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别人家的环保教育:带着孩子“种垃圾”

美国:幼儿园‌‌“种垃圾‌‌”

美国虽然重视孩子的环保教育,但是并没有专门的环保教材,环保知识融合在各个科目之中。幼儿园的孩子就会学习‌‌“爱护树木‌‌”、‌‌“爱护地球‌‌”等文字,孩子从小就已经潜移默化地有了这种概念。小学时,老师讲简单的自然常识,告诉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义。中学阶段,学校会从物理、化学、生物等角度解释一些环保的原理。

走在美国街头,人们总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街道上、草丛中很少有纸屑、烟头或烂树叶,垃圾桶总是整齐地‌‌“站‌‌”在路边。哪怕是一场几千人的露天音乐会,结束时地面也是干干净净。

豆豆在美国上幼儿园时,环保课程占了很大比例,几乎每个月都有与环保相关的主题。

我至今对他们‌‌“不能乱扔垃圾‌‌”的主题活动记忆犹新。关于这一点,我只会对孩子说教,想不出其他办法。但是,美国的幼儿园老师,却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一个小山坡上,一起‌‌“种‌‌”上塑料袋、玻璃瓶、香蕉皮和纸。然后对孩子们说:‌‌“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到了约定的时间,老师又带他们到小山坡探险,把东西挖出来。然后孩子们发现:香蕉皮腐烂了,纸变成碎片,而玻璃和塑料,跟埋进去时一模一样。这时,老师问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地球可以比较快地消化香蕉皮;也可以消化纸张,但速度慢,需要的过程长;地球不能消化玻璃和塑料。所以,我们不能乱扔垃圾,垃圾要分门别类……‌‌”就这样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活动,就轻松地让‌‌“不能乱扔垃圾‌‌”的理念在小朋友心里扎根了。因为这个结论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所以他们记得会特别牢。

有一天,我收到幼儿园的邮件,叫我们这个月不要扔掉家里的牛奶桶,下个月一起带到幼儿园。我当时很纳闷,幼儿园要这么多牛奶桶干什么。结果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幼儿园的院子里,多了一座用牛奶桶搭建的迷你‌‌“万里长城‌‌”,孩子们在上面玩得可开心了!豆豆兴奋地告诉我,这些都是他们和老师一起完成的,塑料的东西可以回收,用处可多啦!他还兴奋地跟我介绍:‌‌“妈妈你看,这是用易拉罐绑在一起做的梅花桩,我们可以踩在上面做游戏;这是用纸杯和易拉罐环做的编钟,你拨弄它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平常丢掉的。其实,它们还可以发挥作用呢!‌‌”看到儿子滔滔不绝的样子,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老师也教我们环保,有些垃圾要回收再利用。可是,我过了很多年才真正明白,再利用是怎么一回事。而美国的小孩子,就在老师用心展现的世界里,清楚地看到了废弃物的第二次‌‌“生命‌‌”,牛奶桶长城、易拉罐梅花桩、纸杯编钟……多么神奇的创意!最关键的是,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从那以后,豆豆经常发挥自己的创意,来实现垃圾的价值,譬如用一次性盘子做成青蛙,用废弃的光盘做成玩具……

一天,他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我们今天去了《玩具总动员》现场!‌‌”我疑惑:‌‌“难道是去参观电影棚?‌‌”豆豆很快打破了我的美好幻想,原来,他们是去了和《玩具总动员》里一模一样的垃圾场。我顿时觉得一阵恶心,问:‌‌“你们去那里干吗?多脏啊。‌‌”豆豆回答道:‌‌“老师今天带我们参观垃圾场,我看到各式各样的垃圾堆得像山一样,很多机器在工作。妈妈,我真没想到,我们一天会生产那么多的垃圾,多得我都看不到垃圾场的另一头!以后,我都不会再浪费东西了,不乱买衣服、玩具,因为,不浪费就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那时,豆豆还不到4岁,我第一次听到他跟我说这么多话,我也在那一瞬间理解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没有只言片语,而是带他们亲眼去看,让他们在震撼中自己体会垃圾的‌‌“壮观‌‌”。

美国小学的环保活动内容就更多了。老师会带他们到湿地公园去,观察那里的生态系统。在那里,孩子们会看到动物、植物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地生活着,破坏了哪个环节,都会对生态链造成影响。老师还带他们去看河流,带他们做测试,如果哪里的水质不够好,追溯到上游,可能会有工厂排出的废水。同时,老师还会告诉他们,如果我们用水过度,造成湿地公园干旱,那整个湿地的动植物都会因为得不到水分而死亡。

