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历史主权可争,核心利益在变

政改方案撕裂香港,亚投行羞辱台湾,南海争端混淆历史?中国“核心利益”边界正在扩大。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最新民意调查,香港《苹果日报》发表学者黄伟豪和陈慧华对此调查的分析--名为:《撕裂的社会》。文章指出,在支持雨伞运动的人当中,有高达82.52%亦同时反对政改方案,可视之为改革板块的中坚分子。同一时间,在反对雨伞运动的人当中,亦有高达63.7%同时支持政改方桉,可视之为保守板块的骨干。两大板块在人数上相当接近,可谓旗鼓相当。前者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后者多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中老年人。

文章分析说,政府往往用非友即敌的态度施政,不愿吸纳社会不同声音,经常把持不同意见的人士,打成反对派。主流传媒方面,特别是低收入及低学历人士倚重以接收资讯的免费电视,常常在报道上有较重视官方立场的倾向。这种模式,除加深了保守板块对改革板块的负面印象及误解外,亦同时迫使年轻及高学历人士更快地放弃传统媒体,而投向互联网的新媒体,从而使两大板块对重大事件的认知及理解的距离,越拉越远。

“主流传媒方面在报道上有较重视官方立场的倾向。这种模式迫使年轻及高学历人士更快地放弃传统媒体,而投向互联网的新媒体。”

南海历史主权并非“无可争辩”

历史学者黎蜗藤在《明报》发表文章认为,夸大历史性主权无助南海问题解决。文章说,南海并不是中国人最先发现的,中国人直到秦朝才到达南海,而远在此之前,越南人的祖先越人已经在南海边上生活了上万年。马文印菲的先祖更在几万年前已经进入东南亚半岛。中国一直强调从宋开始已经把西沙和南沙划归万州,其证据是方志上说的“万州有长沙海石塘海”,但是其后尚有一句“然俱在外海,莫稽其实”。同时,文章引用文献证明,即便在中国古籍上也有不少纪录对其他国家有利。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历史其实并不见得如此“无可争辩”。

文章声称并非要完全否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历史性权益,而是希望指出,南海诸岛的历史是一个很複杂的问题。仅仅强调中国在南海的“传统权利”,而不理会南海也是周边国家的历史悠久的生命之海以及他们对南海诸岛亦拥有传统权利的说辞即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只会引发民族主义对和平外交的干扰。南海各国都有权根据国际法公平地享有对南海的权利。

中国“核心利益”范围扩大了

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记者黄安伟探讨中国《国家安全法》定义的中国核心利益有多大。报道指出,近年来,外国官员和学者一直致力于理解中国领导人对于“核心利益”这一概念不断演变的定义,以及这一概念对于制定对华政策的意义。在国家安全法中,这个词的定义更加清晰了。它所指的是中国领导人眼中的三大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权利:保持政治体制,维护中国共产党不可置疑的统治地位;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经济发展。

报道说,这代表着中国认为不可谈判的问题的范围扩大了。直至最近几年,“核心利益”一直被理解为仅指台湾、西藏和新疆--中国一直称为内部事务的具体的主权问题。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交和军事的实力已经足以让中国重新定义这一词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交和军事的实力已经足以让中国重新定义‘核心利益’。”

亚投行对台湾有什么好处?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社论,比较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协定的签订程序,认为中国主导亚投行,主要配合其“一带一路”国际扩张策略,并在国际开发金融体制另起炉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美日主导机构对抗。

社论质疑亚投行能为台湾带来什么好处,值得甘冒国家地位尊严权益遭屈辱也要加入?批评台湾财政部与经济部虽曾提出评估报告,却都欠缺严谨分析、精确估算、有效策略,通篇只见陈腔滥调。社论认为,台湾当今经贸逐渐陷入孤立的根源,是中国从未松手的国际打压。让台湾经济高度依赖中国,阻绝与国际多边多元往来,进而以经促统,是中国对付台湾的现在进行式。与先进文明经济社会密切往来,且与亚太诸多经济伙伴合作共荣,才是台湾的出路。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