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义与公义

今年的六四维园烛光晚会在各种恶意攻击下顺利完成,十三万五千烛光依然璀灿夺目,我一如既往感动落泪。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一股逆流正在香港民主大潮中窜动,横冲直撞破坏真民主行动。这股逆流在大专学生中散播的是本土思潮,以退出学联及拒绝出席六四维园晚会为标志行动。我看到许多年轻学生的失落,迷惘,逻辑混乱,无所适从的状况。雨伞运动后的大学生竟然陷入如此思想陷阱之中,是我始料所不及的。

总的来说,本土思潮大概可以包括几种说法:“去中国化与中国脱离关系,不认同中国人身份,不为建设民主中国负责,中共六四屠杀与港人无关,勇武抗争保住香港,推行港独。”其中一位本土派年轻负责人在访谈中举例说:“他的邻居是个杀人魔,便筑起高墙相隔以求自保。”不是查证杀人魔如何杀人,杀了什么人,不关心被杀者的景况寻求法律支援而是闭门自守。他理所当然地说着,不知义和公义为何物,毫无羞愧之意。这不就是为人诟病的,中国人的劣根性:“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吗?这位不要做中国人的本土派原来体内仍然充满中国人“懦弱,逃避,猥琐,苟且偷生”的劣质DNA,更犬儒地视而不见,杀人魔已经侵占了他的家,高墙已经无用。

在这里,我可以不谈做中国人还是香港人,不谈应否支援建设民主中国,更可不谈爱心。但作为一个“人”我要谈的是人的基本品质:义和公义,这连黑社会组织内也有所遵从的义之人格。纪念六四死难者,谴责中共六四屠杀,支援国内民运都与是否中国人无关,是否爱国者无关,而是与作为人的应有之义有关。我们每年点起维园烛光是为了持守义和公义,彰显与美善共举的人类高贵品德。

“义”是中国人的道德传统,孔子孟子所论:“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作为人的一种内在涵养。我忘记在哪里抄下“义之所在”这篇文字,兹录如下:

人要有正义:知是非善恶有基本正直的价值观。人要有仁义:有仁心善行用慈爱宽容对待世事。
人要有侠义:能行侠取义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人要有仗义:常舍己为人为朋友两肋插刀。
人要有情义:不但有侠骨还有柔情的性情中人。人要守忠义:信守承诺忠于友情。

据作者吴慧华论述,西方人“公义”(justice)的含意包括公平、公正、正义、法律制裁、司法及审判。公义无论在政治层面,司法层面,甚至个人层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行出公义是法律的精神。“人类唯一的真正原则是公义,而对弱者而言,公义便是保护和恩慈。”旧约圣经弥迦书第六章记载:“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一个真正行公义的人,必须存怜悯之心,才不会落入法律主义。公义精神的背后是对人的怜悯,好怜悯是行公义的基础。

目前,评论界所指的本土派,其实应有所区分,我姑且称之为“城邦本土派”和“意识本土派”,两派有本质上的区别,目前界线模糊与学生们思想混乱有关。“城邦本土派”在雨伞运动中策略和论述得宜,迎合年轻人特性而扩大力量已成声势。这一派由陈黄两位大师领导有其政治目的,并不是一般群众社团。(请注意:在维基百科可以查到:陈云于1997年加入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特别顾问叶国华担任主席的香港政策研究所。)叶国华是地下党员,笔者曾领导他在“学友社”工作。陈云埋过叶国华堆,这是线索。

“城邦本土派”谈不上什么义和公义,更枉论怜悯之心。他们散播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思想,使学生们变得鼠目寸光,只看弹丸之地——香港。他们的思想与共产党无异,共产党人以革命之名,党国之名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杀人。他们则以港人优先港人利益之名用粗暴行为欺凌弱者,貌似行义实已失去作为义之基础的怜悯之情。为达目的,他们不择手段,与共产党同出一辙,自由行事件,怀仔事件可见一斑。他们专门制做事端打击传统民主派不会手软,比冲击港府高官更狠心,以打击敌人来求得存在的价值。他们的六四晚会是假悼念,看不到真情敷衍了事。他们不是民主同路人,是假民主组织。

至于“意识本土派”虽属本土却在具体立场上摇摆不定,思想矛盾未有定见,是仍在寻找的一群。他们绝大多数都经历维园烛光晚会的洗礼。笔者有一个想象:维园烛光晚会实在是一个母体,由一大群自年轻做到中年的支联会义工和千千万万的市民所创造。这个母体在二十六年中以六四死难者的鲜血和生命哺育启蒙了这一代青年人,使他们认识中共的残暴,关心社会参与政治,成长觉醒从而走上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这是香港民主运动其中一项骄人的成就。

现在,他们长大了,进入反叛期,进入独立思考命运自主期,要离开母体开创自己的新路。这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自然规律,就像儿女要远走高飞的普通家庭一样。这期间,他们或会对母体有所不满甚至离弃,所以我们有了港大的六四晚会。作为母体应该坦然接受,让他们自由地去寻找探索。只要看到港大学生们仍然重髹太古桥上的二十大字,仍然洗刷国殇之柱,看到他们言词恳切向烈士致敬,激愤控诉当权者罪行的悼辞,我就感到安慰。学生们仍然坚守大方向,承传八九民运的精神,相信他们总会认清义和公义这崇高品德而得到提升。唯一的希望是,他们不会忘记维园烛光哺育之恩。而维园母体将会继续向下一代学子薪火相传,不会停息。

二十岁出头的大学生有其优点:单纯率直没有机心,敢于冲峰陷阵没有包袱,初生之犊不畏虎。但限于年龄经历他们亦有缺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未及确立,看事立场轻易左摇右摆,处事难于理智冷静,斗争经验不足,常犯英雄主义等。此外,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求学长知识,不能长期战斗。由于学生运动必然带着上述的优缺点,故此当学运发展成为全民运动时必须联合各派民主组织共同推进运动。去年雨伞运动已组有“五方平台”,八九民运也曾召开“首都各界爱国维宪联席会议”,可惜均未能发挥作用。两个运动同样未能完成这一进程,是对学生的特性认识不深的结果,实在非常遗憾,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如无意外,政改方案在立法会被否决之后,香港的民主运动将会揭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毋忘初衷,坚持到底!

2015年6月10日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