整个活动中,老师不会对孩子说要保护环境,但孩子们却通过自己观察与老师的讲解,明白了环境是怎么一回事,保护环境又是怎么一回事。所以,美国孩子的环保观念是深入骨髓的。对于孩子来说,与其说教,不如花点儿时间,带着孩子去‌‌“种‌‌”垃圾,到湿地公园看看,因为只有自己体验到的东西,他们才会铭记一生。美国学校的这种体验式教学,也可以用到我们的家庭,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引导,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文/魔法豆豆)

英国: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的烟雾事件是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该事件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而‌‌“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得到使用并受到重视是在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开始涉足环境教育领域。

1972年,时任英国大学国王学院院长的卢卡斯教授环境教育归结为‌‌“关于环境的教育‌‌”、‌‌“通过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三个方面,建议以渗透课程模式和跨学科的专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

1974年,英国学校委员会采纳了卢卡斯模式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理论框架,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以这一模式为理论依据和基本指导原则。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施环境教育。

幼儿教育阶段,主要鼓励儿童探索他们身边的环境,发展他们对于所见到、摸到、听到、尝到和闻到的一切事物的观念,这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是意识、技能、理解力和关注的增长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阶段,环境教育也很少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教学,大多是通过一些知识领域的教学来发展相应的环境技能与概念。这一阶段的环境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展学生关于环境教育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发展相关的技能,并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态度,如交往技能、个人学习技能、科学探索技能、社会发展技能。不少学校带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和体会,如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古遗址、栽种植物、记录天气等。

中等教育阶段,一般通过与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环境教育,科学、地理、历史和艺术等学科都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环境教育的专题。

尽管英国学校的环境教育在各个阶段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存在差别,但是整体上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实地探究‌‌”为特色的教学策略

英国一贯重视‌‌“在环境中的教育‌‌”,在20世纪70年代更是掀起了环境教育的户外教学活动的热潮,提倡在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户外实地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亲历自然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环境的情感,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实地探究法已作为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策略,也是‌‌“通过环境的教育‌‌”原则的具体体现,并被一些英国专家学者称作环境教育中最有吸引力和最成功的方面。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实地探究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围绕国家课程中的环境主题来进行,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并结合作业、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理解、表达、合作等综合能力,决不是为了实地考察而考察,也不是简单停留于现场的观察和讲解。

以学科渗透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策略

英国是典型的采用学科渗透模式实施环境教育的国家之一。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

以地理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讨论或是提问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环境质量问题及其脆弱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可能性;世界各国的空间、资源和行为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懂得环境问题乃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温度升高、酸雨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之间的有效合作。

其他国家

新西兰小学开设‌‌“园艺种植‌‌”课

新西兰的小学课堂有一门特别的课程——有机园艺种植。新西兰有关部门设置这门新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们(尤其是城市孩子)学会不使用化肥种植花卉和蔬菜,从而减少化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具体课程包括:如何利用花园废物或家庭剩饭制作有机肥料;如何识别可与蔬菜一起种植的花卉;如何保护花卉、蔬菜不受病虫害的侵袭等。学习计划的基本主题是:园艺和景观、环境建筑、健康水、优质能量和零浪费。为了让学生们有实验基地,每个学校都建起自己的蚯蚓养殖园,借助大量蚯蚓来帮助疏松和肥沃土壤。这一课程受到新西兰各界人士的欢迎,一致认为,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极重要一环。

瑞士家庭教育将环保规则化

在瑞士,家长要求孩子在鞋架上放一双干净的鞋。这不仅让孩子从小养成洁净习惯,也是从小事上开始培养孩子保持环境卫生的规则意识。垃圾分类,这也是公共规则,因而,瑞士的家长会不厌其烦地从小教孩子认真地做,假如一个孩子忽略了一次,他有许多理由说‌‌“因为……‌‌”家长都会很明确地对孩子讲:‌‌“没有因为,规则就是规则。‌‌”

日本社会实践课传递环保理念

在日本,老师会带孩子去当地的垃圾处理厂,污水净化厂参观。让他们亲眼看到要处理垃圾或是净化污水是多么复杂。过后大多数孩子都会认识到自己平时应注意垃圾分类,节约用水。

德国环保教育从幼儿开始

德国的环保教育从幼儿就开始进行。德国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规定,幼儿园要把教导儿童维护周围环境的卫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环保记事本的设计精心别致,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编者告诉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环境。

德国有数百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在德国学生的自然常识课程里,对学生进行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内容很具体、直接,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