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16:掘开黄河真相(3/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一十六(新抗战系列之三十八)

受困的日军车辆

深远意义

以上这些并不特别重要。

1.从军事战略上来说

黄河放水以后,从豫东地区(河南东部)到安徽山东一带形成一个广大的黄泛区。这些区域水流其实并不是太急,但是由于黄河的独特点,这些地区都有大量的淤泥堆积地域和沼泽。几百里的地域都是如此,十年后黄泛区已经比抗战期间大为缩小,但是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回忆:黄泛区宽就到20余公里,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部队通过极为艰难,被迫丢弃了大部分重武器。

十年后尚且如此,当年的日军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都根本无法通过这些地区。日军作为先锋的3个师团又两个旅团10万大军,和后面十多万后续部队,都根本无法通过这个区域。

由于黄水泛滥,华北方面军随即停止进攻,组织援救,并对在黄泛区以东的部队进行了部署。

因作战中止,6月15日令从关东军调来的混成第3、第13旅团,从兰封以东的野鸡岗乘火车返回东北;

稔彦的第2军指挥所于6月16日前移至商丘,指挥地面、水上、空中部队对泛滥区部队进行救援;

6月17日对在豫东、皖北之部队,进行了如下之部署,被洪水阻挡的3个师团全部由进攻转为防御。

(一)第14师团位于开封、兰封,对铁路及沿线地区进行守备。

(二)第16师团位于杞县、睢县、宁陵进行守备。

(三)第10师团主力位于夏邑、会亭集、永城附近,一部位于柘城、鹿邑、亳县、涡阳附近进行守备。

日军这一部署,主要是为了增强在这一带的陇海路以南、津浦路以西之警备,以保护这两条战略交通线与沿线之战略要点和巩固华北方面军之南部防区。实际上,这是日军无力进攻以后的被迫做法,并且将关东军两个2旅团返回东北,另外三个师团就地防御。日军的攻势被完全瓦解。

除了黄泛区的问题以外,国军更大大拖延了武汉会战开始的时间。

国军在撤退时破坏了大量的桥梁和铁路线,加上洪水的影响,日军撤退非常艰难。

本来日军占领郑州以后可以立即沿着平汉铁路,轻松穿越河南中部和南部大平原,到达湖北。日军认为这样的打法,杀到湖北顶多只需要半个月时间。

但此次由于经过平原从北往南攻击已经绝对不可能,被迫将部队绕了一个大圈,改从安徽境内从东往西攻击。

日军被洪水围困的3个师团咬牙扔下无法行动的重武器,徒步回到出发点。

而炮兵,坦克,后勤辎重车辆一部被洪水冲毁,剩下的重武器经过千辛万苦才运到后方,再通过铁路运往青岛,由青岛通过海运运到上海,再从上海通过长江运输运到安庆等地,登陆以后再运到合肥地区和步兵会合。

由于陇海线已经被国军破坏多处,日军只得一面修路一面运输,速度极为缓慢。

同时,国军海军通过大量布置水雷封锁了部分长江航线,日军航运也是一塌糊涂。

总之,这样的运输比从日本国内运输还要困难几倍,严重影响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武汉的计划。

黄河放水也成功阻挡了河南日军的进攻郑州作战,迫使日军由北向南的速攻,改为由东向西的沿着长江仰攻。

而河南地带都是平原,日军一个机械化师团战斗力非常可观。而且一旦攻陷郑州,郑州到武汉一带无险可守,只有一个小小的武胜关防线。这种防线绝对不可能长期阻挡日军的推进,兰封附近的防线仅仅阻挡了日军3,4天时间,那么武汉会战就会提前进行,中国军队主力如果在武汉会战被歼灭,很有可能无法继续抗战而被迫和谈。

所以从北往南经过河南大平原进攻湖北,对日军是极为有利的,对国军则是极为不利。

而相反的是,沿着长江的从东往西的进攻是极为苦难的。

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地形极为复杂,遍布丘陵山地森林和湖泊,日军重武器无法发挥威力,战斗力大为削弱。

