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在北京,“慢半拍”的悲壮

‌‌“拼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有钱拼钱,有爹拼爹,有胸拼胸。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只能靠自己慢慢努力了。

只有过了三十岁,才深刻地了解到‌‌“一步晚,步步晚‌‌”的悲壮。发出这样的感慨,是看到昨天的新闻,‌‌“深圳12月29日18时开始实施汽车限购。‌‌”虽然我不是深圳人,也没有在深圳居住,但我能想到所有生活在那座城市的人的心情:已经买了车的,窃喜;没有买到车的,可能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了——因为他们很快就入漫漫征途中的摇号大军了。

当然,我更悲催一些,我还不会开车,连摇号的资格都还没有。我是一个非常非常慢半拍的人,大学里有学车的选修课,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估计当时觉得没用,所以没选;来北京多年,住得离工作单位都不太远,也没想起来去学个车;直到最近住得远了,才突然发觉,哎呀,有个车多好啊!于是乎,赶紧报了个驾校,现在正等着教练通知上课时间。

但是我也知道,现在的状况是,一旦萌生了‌‌“有个车‌‌”的愿望,即使顺利学会拿到驾照,但这也意味着这会是一段可能要充满曲折的过程:五年连续社保?我换过工作,中间断了一个月;北京市暂住证?我现在住在河北燕郊,到哪里去搞本北京暂住证呢?摇号?听说有几年都没摇上的。

说到车,那当然要说说房子,车的问题还轻松些,虽然会有烦恼,但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不便利忍忍也就过了。但房子的问题嘛,恐怕会让无数人在寂静的深夜里痛彻心扉、流尽眼泪。

还是拿我举例子。如前所说,我是一个慢半拍,不,是慢了好多拍的人。没结婚的人,是很难去想到买房这么大的事的,可是呢,我结婚又晚,结完婚睁开眼睛一看,‌‌“哎呀,房价已经那么高了啊!‌‌”于是赶紧找,找来找去,由于手中资金的不足,只能一步步往离北京市区越来越远的地方退,最后匆匆忙忙又无可奈何地离开北京,在燕郊这个著名的北漂大社区安了家。

现在,我是生活在燕郊,工作在北京,每次当从燕郊出发的公交车到达终点的北京国贸,我看着眼前各种各样散发出高级气味的大厦,都会心生‌‌“又进城了‌‌”的疏离感,甚至看着迎面而来的各种从大厦里走出来细长腿的白领,我都会对自己说,‌‌“像我这样穿着打扮一点不fashion的人,走在国贸的土地上简直是丢脸。‌‌”

说实话,买房这事成了我觉得的血淋淋的教训——房子这种极其稀缺的商品,只要你进入的时间晚,你就有可能被甩到十万八千里外去,或是被残酷的现实肆意创伤而无还手之力。这导致了我患上了‌‌“战后综合症‌‌”:我是一个那种连几十块钱都可能算不清楚的人,现在整天盘算着怎么样在下一轮房价高涨前,能买到下一套房子。

或许这就是‌‌“大城市病‌‌”:永远不满足,而且永远也没有办法满足,时时刻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拼抢状态中,就害怕一步晚,步步晚。这就像商场大减价,蜂拥而至的大哥大姐大爷大妈们为了抢到一件可能只降价了几百块钱的电视机,就在商场里互相推搡、互相喝骂。说实话,不论是为了大至房子、户口,小至一件商品,这种拼抢的人生都挺让自己觉得面目可憎的。

但是没有办法,在大城市,你不拼抢,就没有办法活下来,而狂轰乱炸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成功学‌‌”也在每天提醒你,‌‌“不疯狂,就死亡。‌‌”

我第一次认识到北京的残酷是通过我的一个同学。很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刚来到北京,与我的一个在北京读大学的中学女同学合租房子。当时找工作发简历几乎都是石沉大海,我的同学对我说,‌‌“在北京,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可能找一份扫厕所的工作都没有人要你。‌‌”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几乎是刻骨铭心。除了像‌‌“成功学经典句子‌‌”一样激励我一定要努力以外,这句话也给我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索人生的角度:当我在压力与竞争中感觉浮躁与不安的时候,我会想到这句话,进而反思自己——人生缓慢一点、面目从容一点,难道不可以吗?

前几天住在燕郊的媒体人聚会,大家大多属于那种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只能在燕郊安家的情况。10几个人围了一桌坐,大家谈着工作、谈着媒体,当然也谈到买房,《中国青年报》的马连华老师还现场打了一套拳引来了饭店服务员围观,我们所有人几乎都要笑疯了。

看着大家笑,我突然感觉这样的生活也挺好,忙时采访写稿憧憬一下梦想,闲时看书大家聚聚聊聊人生。虽然时时还是会有‌‌“慢半拍‌‌”的悲壮,但日子是自己的,细水长流慢慢过就好。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