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1949年后胡适形象演变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胡适绕不过去。这不仅是因为胡适对中国社会富有预见性的观察,更是因为他的道德文章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但从1949年至今,大陆出版的各类辞书中的胡适形象却经历了“批判”、“大落”、“修正”、“再起”等几个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

在20世纪40年代末,有一种辞书很是流行,即上海春明书店出版的《新名词辞典》。这种辞书印量很大,曾多次再版。1949年10月后,大陆出版的辞书首先要通过出版总署的审查,内容没有问题方可出版。所以,《新名词辞典》等辞书中“胡适”词条的内容,实际上也代表了官方对胡适的一种评价。

在上海春明书店1949年12月版的《新名词辞典》中,“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文学运动的最初发动者。五四运动时,与陈独秀等办《新青年》杂志,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对于新文学运动影响颇大。后来创办《妇女周报》,和徐志摩创办“新月社”,更后又创办《独立评论》。但思想已日趋落伍,不如先前之进步。且依附何键等军阀,甘作清客,士论薄之。抗战时任驻美大使,利禄熏心,遂沦为美蒋走卒;一面仍挂自由主义学者招牌,企图蒙混人民,更倡“和比战难”之谬论,公然为反动统治者辩护。其诗作《过河卒子》,恰为自况他的伪自由主义分子的悲哀,现已避居美国。

在1949年12月版的《新名词辞典》中,胡适是一个“思想已日趋落伍”的学者形象。对胡适的评价以胡适1931年创办《独立评论》为界。在创办《独立评论》之前,胡适的形象尚属正面,辞书中既承认胡适是“新文学运动的最初发动者”,又承认其“对于新文学运动影响颇大”。但之后胡适的形象大不如前,称他“依附何键等军阀”,“利禄熏心”、“沦为美蒋走卒”、“公然为反动统治者辩护”等,典型一个“失足学者”的形象。

六个月之后,《新名词辞典》对胡适的解释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将胡适的头衔由“伪自由主义分子”改为“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将胡适“公然为反动统治者辩护”改为“公然为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辩护”。在上海春明书店1950年6月版的《新名词辞典》中,“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文学运动的最初发动者之一。五四运动时,与陈独秀等办《新青年》杂志,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对于新文学运动影响颇大。后来创办《妇女周报》,和徐志摩创办“新月社”,更后又创办《独立评论》。但思想已日趋落伍,不如先前之进步。且依附何键等军阀,甘作清客。抗战时任驻美大使,利禄熏心,遂沦为美蒋走卒;一面仍挂自由主义学者招牌,企图蒙混人民,抗战结束后更倡“和比战难”之谬论,公然为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辩护。其诗作《过河卒子》,恰为自况他的自由主义分子的悲哀,现已逃亡美国。

上述两个版本“胡适”词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方面承认胡适早年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对胡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持批判态度,而且这种批判的力度在逐渐加大。

仅仅过了一年,辞书里对胡适的解释就完全不同了。在上海春明出版社(由原上海春明书店改组而成)1952年6月版的《新名词辞典》中,“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头等战犯之一,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的思想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表现得相当集中和典型,而且是有全国性的反动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反动思想。他曾经对溥仪下跪,称“陛下万岁!”五四时期,反对李大钊,反对共产主义。段祺瑞军阀时代,参加过善后会议。抗战时充当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驻美大使。后来又任北大校长,伪国大代表及制宪会议主席。又后来北京快解放,乘飞机逃难到南京,成为“逃兵”;南京解放前夕,又渡海到台湾、美国,终于成为“白华”,这就是“自由主义”天生的行径。

在1952年6月版的解释中,头一次给胡适加上了“战犯”的头衔,而且是“头等战犯”。这个解释不仅只字不提胡适早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而且加上了子虚乌有的胡适向溥仪下跪的情节,更将1919年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说成为“反对李大钊,反对共产主义”。

到了1953年,胡适的面目变得更加“狰狞”。在上海春明出版社1953年4月版的《新名词辞典》中,“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头等战犯之一,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的思想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表现得最为集中的洋奴典型,而且具有十足的帝国主义和反动资产阶级思想。他曾经对溥仪下跪,还因此自以为荣。五四时期,反对李大钊,反对共产主义。段祺瑞军阀时代,参加过善后会议。抗战时充当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伪驻美大使。后来又任伪北大校长,伪国大代表及制宪会议主席。甘为美国走狗,蒋匪奴才。北京解放前,乘飞机逃到南京,自称“逃兵”;南京解放前夕,又渡海逃到台湾、美国,终于成为“白华”,最终走向死路。