同时国军破坏了铁路线,北方日军也无法很快运往南方参与沿长江作战,为武汉会战争取了3个月的宝贵时间。

到了日军进攻武汉外围的九江时,已经是7月底的事情了。

此时国军各部经过3个月的紧急休整,恢复了大部分战斗力。

后国军还利用江西安徽复杂地形多次重创日军,单单106师团前后二次被歼灭五成以上,在万家岭还几乎被全歼。

整个武汉会战日军战损近二十万,其中战斗伤亡也有约十五万人,相当于台儿庄会战战果的7倍。

武汉会战前后进行了长达三个月,10月25日才放弃空城武汉撤退,此战日军由于伤亡过大,没有能够占领湖北全省,仅仅占领了其中一部分地区,至于江西省日军也无力渗透,连安徽省还有大部控制在国军手中。这些国军控制区,都坚持到了抗战结束的1945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彻底粉碎了日军试图灭亡中国的企图。

如果没有黄河的放水,国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支持这么久的,抗战也不可能最终获胜。

2.从经济上来说

黄河放水把日军阻挡在平汉路以东,战略重镇郑州以及唐河白河流域中,人口密集和物产丰富的区域牢牢掌握在国军手中。

黄河防水以后,日军在河南就和国军对峙,双方直至1944年4月中旬大举进攻河南之前,其部署态势基本没有改变。

河南大部分地区始终为国民政府控制,成为国民政府的一个重要兵源和物资的基地。

3.对八年抗战的地区战略意义来说

由于保住了河南大部,使得国军长期控制洛阳,许昌一带的第一和第五战区,和长江一带国军其他战区互相呼应,在军事战略上具有极大意义。日军为了对付河南国军,长期在此驻扎重兵。

除了牵制日军以外,国军对河南的控制,也击破了日军通过河南进攻四川大后方的战略,保证了四川大后方的稳定。

所以日军在1944年一号作战时,首先集中十多万主力进攻河南这部分地区,可见其重要性。

5.黄河不放水,恐怕延安也要完蛋

日军之所以不进攻陕西,主要是战略问题。其实整个抗战八年期间,日军始终将八路军新四军放在军事战略次要位置。日军始终认为只有消灭国民政府才是最主要的目标。所以直到1941年百团大战爆发之前,日军从没重视过八路军,也没有针对八路军的大规模作战。

在日军看来,攻打没有资源也没有军事意义的陕西北部延安,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这才是延安之所以保存的根本原因。

如果不是这样,延安早就被攻陷了,八路军引以为自豪的所谓黄河防线,能够抵抗住日军数万大军的冲击?这个说法有人相信吗?

但如果日军占领河南,那么离河南近在咫尺的陕西南部地区,很有可能就保不住。当年杨虎城就是从河南南阳出发,一路杀入潼关,轻松占领西安的,并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后来西安事变中,何应钦的大军也从河南迅速杀到陕西西安附近,威逼张杨叛军。

一旦占领富裕的陕西南部地区,日军就有可能出兵攻击北面的陕北,以将陕西南部和北面绥远的交通联系起来。

而延安是陕北的重镇,又是延长公路(延安到西安)的重要枢纽,也一定是日军主攻方向。这样一来,恐怕延安也是保不住的。

6.对这些国军高层和世界上都有公认

李宗仁将军回忆到:

日军虽把主力军抽出,南下围攻徐州,西进攻占开封,企图席卷豫、皖产粮区域,却又被黄河决堤泛滥所阻。逼不得已,乃转循长江西侵。因两岸地形复杂,进展甚缓。到占领武汉,已成强弩之末,形成僵持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元、清两代入关,系由北方南下,以居高临下之势,自可事半而功倍。日本恃有海军的支援,违背传统战略有利条件,改由海道溯江西上作仰攻。兵力又不敷分配,其失败固可预卜。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

