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经济:又一个“1万亿”来了

6月10日,证券市场最吸引眼球的新闻,是摩根士丹利旗下的MSCI明晟公司宣布,暂时不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

虽然明晟公司出言谨慎,而且表示未来将给A股预留评估的“特别通道”(不受特定时间限制),但他们的真实想法是非常明确的:第一,A股市场开放程度不够;第二,市场存在泡沫。后面的话虽然人家没有说,但事实是明摆着的。美国人不傻,他们要对指数的权威性负责。再拖延一下,等到IPO注册制之后,人民币可兑换程度提高以后,显然更稳妥。

A股一脚踩空,但这没有关系。傍晚时分,新华社播发两条通稿,宣布“地方债置换”的第二个“1万亿”正式实施。

消息的导语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10日对外宣布再次下达了第2批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置换债券)额度。这是继今年3月财政部下达第1批10000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后,中央财政再次出手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与消息一起播发的,还有一条通讯,题目是“直击万亿地方置换债券五大热点”,其中最想表达的一点是:虽然有了两个“一万亿”,但这不是中国版的QE。

其实,这是不是中国版QE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将对未来中国经济、财政政策、地方政府权限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之所以要发行2万亿的“置换债券”,是因为地方政府各种融资平台上今年要到期的债务规模为18578亿元。如果没有“置换债券”,一些财政状况较差,卖地收入下降较多的地方政府,很可能过不了这一关。他们过不了这一关,不仅会让当地稳增长措施(主要是上大项目)难以实施,拖累全国经济增长,还会带来燃眉之急:银行坏账飙升。

所以,2万亿置换债券其实是雪中送炭,缓解了可能爆发的债务危机、银行坏账危机。虽然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等于实施了QE(M2还没有增加),但事实上给未来实施QE预留了通道、工具。

贷款是无法拿到央行抵押融资的,但债券就可以。将来,央行就可以用这些债券为抵押品,通过PSL、SLF、MLF等渠道向银行释放流动性。到那时,QE就水到渠成了。

当第一个1万亿出台的时候,我就预言,未来肯定会突破这个规模。现在我再次预言,未来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会不断上升,长远看也许会达到5万亿,甚至10万亿。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房产税开征遥遥无期,由于要顾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将来即便出台力度也不会太大。所以,未来几年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巨大,只能通过扩大债务规模来实现。而至少未来5年内,中国的投资主体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国企”转换到民营企业上。由于中国政府负债的总比例不算高,所以从政府负债上“加杠杆”仍然有空间。而国债、地方债,将成为未来央行投放人民币的主要渠道之一(以前是外汇占款)。

从3月到6月,几个月的时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就提高了一倍,从1万亿变成了2万亿。这显示出国家保增长的力度在加强,当然也是对最近一两个月日益恶化的经济数据做出的反应。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