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04:歼灭日军3万的忻口战役(2/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零四(新抗战系列之二十六)

晋绥军的山炮部队,此次炮兵部队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是抗战历史上极少有的。

忻口村名字的由来也很有意思。

汉高祖刘邦白登山解围后(刘邦在大同白登山被匈奴冒顿单于40万大军包围七天七夜),率军返回到这里十分高兴,所以将这一地取名为忻口,从此筑城设险,成为重要军事防守地。

北齐、北周以及五代时期,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关口。

忻口此处地为山地,不但地形狭窄,还有几条河流穿过,进攻部队不容易展开兵力,是易守难攻的标准地形。

这里地势险要,右面是五台山脉,左面是云中山脉,两山之间只有一片河谷能够通行,这条河谷也是同蒲铁路,和晋北公路进入太原的唯一道路。

河谷中间矗立一数十米的土山,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3公里的山岭,头枕界河铺,脚伸至秦城。

山谷中包括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村,1482高地几个据点和高地,而晋绥军早在1年多前就修筑好的大量半永久性的工事。

日军如果要经过此处,必须经过这个河谷,也必须攻破这些工事。由于左右地形险要,日军根本无法从两面迂回,只能从忻口河谷正面硬攻。而河谷宽度不大,日军大兵团无法展开,火力也不容易发扬,总之对于进攻一方是比较不利的地形。

在这种地形上,晋绥军将大量兵力火力集中在此,依靠地形优势死拼,日军就算再强也不是那么容易攻进来的。

对于忻口的防御,阎锡山也是下足了苦工的,他把忻口防御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

刘茂恩15军在右翼山地防御,因为预计这里进攻日军不会太多,1个杂牌军也足够了。

日军主攻方向分为中路和左翼则有重兵固守。

中路由中央军郝梦龄第9军,晋绥军陈长捷的61军,高桂滋17军等部固守,由郝梦龄统一指挥。

左翼以中央军李默庵14军,晋绥军郭宗汾预备2军,王靖国19军孟宪吉独立第8旅等部防守,李默庵负责指挥。

同时有晋绥军8个炮兵团全部放在日军主攻的中路作战。

此时忻口前线国军总兵力高达8万多人,火炮200多门,飞机数十架。

同时,阎锡山命令何柱国的东北骑兵军,赵承绶的晋绥军骑兵军,以及朱德第18集团军3个主力师进入敌后晋北地区,全力破坏日军后方的后勤补给线和据点,协同正面作战的国军部队。

鏖战开始,日军的火牛阵

13日清晨,日军出动30多架飞机,56辆坦克和50门重炮配合5000多步兵进攻忻口。

日军主攻方向为中路郝梦龄阵地和左翼李默庵阵地。

而左翼主攻的,又是中央军李默庵14军第10师和83师阵地。

14军的彭杰如第10师也是一路急行军,马不停蹄的刚刚赶到忻口。

该师本来在石家庄和日军作战,突然接到进入山西作战命令后,立即徒步急行军赶到山西井陉。

步行几百公里到达井陉以后,才上了阎锡山的窄轨火车,不用自己走了。

由于赶时间,火车一路疾驰不停靠站点,甚至到了太原都没有下车。而当时由于车辆紧张,每一节车厢全部塞满,密密麻麻人贴着人站着,连坐一坐都不容易找到空间。如果不是身体很好的年轻小伙子,普通中老年光坐这样的火车,怕是到不了太原就挂了。

这样飞驰到忻口车站,下火车以后,该师官兵又冒着日军飞机轰炸经过1个多小时急行军,才赶到忻口阵地大白水村。

没想到第10师官兵刚到阵地仅仅几个小时后,就和日军侦查的坦克部队遭遇。

第10师立足未稳,又没有任何防御坦克的工事和武器,只能仅靠步兵拿着手榴弹向坦克冲锋,遭受很大的伤亡。

和日军坦克部队激战的国军一个步兵营损失大半,全部4个连长3死1伤。

好在这股日军兵力不多,最终被第10师击退。

第二天14日,日军由于忙于调集兵马,没有继续进攻,给了第10师宝贵的时间。利用这1天时间,第10师修建了一些木土防御工事。

不过刚刚到了第三天凌晨,也就是15日。日军由第5师团增兵7000,8000人,加上另外两个旅团各一部,以1万多兵力开始新一轮猛烈进攻。

日军先用飞机轰炸,重炮轰击,然后以坦克突前,步兵跟着坦克前进。

当时整个国军几乎没有什么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多数都是依靠集束手榴弹,地雷,甚至燃烧瓶。

