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美国名校到底在挑什么?

一位十七岁的非洲裔高中生备受美国教育界关注,就读于公立学校威廉弗洛伊德高中(William Floyd High School)的他收到了全部八所常春藤的录取通知书,让人不禁疑问,到底名校在挑什么样的学生?作为一个耶鲁毕业生家长,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我的女儿海伦(Helen Liu)高中就读于纽约市私立学校利夫戴尔(Riverdale Country School),当时她并非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却拥有一些特别的经历。在十六岁刚进入高中那年,她自告奋勇到纽约哈林区(Harlem)的一间天主教堂做志愿者,当时那间教堂有个慈善食品发放部门,海伦就在那里义务服务,为生活困难的人准备汤羹。哈林区的环境一直不是很好,房屋破旧、鱼龙混杂,充斥着流浪汉、吸毒者甚至是黑帮,但海伦并不害怕,反而想一探究竟,于是就在那种环境中工作了整整一个假期。

一九九六年的暑假,每天早晨我都会把她送到纽约上西区125街的地铁站口,一位修女会等候在那里并护送她到教堂,确保安全。到了中午,她就开始为穷困潦倒的人准备食物。在工作的空档或结束后,她时常会到附近街区‌‌“探险‌‌”,熟悉环境并了解人们的生活状况。

那时我送给她一台相机,她便拿去尽情拍照,把在哈林区看到的不同面孔记录下来,最后竟累积了数百张人像照片。她把一张张人像冲洗出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时会看到某人重复出现在镜头前,那是因为她偶尔会跟着一个人连续拍摄,记录下其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形象。假期结束后,海伦带着照片和盟校的录取通知书,创造了常春藤录取新纪录。

手握八张顶级名校入场券和可观的奖学金,这位名叫夸西叶·艾宁(Kwasi Enin)的学生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他又将选择哪所学校就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四月底的一场记者会上,艾宁宣布了自己的去向—耶鲁大学,选择依据是耶鲁学生普遍热爱音乐,与自己最大的爱好不谋而合。在写给大学的申请自述(Personal Statement)中,艾宁称音乐是自己的幸福来源,而这种幸福应该也是他被众名校相中的原因之一:会弹电吉他、在学校的乐团中演奏中提琴并且担任合唱团男中音,如此丰富而专业的课余活动不是一般高中生所能拥有。再加上成绩优异,在满分二千四百分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拿到二千二百五十分,让他成为名校眼中的‌‌“明星学生‌‌”。

当然,常春藤盟校并没有固定的录取标准,完全因人而异。而且近年来,以入学门坎高著称的这八所学校的录取率还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平均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九,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更是低至百分之六,学校特地为她举办了一次展览,来看展览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称赞中带着钦佩。

海伦将这段经历写进了她的大学申请自述,作为辅助申请的重要材料,最终她幸运的获得了耶鲁大学本科的提前录取(Early Admission)。

回想当年,我很庆幸曾经让孩子接受挑战,走出舒适的家而看到社会另一面、特别是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相信人的成长不仅仅是通过接受精英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人性,了解社会那些并不光鲜的侧面,从而感恩自己拥有的生活。耶鲁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学府,如果进入耶鲁是这些青年学生的终极目标,那么他们或许应该展现自己与他人、社会互动的那一面。

大学的入学申请表上通常有这样一段话:‌‌“为了让本校的招生官更好的了解你,在申请自述中请回答以下问题:有没有特别的经历或成就,可以用来更好的定义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段话或许是个很好的提示,招生官希望看到的自述文章,并不是申请者一味的展示优势特长,而是其如何拥有社会意识,怎样与所在的小区互动,让自身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所用。

曾经有一位申请者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提到家中有个身体残障的弟弟,自己从小学开始照顾弟弟,放学后推他去公园散心,带他去看世界。照顾病人是异常繁重的工作,但这位申请人依然兼顾着学业,在高中毕业时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获得代表全体毕业生致告别词(Valedictorian)的机会。在致词的最后一句,申请人说道:‌‌“我把所有荣誉都给我的弟弟,没有他我不会成长至今,学会这么多。他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最终,这位申请人被常春藤盟校录取,相信是他人性化的故事打动了名校的招生官,当然,也打动了所有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