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游客为什么一点就炸

中国游客大闹泰国亚航的事情,连日来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出‌‌“闹剧‌‌”不仅包含着‌‌“泡方便面‌‌”、‌‌“要发票‌‌”等中国元素,甚至还夹杂着‌‌“跳飞机‌‌”、‌‌“炸飞机‌‌”等‌‌“恐怖威胁‌‌”,剧情正如网友评价,‌‌“真是丢人丢到国外了‌‌”。

舆论早已火力全开,‌‌“大浦洞‌‌”再次瞄准了形象不堪的‌‌“中国游客‌‌”,旅行社也遭到无妄之灾,围观者巴不得都来狠狠踏上几脚。

不过,众声喧哗之际,问题值得冷静思考,这对年轻情侣如此凶蛮,就只是个人素质问题吗?

●花了30多年才从孙子变成大爷的中国消费者

相信对于很多看过这则新闻的读者来说,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男乘客怒喊:‌‌“老子花不起钱啊?‌‌”争吵中出口就是这句,或许是与中国乘客‌‌“顾客就是上帝‌‌”、‌‌“花钱就是大爷‌‌”的心态密不可分。

中国的顾客变身‌‌“上帝‌‌”之前,一直是被称为‌‌“同志‌‌”的。1949年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公营,加之经济政策导致物质极度匮乏,因此营业员对顾客大多也都是爱理不理,所有的服务行业几乎都是一张冷脸。吴非在《国营的记忆》中写道:‌‌“想上饭馆吃顿饭,要找熟人帮忙,要巴结厨师,要对服务员陪笑脸,一顿饭还没吃,不知道得先咽下去多少气。‌‌”

改革开放正在酝酿的时候,有关部门曾在全国搞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最令人注目的一项是:你最不喜欢的是哪个行业的人?为什么?结果是:最不喜欢商业售货员的占了绝大多数。理由是服务态度恶劣。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抓住‌‌”客户成了服务业的目标,‌‌“顾客就是上帝‌‌”观念开始在中国风行。但是有趣的是这说法并非出自制造业,也不是出自服务业,而是由日本歌手三波春夫于1961年的时候提出的。三波春夫的原话如果直接翻译,应该是‌‌“顾客就是神‌‌”。此言一出,即惹来争议,媒体将这句话列为‌‌“暴发户的拜金主义‌‌”的典型。

可中国人就没那么多顾忌,顾客是永远正确的‌‌“上帝‌‌”,潜台词即‌‌“有钱才是大爷‌‌”。‌‌“花钱就是大爷‌‌”这句话的信奉者显然是知道前提的,什么人可以欺负什么人惹不起,他们心中自然有数。中国的服务业从业者,最惨的并不是空姐(只是空姐遭受屈辱更惹关注),而是各种客服、餐厅服务员等。

说服务业‌‌“看人下菜碟‌‌”是势利眼,其实很多消费者何尝不是‌‌“看人下菜碟‌‌”。基本方法是‌‌“比较谁是更弱者‌‌”,客服在电话中受尽辱骂仍要友好,是因为一旦遭到投诉工作可能不保;餐厅服务员面对无理要求忍气吞声,是因为食客会找老板给自己添麻烦。

‌‌“上帝‌‌”们渐渐真的以为自己是上帝,追求经营、服务者对自己的尊从和屈服。

于是,在各种服务行业习惯了‌‌“花钱就是大爷‌‌”的人,自然对航班服务抱有很高的期望值,特别是头一次坐飞机的乘客。乘客向空姐身上泼水泄愤,此次亚航事件并非首例,而辱骂空乘、甚至对空乘人员使用暴力(甩耳光、拳打脚踢等)在中国已经司空见惯。

●弱者的社会规则训练是:有钱有权好办事,无权无钱就靠凶

中国乘客屡屡在飞机上做出出格举动,以致于外媒都不得不借用‌‌“路怒‌‌”一词连形容中国乘客的‌‌“空怒‌‌”。那么,又是什么给了这些中国乘客‌‌“无知无畏‌‌”的胆色和精神?