好在彭杰如的第10师属于中央军主力部队,以驻守主阵地的57团为例,特别配属了一个反坦克炮排,装备2门崭新的德制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

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反坦克炮,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杰作。德军在1942年之前大量使用这款反坦克炮,直到遭遇装甲防护能力惊人的苏军T-34坦克洪流以后,才逐步停止对这款火炮的使用。

中国从德国进口了一批,但数量并不多。1935年进口50门和大量炮弹。

1936年又买了124门,但由于日本作祟和抗战很快开始,这100多门并没有全部交货。

当时德军中除了基层部队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以外,团一级都装备一个反坦克炮连,装备6门这种火炮。

而国军普通中央军部队根本没有这类武器,就算是精锐部队,比如德械88师1个师也仅配备1个反坦克炮连6门炮而已,跟德军根本无法相比。

好在德制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性能还是不错的,足以对付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坦克,对付性能平平的日军坦克更是不在话下!

不过日军坦克愚蠢的战术,也帮助了他们。日军坦克部队自从进入山西以后,从没有遭遇过国军远程反坦克武器的打击,极为骄狂。坦克在很远的距离就枪炮齐鸣,一路这样开火杀过来,完全暴露了目标(二战坦克在开动时开炮命中率很低,日军开炮主要是威吓作用)。

结果日军坦克很快进入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的射程。

国军反坦克排的2门炮立即开火,但由于距离较远,头2发都没有击中!

日军坦克立即向他们猛烈射击,好在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外形非常低矮,又有正面防盾,日军机枪火力没有能够将其击毁。

见到这种情况,国军反坦克排的排长火了,大声骂道:再打不中,就杀你们的头!

指挥射击的副排长也非常着急,他一把推开射击的炮手,亲自瞄准打。

这个副排长的技术很扎实,而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射击也是非常精确,2门炮连射5发炮弹,一举击毁4辆日军坦克,余下8辆坦克赶忙转身逃走了。

