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少了一千万外地人,上海就需要学着死去了

上海如果少一千万所谓的‌‌“外地人‌‌”会怎么样?

大城市人口的拥挤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完善给予我们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人口的过度集中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教育,医疗,交通都人满为患。

假如上海或者北京的人口突然流失一半,这座城市是否还能持续发展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013 年,上海总人口为2415 万人,其中拥有上海市户籍的人口1432 万人,外来人口983 万人。现在我们假设这983 万人口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紧接着上海产生了结界,只有停留一个月以下的出差、旅游人员和物流能够进出上海。外来人口若想进上海常住,那是不行了。

大量人口消失,最直接的影响出现在劳动力市场。按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普查给出的从业人员比例,2415 万人中正在工作的人口有1341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5.5%。其中,本地户籍的从业人员有635 万人,外来户籍的从业人员有706 万人。也就是说,本地户籍人口有44%在工作;而外地户籍人口有72%在工作。

上两张图的单位都是万人。从总劳动人口看,外地户籍人员所占比例已经超过半壁江山。分行业看,一些行业已经完全离不开外来劳动力,典型的行业有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建筑业(74%)、住宿和餐饮业(74%)、批发和零售业(62%)、制造业(61%)。

人口消失一个星期

在以上外来人口占比较多的行业中,和人们生活最直接相关的是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前两者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理发、清洁工、修理维护四类。这三大类行业中,四分之三到八成劳动力是外地户籍人员;如果他们消失,那么首先能让人感觉到的是:

1,许多餐馆因缺少服务员而关闭,不能下馆子了。

2,商店、便利店和超市缺少营业员,超市的收银出口也减少许多,线下购买东西变得很不方便。绝大部分快递员也不见了,网上买东西只好使用仍然有本地户籍工作的EMS,隔天到变成半月到。

3,钟点工消失、没有地方理发、街道楼宇没有人清扫、垃圾筒满溢也没有人清理、修车、配钥匙的地方消失。

这差不多是春节时的上海,但毕竟不是所有外来人口都会在春节时离开上海,因此上面的情况要比春节更严重一些。

人口消失一个月

一些人说,这些现象只是阵痛,上海在90 年代的时候没几个外地人,不是也过得好好的?如果某岗位缺人,他就提高工资,自然会有人干。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外来人口消失一个月后,许多餐馆关门大吉,而剩下的餐馆在不那么激烈的竞争下,提高了服务员的工资和产品价格,让户籍人口补上了劳动力短缺。于是,钟点工、服务员快递和理发师重新出现,只不过价格出现了显著提升,一部分人只好放弃了钟点工服务,下馆子时加付服务费并额外给服务员小费、忍受半个月才到的网购或者在网购时加许多钱选择‌‌“顺丰隔天到‌‌”、减少理发频率或者自己理发、自己学会擦车和修车——于是就这样过上了北美留学生的生活。

人口消失半年

制造业工人消失五分之三,对大众汽车、振华港机等产品具有差异化的企业,可能可以提高工资招工。但另外一些产品竞争激烈的企业,提高工资则意味着失去竞争力,例如外来员工超过20 万的广达上海制造城,可能可以收缩流水线支撑个半年,但时间更长,也会难以为继。在哪儿生产不是生产呢?大量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关闭上海的厂,转移到其他劳动力充裕的地方去。不仅劳动力价格上升会带走企业,企业本身的流出也会带走许多企业,例如一些企业虽然苦于上海市的高工资水平,却因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低成本运输的集聚优势才留在上海,但如果相应的上下游企业流出上海,这个优势消失了,剩下的企业就会加速流出。

此时的上海,是一个劳动力不足且资本严重过剩的地区,资本过剩,就会导致低回报,而资本的流动性很大,一旦无法得到应有回报,就会选择流出,资本外流的过程直到人均资本存量与之前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停止。以制造业为例,上海市2013 年共有9075 家销售额在2000 万以上的企业,他们贡献了870 亿增值税,450 亿企业所得税以及912 亿营业税,扣除上缴国库的比例,仍然为上海市贡献了1300 亿的利税,略少于上海市总税收收入的一半。如果这部分收入突然减少60%,会导致财政收入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当然,由于人口减少,需要公共服务的人员也减少了,所以乍一看起来利税减少的负面效应竟然也没那么可怕了。

人口消失一年

2013 年,上海市共出让1230 亿元土地。有了未来数千亿元土地出让和土地回报的抵押下,加上杠杆,2014 年,上海市各级政府负债5194 亿元,其中3704 亿银行贷款、826 亿建设-移交项目以及360 亿政府债务。土地价格上升,政府可以卖地赚钱;有了土地做价格稳定的抵押物,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贷款,可以借新债还旧债;商业发达,租金充沛,政府就可以稳稳地接手BT 项目而不用担心无法付钱。