在1953年版的解释中,胡适可谓面目全非。胡适的“战犯”头衔不仅继续保留,而且多了“洋奴典型”、“美国走狗”、“蒋匪奴才”等新头衔。更重要的是,将胡适从抗战到1949年担任过的职务统统称为“伪职”。

1954―1955年,大陆学术界、文化界对胡适思想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一些批判文章后来由三联书店汇编成册,编成《胡适思想批判》(第1-8辑)。这些批判文章是在官方主导下写成的,所以文章中对胡适的评价基本也代表了官方的意见。

1954年1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关于文化学术界应开展反对资产阶级错误思想的斗争对〈光明日报〉记者的谈话》,这篇谈话后来收入《胡适思想批判》(第1辑),成为批判胡适思想的总檄文。12月8日,郭沫若又在中国文联主席团、中国作协主席团扩大联席会议上作了题为《三点建议》的发言,号召文艺界、学术界“应该坚决地展开对于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斗争”。郭沫若在发言中称胡适为“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代表人物”、“买办资产阶级第一号的代言人”、“头等战争罪犯”,因为郭沫若的特殊身份,这其实也代表了大陆官方当时对胡适的定性。

在郭沫若的号召下,学者们纷纷“各尽所能”,从各自专业角度对胡适思想进行批判。范文澜写了《看看胡适的“历史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周一良写了《批判胡适反动的历史观》,夏鼐写了《批判考古学中的胡适派资产阶级思想》,冯友兰写了《哲学史与政治》,冯沅君写了《批判胡适的“西游记考证”》,何其芳写了《胡适文学史观点批判》,这些文章后来都收录进《胡适思想批判》。据我统计,共收录了164位作者的173篇文章。通过这次集中批判,胡适在大陆的形象可谓“一落千丈”,胡适思想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禁区。

二、20世纪60至70年代

毛泽东于1957年9月在上海正式决定修订老版《辞海》。1965年4月,《辞海》(未定稿)两卷本在内部发行。其中的“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1891―1962)买办资产阶级学者,政客。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国,先后就学于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曾提倡文学改良,为当时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右翼。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1922年后,不断鼓吹“好人政府”,以麻痹人民革命意志。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积极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倡导亲美路线。1937年七七事变后,和汪精卫、陈公博等合组“低调俱乐部”,散播失败论调。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参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活动。1948年逃往美国,后任台湾蒋帮的“驻美大使”、“外交部顾问”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并主办《自由中国》杂志,为美帝国主义效劳。1962年病死。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和《胡适文存》等。

在1965年版《辞海》(未定稿)里,没有给胡适“头等战犯”、“无耻文人”等头衔,但安上了“买办资产阶级学者”、“政客”等新头衔,这可能反映了官方对胡适的新认识。后来据唐回忆,早在1956年2月,毛泽东就在一次知识分子的代表会上说:“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不过,毛泽东的这个讲话可能只是一个即兴讲话,流露出来的意思是对胡适当年不愿留在大陆的一种抱怨,而不是真打算替胡适恢复名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也没有收录这个讲话。

毕竟是由国家层面组织专人进行编写,1965年版《辞海》(未定稿)在用语上显然更为成熟。例如原来“美国走狗”、“蒋匪奴才”等这些政治色彩明显的提法被去掉,而改成更为客观的“1948年逃往美国,后任台湾蒋帮的‘驻美大使’、‘外交部顾问’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提法。1965年版《辞海》(未定稿)里“胡适”词条的内容成为后来各版《辞海》修订的蓝本。

1965年版《辞海》(未定稿)有一个重大错误,就是将胡适“逃往”美国的时间定为1948年。据《胡适日记》,胡适是1948年12月15日乘飞机离开北平前往南京,直到1949年4月6日才由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可惜的是,这个错误在后来的1979、1989、1999、2009年版《辞海》中均未能改正过来。

1965年版《辞海》(未定稿)的一大“创新”就是首次增加了“胡适反动思想批判”词条,内容如下:

