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CPI脱节经济

中国公布五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简称为CPI)为1.2%,低于市场预期。这已经是连续九个月处于“1”的水平了。而CPI长期低企,物价跌跌不休,通货紧缩的疑虑又起。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预期央行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然而目前中国真的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吗?

更为困扰的是,为何各国央行持续多年的货币量宽无法让CPI提升,反之一直处于紧缩边缘呢?这是实体经济的问题,还是物价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这些都是要进行深刻反思的问题,否则,当前全球各国不少经济现象无法合理地解释。

4特点影响CPI变动

首先,国内对通货紧缩的疑虑已经快近一年了,但实际上按照经典的定义,目前中国不存在通货紧缩。因为,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与通货膨胀正好相反。

以此来看,中国近几个月的CPI,尽管出现连续九个月在“1”的水平,甚至于今年一月份下跌至0.8%,但是中国的CPI一直处于正的水平,根本就没有出现负数,更没有出现两个季度的负数,因此,认为当前中国有通缩压力是过虑了。只要CPI不为负数,就不用担心出现通缩。

更何况,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中国现实来看,物价处于低水平是常态。经济史学家Michael Bordo的早年研究也表明,英美等发达国家,自从有CPI纪录以来,各国的物价水平多数时候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这些物价低企并不意味经济不增长。

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按月比较,五月份CPI变动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因素导致部分鲜活食品价格下降。这是影响五月份CPI走低主要因素。二是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按理说,中国以“猪周期”为主导的CPI,猪肉价格上涨,也会带动CPI上行,但却未有反映在五月的CPI上,估计猪肉的价格上行仍然处于恢复性上涨阶段,影响CPI上涨小。三是烟草价格上涨。四是油价的上行。后三者对CPI上涨影响只有0.19%,当然敌不过鲜活食品价格下降对CPI的影响,从而使得五月份CPI回落。如果是这样,这种CPI变化应该是好事,根本上就不用担心CPI下行可能导致通缩的忧虑。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当前全球的消费者物价指标体系有许多方面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如果按照一般通货紧缩定义,它是指物价与成本的“普遍”下跌。当初经济学家选择以消费者物价来观察,是因为CPI样本范围广泛到食、衣、住、行、育、乐,可以用该指标来观察一国物价下跌是否具有“普遍性”。然而,在实际的情况下,CPI下跌却极可能只是少数权重高的物价大跌有关,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货币增反令物价下降

还有,按照货币主义的理论,物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货币现象。用过多的货币购买过少的商品,物价就会上涨;反之,发行的货币收紧,用过少的货币购买同样的商品,物价就会紧缩。但近年来,货币主义对现实的经济生活好象失去了解释力,货币的增长不但没有使整个全球的物价上涨,反而是下行。

有人说,各国央行大量创造的货币没有流入消费商品而是流入各国资产,如股市及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股市及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比如,美国道指○九年以来到现在上涨了3倍以上,中国不少城市的房价近十年也上涨十倍以上。但这些为何都没有影响CPI上涨呢?真的是很奇怪的问题。

CPI没反映消费物价

因为,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价格与资产价格完全脱节;二是近几年来各国央行创造的货币基本上流入各种资产而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香港的物价变化为例,○五年波萝面包的价格基本上在每个2.5港元,但一五年则涨到5至6港元,十年上涨一倍以上。但是,近十年来香港CPI涨幅远低于这些消费价格上涨幅度。也就是说,实际消费物价水平上涨很大,但是却没有反映现代这种CPI指标体系中去。发达国家是这样,新兴市场国家也如此。

此外,当前的全球CPI指标体系也是引起各国房价炒作、房价飙升、及房地产泡沫最为重要的根源。对此,现在该是对全球的CPI指标体系全面反思的时候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