PaK35/3637毫米反坦克炮500米内穿透力达到36毫米,侵华日军坦克装甲车的防御能力很差,根本无法抵抗德制37毫米反坦克炮。

但就在日军坦克被击毁的同时,日军侦察机已经发现了国军反坦克炮阵地。

在这架侦察机的指引下,一直在附近盘旋的十几架日军飞机立即飞来轰炸扫射,日军十几门大炮也拼命轰击,几乎一瞬间就把这2门反坦克炮打掉了。

从这两门炮开第一炮到被日军打掉,前后一共不过10分钟的时间,整个炮排包括说要杀你头的排长在内,无一幸存。该团仅有的反坦克排,就这样瞬间消失了。

这个战例,也足可见中日两军当时差距之明显。

虽然没有足够的武器,国军还是非常顽强,他们用轻重机枪猛烈射击,近距离投掷大量手榴弹。日军冲锋部队伤亡很大,被迫退了下去,调用重炮继续轰击。

几次进攻以后,日军始终无法击退第10师,加上伤亡很重,被迫停止进攻。

之后,日军突然又发动了一次进攻,第10师官兵们惊讶的发现,冲在日军最前方的居然是一大群牛羊。

原来日军畏惧国军火力猛烈,居然把周边老乡的牛羊群赶过来,让它们冲在前面阻挡国军火力。

可惜牛羊不像人那么听话,国军一顿射击,牛羊吓得转身就跑,还冲倒了不少日军士兵。

李默庵的中央军第10师牢牢的守住了左翼阵地。

土匪也抗日,长矛杀日寇

相比左翼的作战,右翼的压力小一点。

右翼驻扎的是刘茂恩的15军。这个15军是地地道道的杂牌部队,源于当年把杨虎城包围在西安城1年之久的刘镇华镇嵩军。

这支镇嵩军是河南西部军阀刘镇华的私人武装,原本就是盘踞一方的土匪匪帮,被政府收编后驻豫西22个县。该部因驻地靠近嵩山,故名镇嵩军。

刘镇华一度凭借这支武装入主陕西,成为陕西省主席。后刘镇华的主子皖系军阀垮台,这支镇嵩军也被当时归附直系的冯玉祥西北军歼灭,刘狼狈逃往河南老家。

后乘着冯玉祥国民军在中原被直奉军联手击败的有利时机,刘镇华便在豫西招集散在各地的镇嵩军旧部、土匪、红枪会、大刀会,并以阎锡山供给的枪支炸弹,把这些乌合之众武装起来。

然后他们巧妙的出兵将败退的国民军堵在豫西,一举缴获了3万多件武器,起死回生,瞬间拼凑了7,8万人,还包围了西安。

不过冯玉祥很快在苏联支持下卷土重来,刘镇华镇嵩军再次被在西安城外击败,狼狈逃到老家。刘镇华在1936年精神错乱(刘镇华也不是善类,手上很多人命,包围西安期间,就造成最少5万平民死亡,有人说他发疯是被冤魂索命所致),部队由他的胞弟刘茂恩接手,改编为15军。

15军是标准的土军阀军队,一度还被称为土匪军,部队里面都是土匪、流氓、民团等各种人组成,比较好的就是当地无法生存而从军的农民子弟。

以191旅为例,旅长邢清忠就是长工出身,从没上过学,一个字都不认识。

武器也差得要命,以主力64师为例,全师只有4门山炮(刚作战两天就被击毁2门),该师191旅1000多人只有几门迫击炮,几挺重机枪,除了一个营装备新式步枪以外,其余步枪全部都是使用10年以上的破烂货。这些步枪有的子弹出膛不走直线,只能在100米以内射击,而且所有步枪基本没有刺刀。

因为没有刺刀无法近战,他们仿效西北军,每人背一把大刀。其中一些官兵都是新兵,刚刚进入部队,连大刀都没有,只得从当时红枪会那里收集了一批长矛、红缨枪等清军用的原始武器。

但就是这样,面对入侵的日本鬼子,中国土匪也拼了命。这个1000多人的旅,硬是和进攻的1000多日军在东西荣华村激战三天三夜。

有人骂土匪杀人抢掠祸害中国,但土匪再坏也坏不过日本人。而土匪一般都很凶,其中一些土匪也能打硬仗,后来湘西的土匪也大力支持湖南地区国军作战,湘西一个匪首甚至出动上千兵力助战。

激战到第四天,日军冲入村子,15军191旅官兵拔出大刀,长矛跟日军肉搏。以和日军一个中队硬拼的第7连和第8连为例,他们通过肉搏战消灭日军八个班,缴获8挺轻机枪,但第八连最终只剩下20多个人,连长也负伤。

期间日军对大刀到也罢了,因为早在1933年长城会战日军就同西北军斗过大刀。

但对使用长矛红缨枪冲锋的国军,却让日军狼狈不堪。

因为肉搏战中,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是全世界步枪中最长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超过他,所以在肉搏战中日军很占上风。

后来外蒙古诺门罕战役中,一支50人的日军偷袭一支100多人的苏军,通过肉搏战,刺死苏军近百人之多,自己仅仅损失20个人。

但长矛红缨枪却出人意料的成为三八式步枪的克星,因为它的长度更长。日军冲入村子,两军近在咫尺,就必须和国军肉搏,而面对长矛和红缨枪,日军极难获胜。

被长矛红缨枪刺死,对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来说是奇耻大辱,一般日军官方从不提起这些战例,只是在日军士兵回忆录中多有提及。

