》概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未来限制性的愿景。9月26日晚,黄之锋试图爬入在香港政府总部旁的广场时被捕。现场照片显示:17岁、瘦削的黄之锋被身着制服的警员拖走,他的眼镜被打落,双眼紧闭。

这些照片成了一个转折点:9月28日晚,成千上万的人上街抗议,遭香港警方发射催泪瓦斯。抗议者们用雨伞来抵挡;雨伞运动诞生了。

随后的占领运动吸引了全世界的想象力。在他们控制了这个亚洲金融中心的心脏之前,香港的孩子们常常被斥为书卷气和精神萎靡。但是,他们成功了——他们建立路障,呼喊口号,睡在人行道上,抱着自己的背包,准备好了雨伞。

黄之锋和几名学联领袖组织了一个个集会。夜复一夜,他走上讲台,拿着手机,用粤语发表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演讲。

不久,他一走上街就会被粉丝们围着。黄似乎不满这种关注,他告诉记者们说:如何一场运动落到一个人的肩上,注定会失败。

他的名声也让他成为香港亲北京报纸的攻击目标——“揭露”他与美国中情局的关联。对此黄一笑而过:“我女朋友开玩笑说,在她心目中,间谍的形象是汤姆·克鲁斯,不是我”,他说。“她说,‘如果你是间谍,那为什么你还这么瘦?’”

中国官方媒体经常调用“外国敌对势力”企图搞乱中国的威胁论,对雨伞运动也不例外。“美国声称要推动‘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普世价值”,官方《人民日报》警告说,“但实际上美国只是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破坏它认为‘不听话’的政府。”

在华府的讲话将无助于阻止中国官方媒体(对黄)的批评,或是阻止亲北京的人偶尔在街上对黄的袭击、骚扰和挑逗。不过,经过一年对香港抗议的思考,黄之锋认为国际上的参与,在战略上是必要的。

他说,试图从中共那里获得让步注定失败。“即使我有机会下个月与习近平会面也没用”,黄之锋说。“如果我说,‘我们要真普选’,他依然会忽视不理,因为香港人没有足够的议价实力。”

加强香港的臂力意味着要从下而上地建立公民社会和机构,黄之锋承认这不容易。但是,当2047年香港依计划与内地完全合并时,中国或许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一年,黄之锋将是51岁,他希望自己仍然在奋斗。

“时间在我们这边”,他说。

原文Two very different men visit D.C.:China’s leader and his teenage nemesis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