日本人1938 年6 月初在开封遭到另一次显著的挫折。当他们沿陇海铁路西进时,中国人突然炸开了黄河的提坝。冲出河道的黄河漫过正在逼近的日本人的道路,继而穿越河南平原,进入安徽省,从那里在山东半岛的南面——而不是北面——入海。这项战略卓越地发挥了作用。侵略者暂时被遏止住了,武汉战役被延长了大约三个月。

当时法国著名报纸评论中国黄河放水时候说:

前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入侵荷兰时,荷兰曾以决堤为自卫计,其国人虽患水灾于一时,然其领土终得以保全。

1812年冬季,拿破伦一世攻俄时,俄国亦以坚壁清野之法阻止法军前进,并将莫斯科城付之一炬,卒至拿破伦一世所率大军,为之败溃。似此,某一民族受外人攻击而有灭亡或沦为奴隶之虞时,辄利用洪水与冬季凛冽气候以御敌,其事又安足怪异?时至此际,中国业巳决定放出两条大龙,即黄河与长江,以制日军于死命。纵使以中国人十人性命换取日人一人性命,亦未始非计。此盖中国抗战决心所由表现也。

老百姓的伤亡

黄河放水无疑是抗战历史上的大悲剧。

中共方面的资料上说,黄河放水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这次洪灾,河南、安徽、江苏共计44县市被淹,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

实际上世界比较公认的资料一般认为如下:

资料一: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联合编印《黄泛区善后建设会议纪录》中说,河南泛区内人口因各种原因死亡已四十三万余人,逃亡者九十余万人,前后土地被淹者九百余万亩,已涸出者四百八十余万亩。

资料二:国民党行政院对黄泛区灾害的不完全统计,据称:甲、按淹没耕地面积来说,计河南淹耕地450553公顷,占原耕地32%,其中以扶沟占原耕地面积95%为最惨。安徽淹耕地284598公顷,占原耕地22%。江苏淹耕地109108公顷,占原耕地14%,总共淹耕地844259公顷,占原耕地24%。乙、按人口逃亡来说,计河南逃离人数1172639,占原人口17.3%,死亡人数325589,占原人口4.8%。安徽逃离人数2536315,占原人口28%;死亡人数407514,占原人口4.5%。江苏逃离人数202400,占原人口5.6%;死亡人口160200,占原人口4.5%。总共逃离人数3911354,占原人口20. 3%,死亡人数893,303,占原人口4.7%。丙、按动产与不动产损失来说,以战前法币折合人民币计,河南损失19328.5亿元,占原财产22%。安徽损失25265.8亿元,占原财产23%。江苏损失3210.3亿元,占原财产5.3%。总共损失47806.7亿元,占原财产18. 4%。丁、按农业减收来说,计河南省22452.7亿元,安徽18104. 6亿元,江苏6916.7亿元,总共47474亿元,至于土壤变异,水利破坏等项损失,以资料缺乏,未能统计。

以上各项仅财产及农业减收两项,即达95280.8亿元,其损失之惨重至足惊人。

根据这些资料判断,黄泛区淹死和之后死于黄泛区饥荒的一共大约43万多人,但1942年河南大饥荒显然跟黄河泛滥无关,不能算上去。这43万人不仅包括当时死于洪灾的,还包括决堤之后一直到抗战结束黄泛区死于水灾,旱灾,洪灾的老百姓人数的总和。

至于受灾面积二万平方公里左右,四五千个村庄和11个大城镇被淹没,受灾人口约六百多万人,其中上百万人无家可归,一贫如洗,成为流民和难民。

虽然没有中共宣传数量那么大,但这个损失也实在非常严重。

总之,代价着实不少。

老萨的观点

1.黄河放水应该由日寇负责

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日寇的入侵,国民政府怎么也不至于没事在自己中原腹地放水玩,也绝对不可能造成自己财产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日寇,这个是我们必须明确的先决条件。