1954―1955年全国学术界、文化界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反动思想的批判运动。揭露了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质和它在政治上为帝国主义、中国大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本质;全面清算了胡适在哲学、历史、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主观唯心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形式主义等反动思想;并批判了胡适反动思想在当前学术界中的影响。通过这次批判,大大提高了文学界、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他们反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并逐步改造自己的思想,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文革期间,因为《辞海》未再版,所以也无从得知辞书中的胡适形象是如何变迁,但此时胡适早已被打入另册。而那些曾经追随过胡适的人,稍有不慎就会成为批判的对象。1966年4月3日、4月13日和4月24日,《人民日报》接连刊发了三篇批判胡适和吴晗的文章:《吴晗同志继承了胡适的衣钵》、《胡适与吴晗》、《吴晗同志为胡适传宗接代》,在批判吴晗的时候顺带批判胡适。似乎是感到“意犹未尽”,1966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又将1930至1932年间吴晗与胡适的通信公布出来,作为“吴晗投靠胡适的铁证”。大陆对胡适的批判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仍在继续。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作家余秋雨在1974年第1期的《学习与批判》上发表了《胡适传――五四前后》,文中对胡适充满了嘲讽,称胡适为“卖国贼”、“炙手可热的政客”、“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这一时期,《人民日报》上仍不时有批判胡适的零星文章。1975年10月7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评金圣叹腰斩〈水浒〉――兼驳胡适吹捧金批本〈水浒〉的谬论》,在批金圣叹时又顺带批了胡适。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78年之后,随着中国社会逐渐回归正常,胡适研究不再全是禁区,客观、公正评价胡适也变得较为可能。80年代以来,辞书中的胡适形象也开始“回归”。1979年版《辞海》里的“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1891―1962)现代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国,先后就学于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曾提倡文学改革,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对学术界颇有影响。1922年宣扬“好人政府”的主张。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1962年病死。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和《胡适文存》等。1979年版《辞海》中的“胡适”词条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有了很大的改进,如不再称其为“买办资产阶级学者”、“政客”,但仍保留了很多不合时宜的内容,如将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继续解读为“反对马克思主义”,如将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上纲上线为“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

1989年,《辞海》进行了第五次修订。1989年版《辞海》的“胡适”词条有两个重要的进步,一是虽然继续提到了胡适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但未再将其解读为“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二是将1965、1979年版《辞海》中“1962年病死”的提法改为“后在台湾去世”,这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1989年版《辞海》里的“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学者。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上海中国公学肄业。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七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认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是“海外奇闻”,宣扬“好人政府”和“省自治联邦制”的主张。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并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名誉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1938年任驻美大使,代表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1948年去美国。后在台湾去世。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在1989年版《辞海》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将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重新定性为“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1979年版《辞海》本已将“指导中国革命”的字眼删掉,但1989年版《辞海》将其再次加上,这可能与时局有一定关系。

1989年版《辞海》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新增了胡适“代表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的提法。这一提法一直沿用至2009年版《辞海》。其实,这一提法并无依据。《辞海》中提到的《中美互助条约》准确的名字应为《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这个条约是1942年6月2日由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的,而胡适当天的安排是“赴Baltimore Marryland Goncher学院代宋美龄接受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说《向前看》”。可见,《辞海》中的表述有误,代表国民政府签订《中美互助条约》的不是胡适,而是宋子文。可惜的是,这一错误在1999、2009年版的《辞海》中均未能纠正过来。

此外,1989年版《辞海》还继续沿用了胡适“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的说法,其实,胡适当时是主张应允许共产党合法存在的,后来有学者专门对此进行论述。

1999年,《辞海》进行了第六次修订。可能是接受了史学界研究成果的原因,1999年版《辞海》不仅不再保留胡适“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的说法,而且称胡适在“1928年后,发起人权运动,反对国民党实行独裁与文化专制主义,倡导自由主义。”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1999年版《辞海》里的“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1891―1962)中国学者。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尝试集》,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省自治联邦制”的主张。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1928年后,发起人权运动,反对国民党实行独裁与文化专制主义,倡导自由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主张“全盘西化”。1938年任驻美大使,代表国民政府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到了2009年,《辞海》中胡适的形象更加正面,不仅不再提胡适曾主张“全盘西化”,而且连胡适“反对文言文”也不提了。2009年版《辞海》里的“胡适”词条内容如下:

胡适(1891―1962)中国学者。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主张组织“宪政的政府”,实行“有计划的政治”。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1928年后,发起人权运动,倡导自由主义。1938年任驻美大使,代表国民政府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1948年去美国。1958年后去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上世纪40年代末的“无耻文人”、“美蒋走卒”逐渐发展为50年代中期的“头等战犯”、“洋奴典型”,到60年代中期的“买办资产阶级学者”、“政客”,再到80年代以来的逐步回归本来面目。辞书中胡适历史形象的转变,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炎黄春秋》2013年第8期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