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晓松解读推荐的几部电影

1、主旋律电影《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是在战争年代拍的,1944年获奥斯卡奖,当时‌‌‌‌“二战‌‌‌‌”还没有结束。爱国主义电影、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非常好,非常美,非常浪漫,包括《卡萨布兰卡》,也包括苏联拍过的主旋律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拍得荡气回肠。《卡萨布兰卡》在那个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电影里面,至少排到了前几名。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一个地名,因为这部电影的成功,卡萨布兰卡在人们心中变成了一个非常浪漫的、非常有想象力的地方。很多成功的文艺作品会把一个地方变成人们心目中想象的美好乐园。一直到今天,大家去摩洛哥旅游都要去卡萨布兰卡,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对卡萨布兰卡那种美好想象去的。

2、荣获九项奥斯卡奖的《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荣获九项奥斯卡奖,虽然不是中国导演拍的,但是拍的完全是中国的事情。

荣获九项奥斯卡奖在电影史上也不是很多,通常荣获九项奥斯卡奖的电影是叫众望所归、横扫一切。一般能获得五项、六项、七项,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电影了,所以这次九项奥斯卡奖的获得,要感谢意大利的大导演贝托鲁奇。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今天看来依然是一部美丽的电影,实际上是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但又不是从帝国主义角度出发,对那个时代有很多反思。尤其是对溥仪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的命运,有许多超越正确与错误、超越政治的更高层次的人性的反思。

3、爱与感动的《音乐之声》

音乐片在美国电影里是重要的一个流派,主要是因为美国有百老汇,在有电影之前就有这个传统。《音乐之声》也是百老汇音乐剧,且演过很多年,里面的歌非常动人,比如《雪绒花》,还有‌‌‌‌“约德尔调‌‌‌‌”式的非常典型的中欧民歌,曾流行在德国南部、瑞士、奥地利一带,特别好听。

《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音乐剧,里面宣扬的价值观也都是好的,爱国、爱家庭、忠于信仰和传统等。后来《音乐之声》被拍成了电影,得了奥斯卡奖。这么多年来,音乐片获得奥斯卡奖是极少极少的。因为奥斯卡奖不光讲究票房,还要讲究深度、突破等,音乐片通常不会拍得很深刻,所以得奥斯卡奖的很少,而《音乐之声》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这是值得一提的。

4、堪称电影学教材的《克莱默夫妇》

在电影学院,有些电影是必修课,《克莱默夫妇》就是其中之一,被称为现实主义电影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一线的美国电影工作者们拍出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电影,《克莱默夫妇》就是其中之一。

《克莱默夫妇》讲的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在生活重压下挣扎地生活。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么多年的夫妻劳燕分飞,男主人公想要伤感,却没空伤感,因为他失业,他要去找工作,他要去面试,还要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以前是他老婆做饭,现在他笨拙地煎鸡蛋吐司的时候,烫了手,锅掉了,然后他一脚把锅踢飞。那一段表演非常精彩。把锅踢飞的时候,他一下子呆在那里,几秒钟的伤感之后,还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因为时间来不及,要送孩子上学,要去工作。

坐在那儿多愁善感、互相写情书,那是童话的爱情,不是现实主义电影。如果热爱电影,一定要去看看《克莱默夫妇》,这部电影是每一个电影学院的必修课。

5、《与狼共舞》《阿凡达》其实都是西部片

《与狼共舞》是典型的美国西部片故事。西部牛仔片是美国的一大类影片,如果看过那些黑帽子白帽子揣着枪的电影的话,其实应该看出来《与狼共舞》是继续沿用传统西部片的故事。美国有很多故事的类型模式,几乎不改变,也不愿意改,因为大家就喜欢看这个。就像音乐片一样,歌舞片永远都是百老汇那一套,西部片永远就是这一套,这一套大家愿意看。《与狼共舞》最重要的是把西部片拍成了史诗大片,所以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其实《阿凡达》也是这种类型,我看《阿凡达》的时候,看了半天,我说这不就是《与狼共舞》嘛,《阿凡达》的故事跟《与狼共舞》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传承了美国西部片这一类故事的核心。《与狼共舞》是把这个故事核心拓展成一部史诗去拍了,《阿凡达》又向前进了一步,用了高科技去拍。总而言之可以看到电影在进步,经常是因为技术进步,就可以不停地把原来的故事向更大的或者向高科技的方向拓展。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