比如这一段:我所在的部队最怕民团。这些人和我们有杀父灭子之仇、辱妻之恨、烧家之愤,他们身上涂有草药。说是刀枪不入。这些人狂呼呐喊着向我们冲来,前赴后继,令人心悸。他们不懂战术,不会利用地形、地物,武器是土枪、土炮、大刀、农具。民团的人甚至用原木抬着清朝的土炮来和我们作战。他们的英勇至今让我感到心颤。

由于15军并不是日军主攻方向,在强攻几天进展不大以后,日军就暂时停止以大部队进攻15军,改用飞机轰炸,重炮轰击。

15军没有高射武器,没法抵抗。他们官兵想出一个办法,由于日军轰炸机战斗机都是低空轰炸,他们在山头布置了一个阵地,将全军仅有的几挺重机枪安置在山上。

结果日军三架轰炸机低空轰炸过来,山头上的15军重机枪居高临下射击,日机措手不及,中弹数发,赶忙逃走了(这同后来阿富汗游击队山头伏击苏军直升机有一拼)。之后日军飞机再也不敢低飞投弹,而高空轰炸准确性就差多了。

后来15军还多次主动出击,用大刀长矛杀死了不少日本人。

轰炸日军司令部和李仙洲的中弹

左翼和右翼守得不错,中路守得也还可以。

第一阶段攻击中,日军进展不大,仅仅以重兵攻占了南怀化,大白水村等几个阵地。

期间李仙洲的21师两个团奋力反冲击,一举收复了1300高地,将日军击退。中央军第10师在中央军83师配合下,一举反攻收复大白水村全部阵地,并且一直守到忻口战役结束。

当天晋绥军200门火炮全线轰击,一天轰击上万发炮弹。而陈栖霞的民国空军也奋力出击,全力掩护作战的国军地面部队,对进攻山西境内日军进行多达42次轰炸。

他们一度还使用4架飞机轰炸了阳明堡附近一个小镇,情报得知这里是忻口日军总指挥板垣征四郎的指挥部所在。

4架飞机冒着日军高炮密集炮击,将共1吨炸弹扔在板垣征四郎司令部附近,板垣侥幸没被炸伤,在众多卫兵掩护下仓皇逃走,这个小镇也被炸毁大半。

板垣征四郎做梦也没有想到国军防御火力如此猛烈,自己兵力并不占优,火力甚至在局部还占了劣势,一度还反被国军火力压制,全军伤亡惨重。

此时中日双方旗鼓相当,日军还占了下风。

从14日开始,见日军进攻受挫并且伤亡很大,晋绥军司令傅作义和中央军卫立煌考虑主动出击,一举击溃日军进攻,其中主攻方向就是之前丢失的南怀化阵地。

国军集中主力全线进攻,但日军防御能力还是很强的,不亚于世界一流水平,这点也是世界公认。

此次进攻没有获胜,2天攻击战中高桂滋17军21师李仙洲师长,新编第4旅旅长于振河相继负伤,两军反复争夺南怀化阵地,该阵地数次易手。

李仙洲师长率领自己的21师作为此次反击的主干部队。

由于受郝梦龄军长鼓舞,李仙洲师长也亲自去一线指挥部队。当时他赶到63团阵地,该团正在和日军激烈对攻,枪弹如泼水一般射过来。

见李仙洲跳入第一线的战壕,士兵们担心的说:师长,这里太危险,你要指挥整个师,赶快离开吧。

李仙洲笑笑说:你们是干什么来了?

士兵们说:当然是来打鬼子的啊!

李仙洲说:你们打鬼子不怕死,我就那么怕死!

当时师长是国军中很大的军官了,全国也只有100多个,师长身先士卒是极少的。由此21师官兵士气大涨,攻击也更为猛烈。

可惜士气不能决定一切,日军的火力不是李仙洲军阀部队21师可以相比的,进攻中日军轻重机枪和轻重火炮猛烈开火,严重杀伤进攻的国军部队。

21师进攻部队伤亡很大,连伙夫也上阵地搬子弹搬伤兵。

最终21师配合友军把固守南怀化外围一个山头的日军一个联队几乎歼灭,最后山头仅剩一个军官和一个士兵。剩下的日本兵吓得扔下枪逃走,被日本军官开枪打死,随后那个军官也自杀了。

但南怀化核心阵地仍然在日军手中!

