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

图片1 :何凤山

(博谈网记者郑典编译报道)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015年7月21日(周二)报导。

当何凤山在96岁去世,他是带着秘密走的。留下的唯一线索是1997年他的讣告中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子。

纵观他漫长的一生,何凤山从未提及二战期间他的英雄事迹,也没向他的妻子、他的孩子或朋友说过。

在1938年至1940年间,何凤山当时是中国国民党政府驻维也纳总领事,他大笔一挥,也许从大屠杀中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

当在纳粹占领的奥地利的犹太人拼命寻求签证逃跑时,他不顾上级命令发出了数千张。

也许大家永远不会知道何凤山签发了多少签证的确切数目,以及他挽救生命的数量,因为很多都已随着时光流逝了。

但是根据一张将近4,000号的签证号码,最保守的估计是他发了数千张。

中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常常被誉为“中国的辛德勒”来纪念实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后者靠着雇用1,200位犹太人在自己设在波兰的工厂而救了他们。

南京大学犹太研究的权威专家许昕(音)教授说:“如今,大多数人都认为当时他救了5,000多条生命。更重要的是,何凤山可能是第一个真正采取行动拯救犹太人的外交官。”

当其它国家因恐惧触怒纳粹政府而拒绝发放签证时,何凤山反而利用其职权拯救犹太人。

当纳粹没收总领事馆,以其原属于犹太人的房产为由,何凤山自掏腰包开启新总领事馆,继续坚持发放签证。

何凤山的女儿名叫何曼礼,她近十年来一直在研究她父亲的故事:“这是完全与他性格相符的。”她说,“他就是这样的人,非常有原则、坦率,并且正直。”

签证如何有效?

何凤山给出的签证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只能前往上海,那是一个开放的港口城市,没有任何移民控制,而是被日本军队占领。这样一来,任何人无需签证都可以进入。

那么,首先为什么他发出并不需要签证的地方的签证呢?这里就是何凤山的精明谨慎之处。

持有何凤山签发的签证者没有全部前往上海,但他们能够使用这文件获得过境签证来逃到别处,美国、巴勒斯坦和菲律宾等地。

但何凤山不停地发出上海签证的事实,在犹太社区之间流传开来,使该城市赢得了安全避风港的声誉。

曼礼说:“这就像八卦。犹太人突然间听说了上海签证,并且他们拼命逃跑。所以上海之名似野火般蔓延非常快,而且上海并不需要任何类型的文件也是事实。”

一名幸存者的故事

在那些获得签证的人们之中有位叫艾瑞克‧歌德斯德堡,他17岁的时候收到了发给他家族的20张上海签证。

当纳粹吞并奥地利时,他开始敲领事馆大门来寻找签证离开,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归。历经50次的尝试后,他偶然发现了中国领事馆,何凤山表示欢迎。

歌德斯德堡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等着我的真是出人意外的事!一个很好的接待、一个友好的微笑和以下消息:带上你们的护照,我们会给你们签证到我们的国家。”

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歌德斯德堡逝世于2012年,享年91岁。他遗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歌德斯德堡的儿子丹尼说:“他(歌德斯德堡)非常活跃;他喜欢足球、滑雪。甚至他在九十岁以后还每天早上都游泳,而且天天走路。”

他的后裔也感受到上海签证的意义。

年轻的歌德斯德堡说:“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何博士,你看着族谱,其中很多生命现在就不会存在了。他在那个阶段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上海犹太人的定居点

在一片战争的蹂躏中,日本占领的上海成为一个“诺亚方舟”,庇护大约25,000名逃离纳粹的犹太难民。

1943年,日本占领军封锁了被称为限制区的区域(更常被称为犹太难民区)给没有国家的难民,并让犹太人搬进去。

在中国上海社科院研究近代犹太人的历史教授王健(音)表示,在贫民窟里生活是艰难的。

居民不得不住在拥挤的,不卫生的房间,并且面对被日军迫害的威胁。

尽管面临挑战,犹太难民创办企业,并成功地茁壮成长。

该地很快呈现出德国或奥地利的市容市貌;这条街因为咖啡、商店和夜总会而被称为“小威尼斯”。

他们组成了剧院团和管弦乐团,从足球到乒乓球的运动队蓬勃兴起,并且流通着超过十个德国出版物,他们都是由难民中的编辑和记者们编辑的。

如今只有极少数残存片段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虽然像“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这样的组织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点。

良知和同情心

在中国出身贫寒,幼时父亲早亡的何凤山是个谦逊的人,后来他成为一名外交官。由于何凤山很少谈到维也纳事件,当他还活着时,公众也很少知道他在这段历史中的作用。

当他身为记者的女儿写他的讣告的时候,他的故事意外曝光,其中包括他面对盖世太保的枪口拯救他的犹太朋友的故事,那是他唯一曾经告诉她的战时故事。

有一个展览策划人也看到了讣告,他正在策划有关外交官救援者的展览,他联系上曼礼。这使她感到好奇,并促使她追溯她父亲的脚步。

何凤山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度过了他的余生。他去世后不久,他作为外交官从大屠杀中挽救成千上万犹太人的勇气才得到了认可。

以色列在2000年追授其为“国际义人”,那是该国最高荣誉公民之一的头衔。

他是被授予此荣誉的仅有的两个中国人之一。1995年另一个获此殊荣的是潘云山(音),他在德军占领苏联期间掩护了一个犹太女孩。

美国参议院在2008年通过一项决议来表彰何凤山的英雄事迹,而且今年初,在维也纳中国领事馆的原址,现在是丽思卡尔顿酒店旁,竖立起纪念何凤山的纪念牌

二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在今年夏天纪念亚洲战争结束70周年的活动中,何凤山的贡献将得到总统马英九的赞誉嘉奖。

在他1990年出版的中文版回忆录中,何凤山描述了他如何被犹太人的困境深深地感动了:“看到犹太人这么惨,很自然感到深深的同情,而且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要帮助他们。”

但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为什么选择对自己的英雄行为保密。

他的女儿曼礼说:“如果你已经得到了很多,你必须奉献。这是他的人格道德,他也是这样做的。”

图片2 :何凤山签发的字号3639上海签证。这些签证让犹太人透过上海这个渠道转往其它地方。

图片3 :这条街因为咖啡、商店和夜总会云集而被称为“小威尼斯”,是当时“虹口隔离区”(犹太难民区)的商业中心。

图片4 :难民通行证的前后面。每一位生活在难民区的难民需要秀出通行证才能出入难民区,当时上海是由日本统治的。

图片5 :犹太难民区的“罗伊屋顶花园餐厅”。根据“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当时奥地利的和德国的犹太人每天喝下午茶是稀松平常的事。

图片6 :刚到上海的犹太难民在吃东西。许多犹太慈善组织对难民提供协助帮助他们生存。

图片7 :难民区地图。大约一平方英里的区域是有约25,000位犹太人和100,000位上海当地人的居住地。

图片8 :一位犹太保甲制度管理组织成员——保甲制度是由日本在1942年组织的、来管理难民区的一个自律团体。

图片9 :难民在1943年春天搬到难民区。

图片10 :这张图是犹太难民屋内摆设。虽然上海为他们提供了安全的避难所,但他们常常住在很挤的地方。

图片11 :犹太难民区的一条巷子。许多难民都住在这样的巷子里。

图片12 :一位妇女在2013年5月7日走过前上海犹太难民区。今日,犹太历史的遗迹很少,虽然“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试着改变这种状况。

图片13:何曼礼(左)和何凤山博士(右)于1977年的照片。

原文Ho Feng Shan:The 'Chinese Schindler' who saved thousands of Jews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