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阅兵舆论中的“逆流”

怎么看待北京举行的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不仅在世界上形成了对立的看法,也在大陆舆论圈内部,产生了不同意见。尽管在社群媒体上这些“逆流”受到了有意识的压制,传统喉舌媒体竭力鼓动以灌注拥护阅兵的意识,但异见声音依旧流传。

归纳起来,这些对阅兵的不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观的不满意见,来自于为了确保阅兵举行而强加给社会的管束行为。北京停运了主要地铁线路的枢纽站点,一号线更会全线停运,地面道路的管制也势必加剧交通拥堵。而对街巷的清理,也将小吃铺等日常供应的小贩赶走,抱怨来自于衣食住行的强力干扰。

这些不满意见的声音并不很大,至多算是私语和嘀咕。在微博上,章诒和披露北京上厕所都要登记身份证资讯,引来赞成与攻击两种意见的汇流。撇开五毛的舆论操作,也反映出在对待国家强力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上,大陆存在着相左的立场,而且裂痕日甚。

阅兵对生活的扰乱,很容易升级为更高的反对认知。对于这些被禁绝的日常经验,反对者总结出了许多段子加以嘲弄。比如,将阅兵描述为“以法西斯的方式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等即是典型。这类段子极大地消解了阅兵所要传达的“国力强盛”的资讯。

世界上对阅兵的批评声音,也主要是认为它没有体现出和平性质,而是要展现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是让人不安的。但因为北京对阅兵的重视,以它作为划清敌友的佐证之一。可以想见,国内舆论中对阅兵的分歧,与国际舆论一致,自然也成为当局识别人群的标识。

作为人群管控精细化的大陆,对阅兵的“逆流”是有充分预知的。舆论管控的指令迭出,突出的中心就是要造成全民敬仰阅兵的氛围,其他意见统统要予以灭除。但讽刺的是,党媒对阅兵的报道——比如突出阅兵方队的艰苦训练——往往成为网友讥讽的材料。

一种对阅兵的审美认识在深化,就在党媒报道阅兵女兵如何整齐划一的作训时,民间的消解方式就是突出女兵的“胸大”等特征,从而以所谓娱乐化的形式抵消阅兵方阵竭力传达的集体主义美学。换言之,对于阅兵的审美趣味,官方与民间有着冲突的理解。

北京阅兵帮助普及了法西斯美学的常见内涵,将那些起源于希特勒的法西斯美学宣传手法拆解给大陆人看。在中共建政后的历次阅兵舆论中,没有哪一次阅兵像现在这次那样受到更强烈的质疑——原因就是阅兵的法西斯美学原则,被社群媒体发掘出来,并着力传播。

与阅兵相关的是中共对抗战历史的取态与做法受到批评。阅兵成为北京争夺抗战领导权与历史功绩联系在一起,是通过现实做法来争夺历史阐释权——从前只是在教科书中争夺灌输,现在是直接用纪念行动来获取——这也是阅兵“逆流”不予接受的重点。

对于抗战历史阐释权的争夺,过去是没有人匹敌的,但是近年来在社群媒体上,揭露历史真相的声音成行成市,直到今天发展为对阅兵意图的狙击。换言之,阅兵的存在,让质疑中共的抗战地位获得了时机。抗战史上的主流与“逆流”之争,规模与深度超越以往。

总的来说,阅兵在两个相反的立场上都有强化:其一是通过实体的阅兵强化意识形态几十年的纸上灌输,通过强化国力以强调合法性;其二是通过对阅兵的美学基础的强化,将阅兵与法西斯联系到一起,从而抵消对阅兵的推崇。阅兵所展现的冲突与竞争,仍会继续。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