这一系列美梦,得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土地价格需要保持稳定。但是在人口消失的前提下,一系列的连锁效应渐渐产生:

1,建筑工人减少四分之三,原本一年可造好的商住楼,需要五年竣工;三年不到即可修好的地铁,需要十年才能竣工,商业用地产生回报的期限拉长。便利店、餐馆减少70%,商业设施无法获得租金回报。商业用地的吸引力下降。

2,消失的1000 万外来人口,每户2.49 人,约有400 万户家庭。这些家庭中,拥有自己房产的仅有12%,除去居住单位住房的人口,还有70%左右需要租住私房,根据2012 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每个租住私房的家庭平均每月缴纳房租月658 元。也就是说,每年支付221 亿元的房租。这部分房租消失,导致一些贷款购房的家庭无力偿还贷款,开始抛售房产,居住用地的吸引力也下降。

3,制造业企业流出60%,许多工业用地荒废,转卖却无人接手,只好继续压低价格。工业用地价格下降。

这三个现象加在一起,土地便失去了价值。一旦土地失去价值,上面所说的一切都成了泡影,政府会卖不出地,也无法用土地抵押贷款。2014 年,上海市政府的欠款5194 亿需要在一年内归还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1300 亿。而上海市的总税收原本是2700 亿元,劳动力减半、企业大量关停后,税收减少至少一半——也就是说,上海市一年的税收,不考虑任何公务员工资、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全部用来还债,也才刚刚好收支相抵。而如果不还债,又无法展期,上海市政府可能就此破产。

人口消失三年后

把博物馆、动物园、地铁运营权以及各种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全部卖掉,再使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上海市政府最终偿还了五千多亿债务。松江、奉贤、青浦和嘉定四区人口减少6 至7 成,原本在这四区的工业企业也关停过半,通勤需求大幅度减少,由于仍然需要节省开支,政府无法维持大范围的公共交通,于是只有中环以内才有稳定的公交地铁和不那么残破的道路。

由于郊区人口密度下降,商业活动无利可图,会向人口密度仍然比较高的市区转移。因此,一部分原本在郊区居住的人会向市中心区域迁移,另一部分无力搬迁者,则继续居住在没有商业活动、没有公共交通也没什么人烟的中环外。

三年后,上海重新变成了一个稳定的城市,虽然城市竞争力下降,虽然产业出现了大失血,商业和服务业也不再像先前那样发达,虽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不再,但是上海仍然挺过来了,仍然可以继续运转。但是,这样真的能持续下去吗?

人口消失三十年后

当前,上海市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比例高达25%。2010 年以前,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并不覆盖外来人口,养老金收入每年上升14%,在2010 年达到了707 亿元。2011 年,由于纳入了外来人口加入养老保险的缴纳行列,上海市的养老金收入骤升28.5%,至909 亿元。随着养老保险在外来人口中的覆盖面扩大,2013 年,养老金总收入已经上升至1437 亿元,平均每年上升27%

突然间,外来人口全部消失了,这使得上海的养老金立刻出现超过400 亿元的缺口,由于没有财政补贴,上海市的老年人口退休金需要下降三分之一。在极重的养老负担下,年轻人更加无力生育,上海的极低生育率0.7 可能会保持下去。按照这个生育率,在35 年后的2050 年,如果退休年龄不变,上海将会只剩下770 万人,其中400 万退休人口,145 万工作人口。这是什么场景呢?如果想要深刻体会,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日本夕张:一座学着怎样死去的城市

 邹凌青编译自卫报

原作者:Richard Hendy

在发达国家,几乎没有城市能像夕张那样被开发得不留余地。夕张位于日本最北边的北海道岛上,以煤炭之乡而闻名于世,这座城市在1960年的人口巅峰期,有几乎12万人,而到了1990年,人口直直跌落到仅2.1万人——就在这一年,当地最后一家煤矿厂关门大吉,最后一名矿工远走高飞。而人口自然死亡以及2007年的大规模破产倒闭事件,又让这座城市人口减半,最后只剩下不到1万人。

现在的夕张是拥有数个‌‌“最‌‌”的城市,且绝大多数‌‌“最‌‌”令人不快。从人口统计看,夕张是日本最年迈的城市,甚而可能是目前全球以及在历史上最年迈的城市。2010年时,它的居民平均年龄为57岁,2020年预计将上升到65岁,到那时,年过80的人将比不到40的人还多,夕张或许会成为世界上首个靠养老金过活的城市。如今,它的人口还在急剧下降,且人口中的儿童比例相较其他日本城市更低,20个人里才勉强有1个15岁以下的。在夕张,与每一个婴儿出生相对应的是12个人死亡。由于各种破产倒闭,夕张背负着最为沉重的债务负担,但它的财政资金却最为微薄,当地官员和市长领的都是最低的薪水(市长是18000英镑)。从1998年到2012年,这座城市的人均税收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

