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雾霾之外还有穹顶

两会前夕,中国知名记者柴静推出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为的是她罹病的爱女,似乎想藉着这部片解决和“雾霾的私人恩怨”。这旋即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注意,据说在网路上收看人次已达上亿,所带来的震撼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在中国传播这么富有影响力而又敏感的话题,不可能没经过政治审查,甚至传出其经费与拍摄许可,乃是来自最高层的核准,目的在于利用民气打击两桶油等所属国企。关于这些阴谋论,坦白说很难证实或证否,但柴静现象却耐人寻思,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生存面向。

先说一个老故事:在某极权国家首都突然发生了大火,死伤惨重,有的说是分离分子、有的说是军队政变。但领导阶层怎么样都查不出结果,又不愿制造更多问题,只好对外界宣称,火灾当然是火的责任,火不烧会有火灾吗?这种黑色幽默不正像是和“雾霾的私人恩怨”般荒谬吗?所幸柴静毕竟是新闻老江湖,懂得以框架理论,也就是以个人经验建构了某种社会真实性,并将原始事件与其他社会意义连结。简言之,这部纪录片以绝大篇幅解释何谓PM2.5,以及它们从何而来、为何而生,她直接挑明即是某些石化、煤钢、电力、汽车等产业,为了中国的发展,必须大量耗费能源,以至于产生严重污染。但是这些污染其实是可以避免、或说减少的,只要依法执法便可,正如纪录片里不断地呼吁,“中国就是要管”。同时,她并将企业的腐败同列主因,这显然非常符合习大大刚刚出炉的四个全面,亦很契合中国大多数人民仇官仇富的现状。

此外,且不论本片背后的政治计算,确实可以看出柴静与其团队试图为雾霾所苦的民众发声,只是他们受环境、思维以及身份的多重制约,让他们很自然的与当局站在一起。例如柴静从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央视)到另一个既得利益阶级(中产),她始终对党国感恩,在纪录片里不忘提及她是如何透过城市化之功,从山西的穷乡僻壤到北京的国际都会,等于是中国成功的缩影。因此城镇化政策并没有问题,错的是资源配置,以及当中的违法乱纪。在作最后结论时,她认为能源是改革开放最后的部份,只要透过市场化即可解决问题,让人不免莞尔。这亦显露出中国精英深受传统的桎梏,她虽能理解法治(其实是法制)与市场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公民社会的重要性,但国家、社会与人民三方面的竞合关系,仍是讳莫如深。或许对她来说,点到为止才是最好的表达。

这部纪录片名为《穹顶之下》,如柴静在片中所言得自美剧Under the dome的中译,她用剧中神秘罩住小镇的无形之顶,既形容罩住她女儿与中国的雾霾,也述说着小孩躲在家中的窘境。不过,如果有看过这部美剧,就应该知道作者Stephen King想讲述的故事绝非人类的污染,而是人心的污染。在外星人黑盒的力量下,被隔离于世外的人们开始暴露出黑暗的一面,谋杀、贩毒等情事层出不穷,说到底,还是人对于权力与资源的争夺。笔者不知道柴静是否暗藏隐喻,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打破党国外星人的黑盒作业,即使透过科技与法律拨开雾霾,中国人依然会继续生存在精心为他们打造的穹顶之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