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21世纪的食人部落

文革结束都30多年了,但文革似乎还没走。在现实中,在网上,呼唤文革的人,比比皆是。年轻的有,年纪大的也有。一次打车,跟年龄大的司机师傅聊起来,他恨恨地说,再来一次文革,可不会轻饶了那些当官的,非剥了他们的皮不可!

文革在官方文件里被彻底否定了,但对文革的反思,甚至纪录和回忆却都被禁止。相反,对文革十年的肯定乃至称颂却悄然而起,好像,文革和文革十年,是可以截然分开似的。在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中,任何国家,有过我们这样的文革吗?唯一可以比拟的,就是德国的纳粹时代。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却连个像样的历史回顾,像样的反思都没有。

在今天的角度,文革最触目惊心的,是对人和人的尊严的践踏。羞辱人,打人,杀人,虐杀,成了家常便饭,秩序混乱时如此,重建秩序之后,也好不了哪儿去。文革的群众专政的风格,一直延伸到重建的公检法里。不管什么人,只要进了局子,挨揍是当然的,被揍死,也是活该。文革中发生广西大屠杀,道县大屠杀,大兴大屠杀,你还可以说是特例。但各地武斗,两派动用扎枪乃至大炮机枪的厮杀却是普遍的。至于整个十年没有间断过的揪斗,群众专政,虐杀和逼死人命,什么地方没有呢?任何人都没有作为人的起码尊严,黑五类如此,走资派如此,根正苗红之辈也如此。我亲眼所见,前一天还在死整别人的打人凶手,忽而就被打倒,马上就被请君入瓮,打得半死。下跪,喷气式,阴阳头,挂破鞋……这样的羞辱和虐待,在整个文革十年,就没有断过。

有的人很奇怪,怎么十几岁的中学女生,能够抡起皮带,把自己的老师活活打死?老红卫兵“西纠”,甚至把一些毫不抵抗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活活用皮带抽死,开水浇死,扔到厕所里淹死,甚至活着就把人割碎?有的地方,比如广西,打死人之后,还吃掉人的心肝,在那个地方,这样吃人的事,居然还相当普遍!

解释只有一个,那些被羞辱,虐待和虐杀的人,都是阶级敌人。文革,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战争,阶级敌人,就是人。所以,杀多少人,怎么杀,都是合理而且正当的。问题是,当时并没有战场,所谓敌对的一方,只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即使被拖出来,也没有丝毫的反抗。无论如何,对方也是人,能把毫无抵抗的一个人活活打死,虐待致死,无论怎么用阶级性来解释,施虐者的人性,已然没了。这样的阶级战争,即使按最严格的革命原教旨的说法,也只能算是强者对弱者的施暴。

每个被施虐的对象,都是在愤怒群众的喊打声和声讨声中被虐待、被虐杀的。这样的虐待和虐杀,都是以绝对正当的名义实施的。很多人跟着喊打喊杀,其实只是为了自保。不表示自己的义愤,也许下一个被打被杀的,就是你。这样的革命,斗争对象经常会变换,今天是座上客,明天就变成阶下囚。在座上之时,气壮如牛,在阶下之日,忍气吞声。革命初期气吞山河的红二代,转眼就变成了黑五类,尽管只是暂时的黑五类。总之,在革命的疯狂中,没有人可以期待被同类当人来对待。

但是,当年的6亿中国人,都是人,今天的13亿中国人,也是人。是人,总该有人性。今天的中国人,有人虐猫,都会发生愤怒的声讨,却怎么可能还期待再来一次文革呢?但这种期待,却是真实的。同样一个人,可以对被踩死的猫一掬同情的泪,但不耽误他们呼吁文革再来,文革再来的话,他们会把当权派剥了皮。当然,渴望再次文革的人,也许有诸多文革误解之辈,他们并不了解真实的文革。以为文革就像新左派说的那样,就是大民主,就是斗争走资派。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很多中国人,包括经过文革的中国人,人性并没有复苏。

一个研究广西大屠杀的研究者感到非常奇怪,他所访问的当年的那些食人者,没有一个忏悔的,众口一声地说,当年就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如果他不杀那些人,那些人就杀了他。其实,他们杀的人,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黑五类,即使被杀,被强奸轮奸,也毫无抵抗。他们被虐杀,而且心肝还被吃掉。如果他们有灵魂的话,绝对想不到,施暴者过了30多年,进入了21世纪,仍然理直气壮。不消说,这些人的人性,没有复苏。这样理直气壮的虐杀者,比起文革中他们的另一些同类,也许还算好的,他们至少对自己干过的事还认账。某些当年杀人如麻的凶手,居然脸一抹,全不认账。北京臭名昭著的西纠,居然成了正义和秩序的维护者。他们不仅没有提倡过血统论,甚至还是血统论的反对者。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怎么解释他们当年出的动辄“杀无赦”的布告呢?怎么面对那些死者的家属和目击者呢?

时光已经进入21世纪,当年的施暴者,今天已经垂垂老矣。他们乐意带着自己没有人性的躯体走进坟墓,是他们自己的事。但众多期待再次文革、再次施暴的民众的存在,却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一丝寒意。不反思文革的社会,也许还是一个食人部落。这样的部落,无论人们的外面多么光鲜,采用多少现代化的文明果实,终究还是没有人性的食人部落。经历了文革,没有反思的国人,走不出食人部落。人人,都可能食人,人人都可能被食。

2013-02-25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