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纽约街头的一份恬淡

纽约街头。85岁高龄的艺术家Hedy Pagremanski用画记录纽约的历史(Josh Haner/The New York Times 博谈网配图)

纽约这个城市里的人群,除了熙熙攘攘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行色匆匆。仿佛所有的人都非常忙碌,都在拼命挣钱;仿佛天空里飞舞着无数张美钞就像秋天的落叶一般,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一张。而且非常有趣的是,女人走路要比男人还快,步履轻盈得宛如一阵阵疾风,在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建筑之间刮来刮去。

看过《城市欲望》(Sex and City)的人们应该都知道纽约这个城市的职场女子,是如何的虎虎有生气。不管多少喜怒哀乐,全都一个比一个更克里奥佩特拉。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是女王,没有人肯在人生的战场上轻易认输。在纽约职场里有过点经历的人,可能都会承认,弱者是女性的别名那个古老的谚语应该过时了。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是,倘若想要从职场女性的眼睛里看到天使的目光,那无疑是浪漫过头了。

但也不要以为,天使般的目光真的从这个城市里的女性眼睛里全然消失了。当激烈的人生行将结束之际,当职场的奋斗落幕之后,人们可以在这个城市的一些老太太眼睛里,看到极其纯净的眼神。不一定是坐在轮椅里呆呆地看着蓝天白云的,也不一定是站在儿童游乐场边上笑吟吟地看着孙子孙女玩耍的,即便在地铁里,在公车上,也时常会碰见那种慈祥和蔼的眼神。

住在曼哈顿上西城华盛顿桥附近那片公寓里的时候,每天早晨都去琼堡公园享受新鲜空气。一般十点左右返回。记得有一年冬天,一连好几天,只要阳光明媚,就会看到街角上坐着一个老太太,裹着鼓鼓囊囊的大棉袄,在阳光下,对着公寓作画。那是一幅非常平实的街景画:公寓大楼,楼前的树木,以及多云的天空。构图沉稳得略显刻板,色彩明亮,但显然过度追求和谐,笔触细腻得有嫌纤弱。

85岁高龄的艺术家Hedy Pagremanski用画记录纽约的历史(Josh Haner/The New York Times 博谈网配图)

让人暗暗吃惊的是作画者的恬淡,尤其是那目光,纯净得宛如婴儿一般。每每走到老太太和她的画布跟前,都会感受一种放松,仿佛生存的焦虑从脚底下消失了。与那份恬淡相应的是作画的节奏,一笔一笔的极其舒缓,有如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

好几次想在老太太的画作跟前驻足,哪怕是停留片刻。但又觉得过于唐突,仿佛会打搅一个睡梦中的孩子。当心灵的宁静抵达深处时,通常是孤独的。再说,风景是观赏的,最好不要随便闯入。就算老太太并不介意,甚至还会停下画笔,跟你聊聊绘画或者天气,说说光线或者色彩,由此得到更多的了解。但风景却会因此消失。美,有时指的就是距离。

忘了这风景持续了多长时间,也许几天,也许数周。后来不见了。不知是那幅画完成了呢,还是老太太没有了。记得是一场大雪之后,再也没见到过这位年事极高的画者,坐在街角,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消消停停地作画。不管画得如何,认定那是真正的艺术。不掺杂任何功利性,更遑论艺术家的功名之类。据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整整画了一生。该画的艺术成就毋需赘言。不知纽约街头这位老太太的那幅画到底画了多久?最后有没有完成?尽管这对老太太本人并不重要。老太太作画时的那份纯净那份恬淡,与黄公望画那幅名作时的从容,应该是一样的。

二0一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于美东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