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僵尸工厂”拖累中国经济

《纽约时报》报道“僵尸工厂”拖累困境中的中国经济。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大陆越来越多无法维持正常运作,但仍在经营的所谓“僵尸工厂”拖累着中国经济。有经济学者认为,中国大陆产能过剩,许多工厂靠借贷生存,对经济的损害极大。

《纽约时报》8月31号发自山西的这篇文章,报道山西长治水泥厂的情况说,长治周围散布着很多半死不活的水泥厂,一些工厂被贴上封条,一片死寂,为正在陷入困境的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背景。但其中一些水泥厂并没有关闭,政府和国有银行通过贷款延期或重组,或者提供新贷款以及其他援助方式,帮助企业继续存活下去。生产不盈利,越生产亏损越大的企业,在日本称为“僵尸企业”,有人认为它们是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年的原因之一。

美国某投资机构经济师丁力博士表示,中国大陆的僵尸工厂继续营运,不但浪费社会资源,而且也为经济转型造成困难,

“还在继续营运,一方面浪费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使得那些可以转型的行业没有资源去进行转型。”

造成水泥企业经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水泥产量严重过剩。根据中国建材网的数据,中国2014年生产了接近十八亿吨的水泥,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相当于过去一百年美国水泥使用量的一半,而其中约30%左右的水泥产品无法在市场销售,成为所谓的过剩产能。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现在美国卡托研究所任研究员的夏业良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因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曾经出现过严重的产品过剩问题,九十年代国企改革之后这种情况一度大为改善,但最近一些,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这个搞来搞去的原因就是不是用市场的机制,而是采用计划经济的思路。最近这些年,中国经济衰退的原因,是制度的原因。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包括政治制度,和建立独立司法体系,但这些都没有。所以经济发展就会遇到障碍。”

根据中国政府网的数据,目前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行业分别为钢铁、水泥、光伏、造船、电解铝和平板玻璃,其中最严重的钢铁、水泥和玻璃行业,中国产能过剩都接近40%。中国一些财经专家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动用政府力量盲目支持本地兴建大型企业,造成产量大大超越中国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国家,企业产品没有销路,就将面临破产清盘。夏教授表示,中国的企业很多时候不能选择破产清盘的方式,

“因为中国没有完整的破产保护法,所以一些企业家会有连带责任,债主会追索企业家的家族,就是宣布破产也不能完全免责。有些地方如果完全放弃,连自己的人身安全可能都没办法保证。”

《纽约时报》报道的中国大陆的“僵尸企业”大部分是地方国有企业,当地政府通过银行新贷款或原料赊账等方式支持他们继续生产,以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和维持地方就业。

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面临严重的挤压,随着经济放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半年盈利仅增百分之一,而俗称坏账的不良贷款却激增两成以上。如号称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增加28%。

丁力博士表示,中国行政主导的经济结构强化了各行业和银行间的关系,一旦经济下滑,银行将面临严重的坏账问题,

“如果企业关掉永远还不了,如果亏损但继续经营,还可能还一些。现在中国国营机构和银行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不可分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2014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经连续五次降息和三次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丁力表示,这些宽松货币政策措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尚有待观察,但大幅增加货币供应,已经使人民币汇率受到压力下跌,而未来一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严峻的时期。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