破产风波过去7年,自我上回去拜访夕张也过了5年。这期间,夕张发生了诸多变化,我很想回去看看。这些变化不都是负面的。为严峻的倒闭形势所迫,和日本其他地方一样,夕张当地部分学校合并,成为一整座小学、初中和高中。在两片空地上,很贴心地建成了两幢单层的公共住房,其资金不知从何而来。一家中国草本医药工厂落户,带来了就业机会。2011年,日本最年老的城市选出了国内最年轻的市长:冲劲十足、活力十足的Naomichi Suzuki,他当选时年方30,希望以主要形象代言人身份促进夕张的生产力。对于其他依赖资源或产业单一的城市——像底特律那样,跟着日本小表亲一起,在去年陷入破产危机的城市——在夕张的变迁中,能否学到教训?

在我离开的5年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2011年,日本的人口开始明显下降,这使得日本成为首个人口呈下降趋势的发达国家。相比英格兰和威尔士不到5%的收缩率,日本有接近85%的自治市都在缩小。在日本,人口统计是头条新闻:这年春季,随着一条坚称‌‌“到2040年日本超过一半的自治市都会消亡‌‌”的报道刊出,关于日本人口的讨论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报道持此看法是因为,相比2010年,处在生育年龄的妇女数量减少了一半——以夕张为例,到2040年会下降85%,将仅剩100人。

在当年的破产风波后,倡导将夕张唯一的医院缩小为一座诊所(之后他因卷入一场三角恋谋杀案而蒙羞)的著名博士Tomohiko Murakami,将现今的夕张描述为‌‌“2050年日本的缩影‌‌”,他略带夸张地说:到2060年左右,日本超过65岁的人口将有4成——夕张十年前的情况正是如此。

在1970年末尾,夕张当局面对主力产业消亡的不断迫近,却受到声称日本是引领新兴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的狂热言语所振奋,又对夕张寒冷的气候视而不见(年均气温低于6摄氏度,一年有一半时间被雪覆盖)——当局人员孤注一掷,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煤矿历史镇主题公园,希望促进旅游业。但这个公园里,只有一些普通游乐项目,例如过山车和大型摩天轮;还有一些奇怪的项目,比如环球动物屋;还有一些只听名字不解其意的项目——翻滚雪橇、原子航船、大海神,等等。

主题公园借助补贴摇摇摆摆运作了几年,2006年破产。五年前,我和我的家人还在公园残骸边散步;如今,那些设施都腐蚀得不成样子。我身边只有一只凶猛的野翁鸟,发出喳喳的叫声,守着自己的领地。

另一个让夕张出名的因素,是它的香瓜。当年一季最先产出的一对香瓜,在拍卖行卖出了难以想象的£15,000。这无疑让香瓜成为卖得最贵的水果。即使是我在机场买的半价瓜,也要11英镑。因此,瓜农们都非常努力,虽然他们在不断老去。一个纪念品中心设计出了夸张的新的城市吉祥物——香瓜熊,这一形象凶猛的吼声和突出的经络,却把它从可爱的边缘推向可怖。不过,夕张连接外面世界的主干道,近来却由于一条穿行于此的高速公路而被人忽视,使大部分最宝贵的游客人流错过了这座城市。这为纪念品中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香瓜熊也弥补不了。

夕张对西方的工业衰退地带还有更多启示意义,虽然这些可能学不来。夕张没有涂鸦,没有人破坏公物,几乎没有任何犯罪行为。一年下来,不会有一起重罪发生。在2013年,夕张每周发生的犯罪行为不足1起。最值得称道的是,地方政府没有放弃或缩减自己的责任:那里仍有至少十几个邮局,救火车状况正佳、随时待命,如果你看到公用电话,你会发现它们也都崭新如初。政府并不贪得无厌:如果你符合条件,在新建的公共街区租住双卧室公寓每月租金只要150英镑,在这里有40个居住单位以每月不到30英镑的价格租给老人,要是你又年迈又贫困,还会有人无偿为你提供帮助。

夕张在未来会变得如何?大体上和之前相似:在2010年到2040年之间,人口预计会再缩减2/3。已成为历史笑谈的发展旅游业热潮已经消退,为学到这个教训,夕张付出了巨大代价。这座城市在2012年的总体规划中,要求居民从边缘改住到市中心,并加大对于衰老人群预防保健的投入。夕张正在做最后的挣扎,在偶尔的滑倒后,优雅前进,学习着如何善始善终,带着尊严死去。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