期间李仙洲和郝梦龄两人协同进攻,两人都亲赴一线指挥作战,已经几次遇险。

一次日军侦察机发现两个高级军官在一线战壕中出现,立即指挥炮兵向他们发射了40多发炮弹,将他们刚刚所在的战壕完全炸毁。

好在李仙洲他们经验丰富,看到侦察机投掷炮火指示标志,就急忙转移阵地,只有身边一个勤务兵被炸伤。

而第二天,日军后方一个旅团紧急开入南怀化,随即开始对国军的反攻。

李仙洲和郝梦龄见情况危急,亲赴一线指挥作战。

中午的时候,李仙洲和郝梦龄,庄村夫团长一行人爬上小山的半山腰观察南怀化一线敌情时,意外就此发生了。

就在李仙洲跟庄团长研究敌情的时候,突然李仙洲感到有什么东西碰了一下他的左胸。因为此次碰击非常轻微,李仙洲也没有在意,继续向山顶爬。

爬了十几步后,走在李仙洲身后的郝梦龄军长突然发现他的背后军服上印有一大块血迹,一惊之下赶忙大声说:李师长,你中弹受伤了!

李仙洲因为没什么感觉,还毫不在乎的说:没事,好像是什么碰了我一下!

郝梦龄焦急的说:还说没事,子弹都从你背后穿过来了。

说罢,赶忙给他吃了一些云南白药,然后立即给他包扎。这个云南白药在当时是治疗枪伤最好的东西了。

吃药的时候李仙洲还清醒,但包扎时候他就昏死过去了,郝梦龄紧急安排人将其送到后方去。

期间李仙洲醒了一会,因为伤势严重不知道将来能不能活命,乘着自己清醒的时候布置后事。他赶忙把两个旅长和几个团长召集过来说:我受伤了,不能与大家共同战斗。你们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阵地,按照我之前的布置,与友军共同作战,一切由副师长,参谋长指挥。

随后李仙洲又昏迷过去,就在昏迷中被送到山西汾阳的一个美国教会医院。这个医院的院长周以德医术非常高明,也是李的一个朋友。由周亲自动手术,抽出多达570cc(1斤)黑血才救了他的命。

其实李仙洲还要感谢向他射击的日军士兵用的是三八式步枪。而三八式步枪用的是射程很远,精度很高,但威力很小,穿透力很强的6.5毫米子弹。三八式子弹虽然射中李仙洲,但子弹穿入身体并没有像国军常用的毛瑟步枪弹一样翻转,进去是一个小洞,出来是一个大洞,而是类似弓箭头一样整齐的穿透过去。

如果子弹穿入肉体后发生翻转,李仙洲肺部肯定受到重创,是必死无疑的。

这个案例也被日军一线官兵拿来攻击三八式步枪,认为他的威力小。

而且这次也算李仙洲命大,用院长周以德的话来说就是:你的性命就是在呼吸之间。敌人子弹从你左胸射入,从背后射出。一般情况下,当时就没命了。而子弹打中你的时候,正好是你呼气的瞬间,此时心脏和肺叶都回缩,子弹正好从肺叶中间穿过去了。如果是在吸气的瞬间,子弹就会打穿肺叶,当时就完了。这大概就是上帝保佑你吧!

由于进攻不利,日军也稳住了阵脚,开始从后方调动大量援军参战。

17日忻口战役到达最高潮,此时日军使用300多辆汽车将驻守平津的109师团抽调一个主力联队(近5000人)运送到忻口前线,同时命令已经开往绥远作战的东条英机麾下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个机械化步兵联队来支援。

忻口前线,日军兵力从3个旅团增加到4个旅团。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