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股市狂欢落幕,中国模式疲态尽露?

中国股市一个星期来跌宕起伏,引发亚太乃至全球股市的恐慌和震荡。从早前的疯狂飙升股民狂欢,到今天的颠簸动荡前途不明,是什么造成中国股市风云突变?股市背后,隐藏着中国经济哪些更深沉的问题?国际社会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实力,甚至出现“后中国时代”之说,是危言耸听,还是一叶知秋?

参加讨论三位的嘉宾是:著名经济学家,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中国经济与股市专家,香港“淡水泉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田晶;经济学家,前上海“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分析师陈乐波。

陈志武表示,中国经济的挑战此起彼伏,程度越来越严重。此前股市逆向而行,但最终还是回到现实。中国股市目前对中国经济重要性并不是很高,对世界经济更是无足轻重。例如,尽管股市最近大幅下跌,但是中国的银行金融体系并未受到太大拖累和影响。当然,几千万股民受到影响,尤其是用配资杠杠来投资的股民,可能尤其失望。但是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托市,而应该允许他们自己为投资决策付出代价。实际上中国政府从最近救市的例子就发现,要人为抬高股市,牺牲一万多亿的资金,是在牺牲十三亿人的利益。不仅救市效果有限,经济也未必稳定。所以他们干脆不像以前那样去救市了。

对于为何中国股市下滑引发全球股市震荡,陈志武认为,由于中国严格限制外资进场,中国股市的涨落对于世界股市的影响非常有限。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才是大家最担心的,其中债务问题尤其突出。过去多年来,投资占了中国经济增长一半以上,但是投资再增加的空间已经非常小。各种数据显示,中国过去多年不断追加投资,但是投资的回报越来越差,中国各地到处是鬼城等空置设施,使坏账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严重的债务危机是否会演变成经济衰退,这才是全球关心的重点。

现在国际经济界有很多不看好中国的声音,甚至出现“后中国时代”之说,对此陈志武表示,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仍然会很大。但是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结构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引擎和火车头的作用会有所下降。中国不应该把看衰中国的声音看成中国的敌人,发表这些看法的人实际上对中国更有帮助,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田晶表示,如何应对股市震荡,中国政府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从7月份简单粗暴地购买中石化中石油和银行等国企股票人为抬升,到今天增加货币流动性,而不是去买不值得投资的股票,显示中国应对股市动荡的手法更高明了。中国确实应该深化金融改革,但是应该等股市稳定一些再进行。最近人民币的贬值就是改革的一步,反映了中国决策者的信心。

田晶认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尽管有所放慢,但是中国基本面还是在向好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中国经济不被看好,是因为很多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处于亏损被套的状态,从而选择在股市割肉离场,进而留下负面的印象。但是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已经触底,很多行业龙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原材料能源成本下降等,经营绩效已经触底趋稳,所以她比较看好未来的经济发展。

陈乐波认为,未来中国股市波动大概会停留在三千到五千点之间。对于中国政府往往害怕经济波动的心态,他表示,经济波动乃至衰退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都是有利的。当年朱镕基担任总理时,中国经济一度低迷,当时国营集体企业的雇员有一亿一千万,下岗的职工最多时高达四千万人。这种波动迫使经济重新进行资源分配,打破效率低下的格局。这种调整为后来中国加入世贸后十几年的高速经济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因此政府不必太在意短期的波动。

陈乐波表示,中国经济面临关键转折期。对传统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到顶,但是围绕新兴产业特别是围绕互联网技术的商业,金融,制造业投资,还有很大潜力。这些产业很需要强大的股市为他们提供资金来源。创业投资带来的新兴产业发展可能让中国领先于世界。这次股市下跌,中国政府的挑战是如何允许有活力的新兴产业继续从股市获取创业资本。

(美国之音 宁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