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只要不死就一定要飞回来

我的微博好友@刘力博士 写了一篇讲信鸽的文章,读完以后颇为震动,才知道原来信鸽的一生是如此惨烈。

它们来到这个世界,终极使命就是比赛。短途的比赛还好一点,如果是一两千公里的超远程,能活下来飞回家的几率微乎其微。

而只要不死,它们就一定要飞回来。虽然只是一种本能,仍然让人唏嘘不已。


花园里来了只鸽子,落在亭子顶上。猜是长途飞行累了,需休息进食吧,遂盛了盘大米,一碟水,放花园中间。可鸽子只梳理羽毛,久不肯下来。忽想起司机是养鸽高手,急打电话求教,尚未接通,鸽子已振翅而去。

司机是退伍兵,永远寸头,斜挎背包,一身正气。年轻时贪玩不归,媳妇为拴住他,怂恿其养鸽,从此全部身心都在鸽子上,被彻底拴住,哪都不去了。

带他入行的师父是道上高人,师父的师父是旧上海此业名家。凭勤奋敬业,居然颇有成就,1500公里天水远程赛全国冠军,2300公里嘉峪关超远程赛上海冠军。所获各类奖项,作为养鸽散户小户,已无人能超越。养鸽的条件还不好,住宅与鸽舍居然在楼房底层,这环境能得此成绩已是奇迹。

早知他养鸽,他操劳,他了不起的成就,除了敬重,无他。直到昨晚,他开车时说送了四只鸽子去西宁放飞,我好奇问了些细节,然后,一整天心绪难平,不能不把这些记录下来。

此次西宁公棚,2000公里超远程比赛,3000只鸽子,十几人护送,有信鸽协会的裁判与放飞人,也有鸽友。之前曾发生多起公棚恶意卷款潜逃事件,黑公棚早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他只参加信得过的赛事。

在信鸽业,人与鸽的终极使命就是比赛。短途的500公里,从徐州,宿州放飞,当天就能回,中途都不休息,近年由于环境恶化,飞不回的比例越来越高。

此次放飞,约一周才能回来。2000公里属于超远程,回来的鸽子一般只有3%。最远也是最惨烈的是从新疆的哈密或鄯善,第一天300公里沙漠,80%的鸽子飞不出来,有次上万只鸽子最终只有19只回来,生还只有0.1%多一点。难怪国外把中国信鸽赛称为屠杀,据说国外极少举办1000公里以上比赛。

漫长旅途几乎没有吃的,喝水对生存更至关重要,所以鸽子看到有水源都像发疯一样。夸张点说,如果有人在小便,鸽子都会直冲下来,不顾一切。遂有恶人靠此为业,常有人打电话来,你脚环号码多少的鸽子在我手上,付多少钱就还给你。

幸运到家的鸽子也往往惨不忍睹,大都骨瘦如柴,回到家疯了似的吃喝,把嗉囊撑成个大球。一只鸽子从北京放飞,一个半月才回来,虽然没得到名次,这也是何等毅力。

还有一只,春天放飞,秋天才回来,瘦得像被抽干,脚成了枯枝。且一直躲在窝里不出来,养了很久才恢复元气,但从此性情大变,再不离开,再没飞翔,别的鸽子每天飞出,只有拒绝出去,主人靠近就躲起来,仿佛知道主人抓她可能又去比赛。无法想象她经历过何等残酷与惊恐。

生还率如此低的比赛,也许就是信鸽的宿命,但是若以人类的情感,设身处地揣度这九死一生的旅程,酷暑风雨,每只鸽子的不测,每只鸽子的苦难,不可深想,无以言表。

这只不肯再飞的鸽子也不肯配种,可能旅途磨难已损坏她的内脏,无法发情与产蛋,但却非常乐于帮助别的鸽子哺育雏鸟,雏鸟父母不肯喂的,她急切代哺,追着雏鸟喂,即便人家已吃饱了。不能配种就失去了商业价值,但他也一定要养到老,把所有回来的鸽子都养着,称作功臣,让其自在生活,视如家人。

不是每个主人都这样,他认识个养鸽的,每年年底把没取得成绩的鸽子全宰杀,多达上百只,还雇几个人帮忙拔毛。来年再繁殖小鸟,年底再杀。眼里只有成绩,没有生命,没有情义。他无法容忍,断了来往。

鸽子只认自己的老家,他从欧洲买来两只种鸽,关养七年,让其分别与家里鸽子配种,繁衍了下一代,估计有了牵挂,可能会认这个家了,才小心翼翼与家里鸽子一同放飞。种鸽再没回来,义无反顾飞上回家的天路,尽管飞抵欧洲老家的可能性为零。

他因此无法搬家,如果搬了家,无论条件多么好,关养多么久,只要门一开,鸽子必将飞往故居。尽管现在的居住条件很差,他可能一辈子住在这里,直到不养鸽子,直到最后一只功臣老去。但是他愿意,他必须,对得起他的鸽子。

一只鸽子两年半之后才回来,翅膀遭人剪短,半截翅膀的鸽子如何回家。还有一只鸽子飞回来时,双脚已经没有,最终也没救过来,埋在门前桃树下。

最无法忘记他的一句话:鸽子只要不死,一定回来。

想了很久。

人类有更多选择,忠于自己信念的又有多少,不辜负期待的又有多少。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