2.国民政府有一定责任

责任自然是有的,但是客观来说,按照当时的环境,除了放水以外,国军根本找不出其他阻挡日军机械化部队进攻的办法。

这从当时军政各个高层的数量众多的建议就可以看出来,放水实在是当时各方面的共识,是无可奈何的无奈之举。

但凡国民政府有其他的办法,也绝对不会走这条路的。

老萨觉得,黄河放水这些行为都是弱国对抗强国侵略时一定要承受的代价。

当时中日二国的客观差距就意味着中国必须以这种破釜沉舟的行为对抗日本,黄河放水是,炸毁黄河铁桥是,抓壮丁也是,破坏巨资建立的铁路线和飞机场都是。

如果中国的国力足够强,大可去侵略日本,像美国打得日军用神风敢死队的自杀机玩命一样,迫使日军自己炸堤。

但我们有这个实力吗?没有。

战争的代价自古都要由弱的一方承担,抗战也不例外。由于清末以来近百年的极弱,最终到了今天由抗战时期的后人来买单。

单纯把所有责任归于国民政府是不客观的,也是违背历史真相的。个人认为,把所有责任推给某个人,如果不是出于政治目的的刻意误导,就是肤浅和极为片面不负责任的。

79年中国出兵进攻比自己还弱的越南的时候,越南人虽然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仍然不是中国对手,最终炸毁自己的水库,以洪水阻挡解放军继续进攻高平。

国军74军进攻苏北解放军控制的两淮的时候,解放军无力阻拦,被迫炸毁淮河大堤试图阻挡74军前进,但没有成功。

东北解放军在四平战役大败后,被杜聿明大军追着跑,差点全军覆没。他们一度想掘开松花江大堤,又想炸毁小丰满水电站,最后都因为当地群众不配合,爆破技术不过硬,害怕政治影响太大,被迫放弃。可见,所谓人民救星的解放军也都做过或者考虑过,说明国军做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战争有战争的思维方式,不能完全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事情。

3.放水以后老百姓的严重损失究竟值得不值得

老萨其实也是博爱主义者,但是战争并不是显示博爱的地方。

战争是人类和人性中最为残忍一面集中的体现,战争就是双方为了胜利使尽一切卑鄙无耻手法的地方。

美国人常说:战争就是一部分的人必须死去,他们的死去是保证更多的人能够活下来。

对于中日这样的民族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并无仍然中间道路可以走。

如果中国失败,面对当时日本的强势文明的入侵,中华民族很可能第一次亡国灭种,中华文化彻底消失。

有些人说我们不是同化了满洲人和蒙古人,是的,那是因为他们是野蛮民族,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文化。世界上两个文明相碰,假以时日,总是强势文明逐步消灭弱势文明。

西班牙人进入美洲后,印加和玛雅文化迅速消亡,到今天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

美国人进入北美以后,当地印第安人的文化迅速消失,今天也是只剩下点影子了。

中国境内的很多少数民族,到了今天,除了一些可有可无的民族传统,早已经跟汉族完全一样,从一般意义上说,这些民族可以看做不存在了。

而当时的日军已经实现了文化的重大变革,在儒家文化,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创造了先进富有活力的近代日本文化。

如果日本占领或者类似于控制当时的朝鲜一样奴化中国,中国文化必遭严重摧残,甚至出现西方文化一样的中断。

这种可怕的打击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死于水患的43万老百姓虽然可怜,也是中国抗战历史上的最重大的悲剧,但是我们更要考虑另外的4亿同胞可以不用作亡国奴。

当年张巡死守唐朝城池,吃掉了几乎全城的老百姓,最后仍然被认为是英雄,他不过坚持了一年的时间。

而因为黄河放水阻挡住日军三个月之久,使得国军得以保住抗战本钱,并且在之后的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试图全歼国军的战略意图。武汉会战的胜利,就彻底杜绝了日本可能灭亡中国的任何希望。这点连中共的毛泽东和周恩来也看的很清楚,曾经对其大为赞扬。

毛泽东在武汉会战中写信给蒋介石说道: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铩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萨认为还是值得的。

不过这个问题仁者见仁,如果有些人认为不应该以哪怕一个老百姓生命为代价,老萨也无话可说。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