再来回顾下新闻的起源吧,情侣中的男乘客问空姐要开水泡方便面,因为飞机刚刚起飞,空姐表示不方便提供,而且作为廉价航空,亚航并没有义务提供。于是该男子就发脾气,将食物垃圾扔在过道里乱踩。

这个剧情是不是很亲切?新加坡联合早报就评论说,在中国生活就像是在中国过马路,规则都是有的,但就是没人遵守。很多时候必须要像上访民众那样,靠着一股子凶气蛮气才能把事情办成,不把事情闹大就没人搭理。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中国国情‌‌”,而且在中国的语境下往往还挺奏效。2012年4月10日晚,从深圳飞往南京的深圳航空ZH9817航班,因天气原因备降浦东机场。次日登机过程中,有20名左右旅客因‌‌“赔偿问题‌‌”而情绪激动不肯上机,冲至邻近滑行道口附近,造成多架飞机无法起飞。最终,深航给予相关人员每人1000元补偿。而根据规定,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延误,本属‌‌“无需赔偿‌‌”。

只可惜,脱离了‌‌“中国国情‌‌”之后,这一套就不怎么奏效了,那位男乘客真的以为凶起来就能要到热水吗?

热水确实送来了,一起送来的还有账单,60泰铢。万万没想到,这对情侣又炸了,男子付费后坚持要人民币找零并索要发票。就在此时,情侣中的女乘客突然将一整杯热水和一份方便面泼向空姐,空姐当即哭泣。

要发票,又是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情。笔者也不知道亚航的飞机上是否提供发票,但也可以揣摩出男乘客当时的心态:一是刁难,二是不信任空姐。尽管只有60泰铢,1泰铢才值0.19人民币。

不信任陌生人,尤其是和自己发生货币关系的人,又是中国游客的一个普遍心理。人格信任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信任,在原始时代,在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圈子比较小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信任,基本上都是人格信任。

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当人们走出了血缘和熟人的圈子之后,只好寻找建立另外一种社会信任机制。可在中国的观念里,‌‌“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与你发生货币关系的人早就被定义为‌‌“无商不奸‌‌”、‌‌“占便宜‌‌”,发飙也就不奇怪了。郑也夫说:‌‌“:中国人的信任,从未超出过家庭范畴。‌‌”

●‌‌“一点就炸‌‌”的底层心态:既自卑又自大

新闻的高潮就是那句‌‌“老子花不起钱啊?‌‌”以及后来多次威胁‌‌“要把飞机炸掉‌‌”。机上乘务长要求女乘客道歉时,女乘客突然站起来,情绪激动地往后面的座位上爬,并用手敲击窗户,做出要‌‌“跳飞机‌‌”的样子。

专栏作者seamouse评论说:‌‌“这就彻底暴露出中国游客在海外形象低劣的一个重要原因——处处以为受歧视被迫害的自卑心理,转而导致夸张报复。‌‌”

这种行为在大陆被泛称为‌‌“没素质‌‌”,说起来很宽泛,实际上核心就三点:性格、习惯、价值观。除了性格以外,习惯和价值观都是可以培养的。可惜,暴发户的现实塑造了中国人‌‌“花钱就是大爷‌‌”的习惯,暴发户的心态和接受的教育又塑造了‌‌“别人瞧不起我‌‌”的心理认知。

中国年轻人闹出这种事并不是第一次了。今年4月,一名留学日本的中国女生去位于东京银座、有‌‌“寿司之神‌‌”之称的寿司店吃寿司。一行人迟到40分钟,未向店长道歉,同行人因吃不惯寿司,要求店长取消生寿司,全部改成熟寿司,还问能不能打包?最终惹恼店家,发生争吵。她在微博中痛批店长:‌‌“换成安倍!换成奥巴马!他敢这种态度吗?‌‌”

●扭转心态,真不是70、80后就能完成的

舆论一向对‌‌“中国游客‌‌”这一虚拟群体多感失望,但也不乏抱有希望者,陈丹青就是一个。在一次与梁文道对话的节目中,陈丹青提到:‌‌“在国外看到讨厌的中国人,基本上是50后、60后,很少见到讨厌的70后,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但是,无论此次亚航事件,还是日本寿司店事件,都足以浇灭了乐观者对内地年轻一代游客的美好期待。这一群体的‌‌“讨厌‌‌”和50、60后确实也不一样,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受过基本的公共训练,在很多时候也能分得清对错,但却会自觉不自觉的自认可以凌驾于别人之上,可以羞辱凌虐别人,同时也总把自己包裹的跟个刺猬一样,以防来自别人的羞辱凌虐。

指望靠教育来改变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多出去见见世面吧。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