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人为什么很少选择自驾

刚到美国不久的时候,曾跟朋友沿着1 号公路自驾游从San Francisco 到San Dieg.这是从路上,一个地方停下来随手拍的,相信国内很难有这样的景致。

首先,明确一点:road trip 在中国是很冷门的方式,冷门到忽略不计。

大概的原因想了一下,有这么几条,肯定有疏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道路交通不发达。road trip 实现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发达的公路交通。美国这一方面实在强大,我几乎不记得有什么地方是公路没有延伸过去的。中国的高速系统比美国也有明显差距。虽然中国每年的公路建设里程都屡创新高,但起点太低,仍然需要相当的建设时间。而且中国的高速你大概也了解:按里程收费(价格不菲)(对了,中国的油价也偏高),出口很少,这跟美国的全免费,出口众多不同。再者说,我不太了解美国的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相关立项,勘察,招标,施工,竣工,验收,成本回收,盈利等诸多环节是如何实现的。在中国,公路这一项的建设几乎是全靠政府运作的。而中国政府现阶段更偏向于一个‌‌“盈利机构‌‌”,还无暇顾及到偏远地区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务中,基建债务是相当大的部分,他们要尽可能的保证修的路能够赚钱)。所以,对冷门交通线路建设的主动性也是不够的,自然局限住了road trip 的发展

相对的,中国的铁路(高铁)十分发达,这样的出行方式十分便捷,一定程度上给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挤压了自驾游的空间(比较而言,美国的铁路建设简直无力吐槽)

中国的‌‌“道路交通文明‌‌”使得开车变得像是一种受罪而非享受。这一点,相信只要到过美国的人都有体会。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中国人开车是寸步必争,带着戾气,美国人是互相谦让,报以理解。基于此,自驾很容易惹来烦恼。

中国人客观上不存在充裕的时间。road trip 是一个少则一周,多则数月的旅行。而中国人的假期,春节假期也就1 周而已。一年的主要假期就一个国庆节,也不过是7 天而已。再加上可怕的人群,也就很难从容的进行road trip 了。能直来直去玩一趟就谢天谢地了。而且中国相对时间宽裕的是中老年人,而旅游的主力是中青年。即便现在老年人旅游的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绝大部分不具备驾驶技能。

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缺少基础的生活条件。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有些地方甚至不通电,住宿条件奇差,与美国也是不同。有些地方对外界的认知甚至是落后,愚昧的。不知道题主有没有读过Peter Hessler 的‌‌“中国三部曲‌‌”中的《江城River Town》,写了他数十年前在重庆的生活经历,就可以窥得部分人和地方实在太过闭塞

路上的风景大概没有美国那么绚丽丰富。其实这是一个矛盾:中国的东部交通发达,但都已被过度开发;西(南)部有大片美景(云贵川,西藏,新疆,青海)但道路落后。这一点大概也能从你所提的那本书上得到佐证。读过《寻路中国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Peter Hessler),你可以明显的发现:当他沿着长城自驾时,会记叙一些自然景观变化和风土人情;当他从中国东部沿岸自驾时就在写中国的资本化和工厂。当然,可以说是因为他的写作目的使然,但也不可否认,东部的自然景观很难讲有多壮丽,他便把笔墨用到了人文景观上。

其实,road trip 隐含了一种‌‌“未知‌‌”和‌‌“冒险精神‌‌”。这正是美国人所中意的,而且外国露营,探险的工具齐备;中国人则更喜爱能够计划的,掌控的东西。文化认知使然

中国人对于旅游的心态可能有所不同。这一条,我慎重想了下,还是决定写了下来: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于旅游是抱着‌‌“炫耀‌‌”和‌‌“完成任务‌‌”的心态来的。具体可以用下边的对话解释一下

A‌‌“你假期去哪里玩了?‌‌”

B‌‌“去了西溪‌‌”

A‌‌“西溪是哪里啊‌‌”

B‌‌“就是西湖旁边‌‌”

A‌‌“啊,好棒!你去杭州了,西湖漂亮吗‌‌”

也就是说,人们现在提起来旅游,只会羡慕那些去了故宫,长城,大理,九寨沟,青海湖的人,对于冷僻的地方(即使这些地方更值得游玩)他们都毫不关心。再加上毕竟发展程度不够,很多中国人有浓重的炫耀心理,这也就使得绝大多数人更愿意去一些大名鼎鼎的旅游景区,而非那些毫无谈资的地方。

当然,无论如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认知的变化,road trip 这一概念是否会流行有待商榷,但一定会被更多人接受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