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没有自由行,香港行不行?

春节前后,一场关于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的争论,又在内地与香港的社交媒体上“刷屏”。

先是有部分港人在屯门、沙田发起针对内地自由行旅客和水货客的抗议活动,现场奚落内地旅客。随后,内地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到香港旅游、购物的呼吁,甚至有网友上传了自己撕掉港澳通行证的照片。

2月2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将在两会期间与内地部门商讨能否收紧“自由行”政策,以控制游客的自然增长。26日,香港首富李嘉诚公开表示,香港最大的优势是由内地靠山,如果没有自由行,股票都会下跌1000点以上。

持续了10多年的自由行,到底给香港带来了什么?如果真的限制自由行,是否能缓和港人与内地游客的“矛盾”?一旦限制了自由行,香港到底还行不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认为,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收紧自由行是它的自由,从法律上说,也有其依据。但支振锋也强调,收紧自由行,并不是禁止自由行,实际上香港仍然会欢迎一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内地人士。因此总体来说,“对香港的宏观经济面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未必很大”。

然而,香港作为世界贸易的港口,自由市场的精神是其最引以为傲的,如果一旦收紧“自由行”,在支振锋看来,显然不符合香港所一直珍视的自由开放的精神。

自由行引爆香港零售业,对GDP贡献仅1.3%

设立赴港自由行的初衷,与经济密切相关。

2003年“非典”爆发后,为了拯救零售市场低迷的香港经济,中央政府决定推行自由行政策。2003年7月28日,港澳自由行正式实施。从第一期的4个城市逐步增加到目前49个城市。

据香港入境处资料,自由行签证发放的第一个月就显现成效。2013年7月28日截至8月20日,入境者20882 人,其中首周533人,第二周的4305人,第三周的12443人,增幅达到22倍。

2013年是香港自由行开放十年,内地赴港自由行人数已由2004年的426万人次,增加到2746万人次,占到内地访港总数4074人次的67%。

内地自由行的开放,让香港迎来了非典之后的旅游业大复苏。而自此之后,香港的零售业也是年年报喜,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逆市飘红。

2014年,香港立法会秘书处公布的《研究简报》显示,自由行推出至今,内地旅客赴港的主要目的,早已不是旅游,而是购物。报告显示,2013年整体内地旅客在港购物消费额接近1700亿港元,等同“养起”香港三分之一个零售业。

据该简报,相比2004年自由行实施不久时,整体内地旅客购物消费约270亿港元,10年间大增5 .3倍。当中,自由行游客的购物开支增幅最强劲,由2004年的86.2亿元,激增11.7倍至2013年近1100亿元。

数据显示,自由行旅客消费开支由占整体零售业销货额比重也是迅速攀升,由2004年的4.5%,激增至2013年的22.2%。

但是就在2014年3月,香港的零售额突然下滑,并且连跌数月。2014年全年的零售总额也回落0.2%,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跌幅,11年来最差。

不过这在新浪网财经专栏作家彭琳看来,这种跌幅对于香港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彭琳认为,自由行开放超过十年,对于香港经济的“输血”效应已经渐渐减到极弱,香港政府在去年披露调查称,“自由行”的贡献仅占香港GDP的1.3%,而其主要贡献的零售业,也并非香港经济支柱。

收紧自由行的博弈:意在将一签多行改为若干行

事实上,对于收紧自由行,香港政界、舆论所探讨的焦点是收紧“一签多行”政策。

“一签多行”始于2009年4月1日,深圳220多万户籍居民,只需付100元签证费用,就可以享受一年内无限次访港,每次逗留时间不超过7天。

“一签多行”实施后,自由行游客中,广东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再加上内地物价狂升、汇率打折等因素,不少港人发现,内地游客的大包小包里,不再是昔日的奢侈用品,名牌手表,更多的是诸如厕纸、洗头水这样寻常的日用品,以及跟自己抢奶粉、抢药品和抢购大量生活用品的水货客。

居住在香港的彭琳曾描述过水货客扫货的情形:在新界东铁沿线商场和新界北部地区,拖着旅行箱大肆搜购生活用品的水客成群结队,为市民生活购物、用餐甚至是在街上行走都带来困扰。

由于水货客大批购物利润诱人,在新界北部的上水等地区,许多日用品小店都变身“水货专门店”专做水货客生意,店子里面神奇地不见货物,尽是纸皮箱,其中如市中心的“巷仔街”甚至成为有名的“水货一条街”。

香港入境处曾指水货客中内地人和港人大约各有一半,但有民间调查则指内地水货客约占六成,而且运货的量往往多于港人。

香港人大代表田北辰曾指出,内地共有49个城市施行自由行,但2014年单是深圳“一签多行”旅客访港已经有1500万人次,相当于其他48个城市的总和。

对于这种情况,香港政党民建联多位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表示,将在“两会”期间提出有关议案,包括改善“一签多行”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叶国谦就建议将“一签多行”改为“一签若干行”,而另一位人大代表田北辰则建议,封顶至30到40次。

普通港人:难从自由行中受益,需承担社会成本

明报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受惠于自由行政策的港人只有16%,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是七万个左右。

有分析认为,内地游客十年来在香港所带来的消费,更多的集中在了极少数行业跟商业巨头名下,而几百万的普通香港民众并未得到切实的收益。

香港一家媒体在2014年12月19日发文称,“内地游客这十年来,在香港砸钱更多了,推高了香港的GDP,但是这是高度的财聚而非财散”。

据2013年初的统计,自1998年,本地家庭收入中15年里只由18300港币增值20000港币,增加9%;住宅指数则增加了90%,奶粉价格增加100%,牛肉价格增加233%,贫穷人口从850000增至1187000,增加40%。

香港媒体认为,内地自由行游客的大量到来,“使得香港的地产跟少数特权阶层受益,而香港中下层人的日子更难过”。

加之“一签多行”后,赴港生子的内地人越来越多,双非孕妇与双非婴儿与香港居民竞争卫生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大量购买香港奶粉、药品、尿片的水货客也应运而生。

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型商铺出现,而小型便利店、小餐厅则由于利润挤压被迫关门倒闭,香港居民的普通日常生活遭受了严重挤压。每年几千万人次的内地游客涌入,只惠及了极少数行业,开放自由行的巨大社会成本,则是由绝大多数不受益的700万香港市民来承担。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