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柯文哲的大战略

未来如何攘外,会成为台湾生存的一大变数。

甫上任的新科台北市长柯文哲,立即点起了数把燃动台北的火,像是废除使用率极低的公车专用道、成立廉政会展开弊案调查、严格规范公务员与整顿官箴等,这只是反映了他的剑及履及,并符合选民的期待。事实上,作为超越蓝绿而大获全胜的政治素人,柯文哲还被赋予更重要的任务,也是许多人在背后支持他的原因,那就是描绘台湾政治的新蓝图。若要一言以蔽之,可以称之为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战略。

这个名称对于熟悉中国近代史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只是对象有所不同。“外”与“内”极为相似,前者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共产党,后者则是代表中华民国的泛蓝选民,让我们先从内讲起。在柯文哲竞选期间强调不分颜色、只论黑白,这不仅仅是口号,从最初的竞选阵营到现在的市府团队,确实充满各路人马。此种力量的汇总,并非单纯的职位分赃,而是民主的妥协艺术。以民选台北市长为例,从陈水扁至郝龙斌,大多采用政治立场接近者做副市长、局处首长等,如柯文哲的人事安排可谓前无古人。最引起注目的是,许多新党籍人士(在政治光谱上被列为与中国亲近的统派)纷纷加入以“墨绿”(Pan Green,也就是强调台湾本土路线)为名的柯P麾下。

这其实不让人意外,因为除了部份与中国有利害关系者,其他新党党员乃是以捍卫中华民国作为政治号召。在历经民主化的20多年后,中华民国与台湾两个概念早就重叠难分,政客硬要区别只是为了自身利益,像是撷取统独选票。许多台湾人对这种分化早已生厌,因此早有所谓的中间选民,但仍囿于传统政党对立。直到此次柯文哲登场,才正式打破藩篱,因为他的兼容并蓄,强调中华民国就是底线,舒缓泛蓝选民的不安,也得到泛绿选民的理解。此外,在未来数年,随着民进党可能接管政权,以及国民党的修宪图谋,台湾政坛势必将再起波澜。柯文哲以逸待劳,在台北市长的战略高地上厉兵秣马、静观其变,目标瞄准2020年后。甚至,如果修宪通过,台湾转换成内阁制(或说偏向内阁的双首长制),则以柯P阵营的潜力,很有可能成为那时的第二势力。

如果柯P能够完成安内的战略,除了他本身的条件和幕僚的协助外,来自外在的驱动力(driving force)也不可忽视。此驱动力来自于中国,也就是台湾对中国的恐惧与期待。无论蓝绿选民,对于共国两党权贵资本主义的互通声气,以及国民党长期把持两岸政策渐感不耐,具体呈现在本次市长选举,像是两岸通吃的红顶商人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所助选的国民党候选人尽数落选、父执辈与中国共产党关系良好的国民党官二代连胜文、吴志扬遭受淘汰。两岸政治的三党玩家,都势必面临调整路线的挑战,对准执政党的民进党来说,这又回到了承认92共识与否的老问题,严重制约双边关系的拓展。

但对柯P来说,此问题将有其他的诠释,因为他已经得到台北市民的背书,包括广大的中产阶级,等于这些选民冀望他能在日后重新定义“共识”,打破闷窒的现状。这种特权得来不易,特别是动辄被打为台独的泛绿,民进党若不能与他分进合击,执政之路必定坎坷。值得注意的是,曾造访中国18次、又熟读毛泽东的柯P,可以说是个刁钻又强势的领导人,未来如何攘外,会成为台湾生存的一大变数。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